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基因療法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地進入到了人們眼中。目前,全球基因治療主要分為可設計核酸酶、鋅指 (ZF)療法和轉錄啟用劑樣效應核酸酶 (TALEN)。接下來,我們簡單瞭解一下,新藥研發人員是如何考量運用這些基因療法來應對慢性乙肝的。
乙肝新技術應用及侷限性,簡介設計核酸酶,ZF或TALEN作用機理
一、基因療法之三種主要技術
核酸酶,它能夠透過預定位點切割乙肝病毒的雙鏈DNA,進而發揮作用。因為一旦產生雙鏈斷裂,宿主細胞的DNA修復系統,可作為非同源末端連線(NHEJ)或同源定向修復機制,將會試圖修復損傷。
由於非同源末端連線(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它在沒有供體模板的情況下容易出錯,可能會降低切割末端並隨機插入或延遲核苷酸,進而導致突變。乙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由於它具有一點典型特徵,它是遊離微染色體構型以及窄序列可塑性而成的,因此,這些特徵也有利於成為基因編輯核酸酶的完美候選開發藥物。
基因編輯的另一方向是鋅指 (ZF)技術。它是一種具有轉錄因子功能的哺乳動物蛋白質,這類蛋白質可以作為切割單鏈DNA的單體,為了確定雙鏈斷裂,ZF需要在目標DNA序列上,進行單體二聚化和並列。因為這種基因編輯療法和細胞毒性,以及構建方法中遇到了困難,ZF療法真正被應用還需時日。
最後一種是轉錄啟用劑樣效應核酸酶 (TALEN),它屬於二聚體工程化核酸酶,主要是由源自黃單胞菌屬細菌的DNA結合蛋白和 FokI 核酸內切酶結構域構成的。以往已有一些科學研究應用過TALEN技術,在體外和動物模型中,觀察到了對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原和pgRNA以及細胞cccDNA濃度的減少。
將TALEN聯合IFN-α使用之後,還觀察到cccDNA進一步下降,當然這些結果主要是在體外或動物模型中被觀察到,還需要更多相關進入人體臨床研究的資料佐證。上一章我們給治療性疫苗開發開了頭,介紹了兩個方向,我們再談談HBcAg 疫苗、抗 HBsAg 抗體和HBsAg-preS疫苗的開發。
二、治療性疫苗之HBcAg疫苗
這種治療性疫苗,也被科學家認為是有希望的替代選擇進而開發全球在研乙肝新藥。HBcAg 疫苗的開發初衷是,基於在能夠控制HBV感染的患者中,發現了大量HBcAg特異性CD8+T細胞。抗HBsAg抗體,這種方法總體上在以往很多臨床前或臨床研究中,都沒有觀察到比較明顯作用,所以我們就先不介紹這種藥物開發。
小番健康結語:介紹過三種基因方法和治療性疫苗開發後,後續我們將詳細科普一下,HBV特異性T細胞療法。這種方法也被科學家稱為T細胞工程技術,且以及輻射之乙肝研究領域,這種方法主要用來克服慢性乙肝患者中特定的CD8+T細胞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