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上點年紀的人都會發現,現在的雞肉沒以前香了,過去燉一隻雞香味半條街都能聞到,雞肉顏色是深紅色的,筋道有彈性,一點也不柴,雞湯更是鮮美,不用加味精就鮮香無比。而現在的雞肉,尤其是雞脯肉等脂肪含量少的,吃起來味如嚼蠟,有時候甚至如同一團棉花一樣在口中咬不爛,雞肉的品質有了明顯的下降,這並不是因為吃肉多了引起的錯覺,因為偶然吃到農家養的土雞,味道還是非常香的,基本和以前一個味。
中國有很多本土的優質土雞品種,如山東的蘆花雞、清遠麻雞、三黃雞、固始雞、九斤黃,起初的養殖方式多采用散養的辦法,雞子從孵化到被食用,都是在大自然裡自由地覓食、生長,一隻雞的養殖時間長達1-2年,長得快的也至少要8個月左右才有經濟價值,雞肉中的風味物質得到了充分的積累,雞肉緊實,也不會有大量的油脂囤積在尾部,雞肉的味道自然是特別的香。
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從國外大量引進了白羽雞,並與其他本地土雞進行雜交用來生產優質的肉雞,這種白羽雞和其後代的雜交雞種,產蛋量、生長速度都極為驚人。以白羽雞為例子,在某大型連鎖快餐店的原料供給工廠中,現代化的工業化養殖條件下,破殼7天后雞體重即可達到194克,21天后雞體重906克,30日齡雞體重1662克,也就是說“剛滿月”的雞已經有3斤重,已經可以出欄銷售了。而正常出欄要等到42天,雞的平均體重可以達到2736克,真的是讓人驚歎。
其實在大規模養雞場的這種資料很常見,中國的《商品肉雞生產技術規程》中有介紹,肉雞42天的體重指標為2420 克。這並不是“打激素”之類的讓雞不正常快速生長,而是這種白羽雞的生長速度就是這麼快,這是品種的問題,經過多年良種選育優選出來的品種,專門長肉。另外新的養殖技術讓營養供給也相當的科學,能最大幅度地幫助雞生長。
所以,雞肉不香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雞肉的品種和養殖條件變化了,三四十天就出欄的雞肯定不會有以前養殖一兩年的雞好吃,雞特有的風味很難積累到雞肉上,香味不足也是必然的。如果肉雞也好吃的話,生長慢、產蛋少的土雞早就被淘汰了,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豬的養殖上,中國本土的黑豬也是被外來的洋品種給替代了,要速度要產量,不可避免的要捨棄質量。
——老井說——
雞肉是現在最便宜的肉類之一,白羽雞的大規模養殖功不可沒,本地土雞出欄時間太長,導致生產成本過高,如果沒有白羽雞的話,雞肉還很可能是“奢侈品”,記得我小時候只有逢年過節,或者當了“病號”,才能吃上雞肉的,假期的時候到山裡的農家樂去玩,山民自己飼養了一年多的土雞要120一隻,燉了一鍋味道確實絕美,價格肯定要比超市的肉雞、三黃雞貴多了,但為了美味,貴點也值了。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