近期默沙東的新冠特效藥獲批,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新型的口服小分子藥物在新冠輕症臨床上取得了成功,戰勝疫情的希望又出現了。
全球資本市場因此劇烈反應,先是MRK的股價大漲,然後MRNA和BNTX暴跌,除此以外,航空等受損行業公司迅速反彈,而其餘的受益疫情的行業皆大幅回撥。
這個新藥真有這麼神奇嗎?
首先還是從臨床效果說起,10月1日,默沙東/Ridgeback的新藥Molnupiravir公佈三期MOVe-OUT臨床中期分析的結果,非住院的高風險輕症患者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了50%,基於獨立資料監測委員會的建議與FDA的溝通結果,默沙東提前終止該項研究,並計劃儘快向FDA提交EUA申請。
該藥物作用於RNA聚合酶,用於抑制病毒複製的過程。其機制與很多抗流感藥物類似。
從資料上看,入組病人775例,且病人都伴有至少一項疾病結局不佳相關的風險因素,如年齡,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治療組住院率或者死亡率為7.3%(28/385),沒有死亡病例,安慰組,住院率或死亡率為14.1%(53/337),8人死亡,p=0.0012,因此,官方給出結論,相對於安慰劑組,治療組的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了50%。此外,透過對受試者的基因測序發現,對Delta、Gamma、Mu等變異同樣有效。
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了50%,聽上去令人振奮,但實際上,14%降到7.3%,只是降了7%的死亡率,明顯,這裡面有數字遊戲的成分,如果單看死亡率,治療組為0%,安慰劑組為2.37%(8/337),是不是甚至可以宣傳說,可以降低100%的死亡風險,有了這個藥,新冠將不再致命?(當然,這個p值肯定不行)
所以,這個藥物的結果實際上並不算好,病例數不算多,而且安慰劑組患者整體的住院/死亡率並不高,而且住院本身又不是一個可靠的,可量化的疾病狀態,住不住院可能跟患者身體素質,醫院安排等要素相關。
因此,只能說這款藥物在臨床統計意義上成功了。
而且Molnupiravir前面針對住院重症病人的臨床NCT04575584被停止了,目前原因未明,可能是安全性問題,也可能是療效問題。
但總體而言,這個藥物做過針對住院/重症的臨床,但是沒有成功,這就很說明問題,即使現在在輕症非住院病人的臨床做得再成功,也不能完全說明這是一款新冠的特效藥了。因為輕症非住院病人的用藥需求本來就不高。 當然,如果拿瑞德西韋作對比,Molnupirvir的資料還是好點,雖然瑞德西韋在住院患者治療上獲批了,但是其效果只不過是讓住院患者恢復時間加快五天,在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基本無濟於事。
而從真實世界的效果來看,瑞德西韋還是近似於安慰劑,儘管去年已經獲批,但美國的死亡資料並沒有比其他的國家好多少,瑞德西韋一開始也被寄予厚望,但如今看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而如果與中和抗體療法對比來看,則MoInupiravir遜色一籌,目前獲批的再生元或禮來中和抗體,在降低輕中症患者的死亡和住院風險方面,其降幅都超過50%,相對Molnupirvir更優。
當然,作為一款小分子藥物,Molnupirvir在給藥方式上比瑞德西韋、中和抗體都要優秀得多,不需要患者輸液,更不需要佔用醫院的病床資源。且默沙東已經公佈其化學式,這意味著大家都能仿製,全球都可以很快的用上,但也不要忘了,這款產品目前還未獲批上市,走流程,全球生產,分發,後面又需要多少時間呢?
而作為醫療系統最完備的國家,在中和抗體的普及上,美國也做得最好了,但死亡數字還是最難看的,Molnupirvir真的能改變這一切嗎?
mRNA疫苗也是如此,剛開始西方國家希望用科技手段硬扛病毒,用最有效的疫苗與病毒進行對攻,但目前從高接種率國家的表現看,疫苗也沒有達到所預期的群體免疫效果。
所有的療法或藥物,都是剛面世時寄予厚望,等到全面鋪開,也發現不過如此。
其核心原因是,療法的開發並不難,但解決新冠的主要問題還是不在醫學上,而在於效率上。
因為無論是藥品還是疫苗,無論最後效果多好,開發,臨床,生產,分發,這一系列過程的時間無法被壓縮,這給了病毒不斷進化的時間,也使得藥物總是慢病毒一拍。
對付病毒,只能透過感染多了強制帶口罩,重症多了就居家,靠藥物控制死亡率,一直僵持著,等待病毒自然退化的策略。
默沙東之後,預計後面會有更多小分子藥物獲批,因為50%的住院風險降低這個數字並不高,後面的努力下,隨隨便便就能做到更高的數字。
但是這都很難改變目前新冠繼續感染,繼續變異的模型。
也應該注意到,疫苗或者藥物,背後是有利益關係的,像瑞德西韋,作為一種安慰劑,去年銷售額達到了近21億美元,今年甚至有望破30億,而疫苗基本就是到百億美元的銷售額。
而在Molnupirvir尚在臨床的6月,美國政府就與默沙東簽訂協議,以712億美元的價格供應170萬個療程的藥物,共計12億美元左右的訂單。而藥品的生產成本,不過幾十萬美金,即便算上臨床成本,應該也達不到12億美元。
以前關於醫藥的商品模式有過討論,最好的療法商業模型,不是藥到病除的藥物,因為這個收費是一次性的,最好的藥物是無法根治,慢性控制的,治不好病但是得一直吃,保持死不了,這樣患者需要持續付費,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新冠治不治好另說,但我相信一直投資新冠藥物相關股票的投資者已經取得了財富上的巨大成功。前面一直在宣傳,疫苗或者新冠藥物,基本按成本定價,是普惠性的,然而現在在各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上,都展示了利潤的大爆發,這又是怎麼回事?
所以關於疫苗,關於新冠藥物,大概也只能講到這裡了。
至於對資本市場的衝擊,依然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像MRNA或者BNTX,純粹就是今年漲得太多了。至於其他的週期類受益通脹大漲的公司,道理也是一樣。新冠藥物就像一個海市蜃樓,時不時給大家一點希望,但是也僅僅是有希望一段時間罷了。
要恢復到疫情前的世界,實際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陸續上市的新冠藥物和藥物還有很多,但是若真的有巨大潛力能消滅新冠的,恐怕在前期試驗就會被大幅曝光,而試驗個一年半載才慢慢獲批上市的,大機率也是統計學上成功的藥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