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中,有一件特殊的藏品,被譽為“世上最著名的殘器”之一。
它就是被命名為“馬蝗絆”的一隻南宋時期的龍泉窯青瓷花口碗,級別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
“馬蝗絆”器形為六瓣花環形,碗底有裂痕,有鋦瓷修補痕跡。屬粉青厚釉青瓷,在日本稱為“砧青瓷”。
“馬蝗絆”的傳承故事
”馬蝗絆“是如何從中國東渡日本成為日本大名品的呢?這背後有一段關於對至美的執念的故事。
根據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著名儒學家伊藤東涯所著的《馬蝗絆茶甌記》記載:
大約在中國南宋時期(1127—1279),日本武將平重盛為積極開展同中國的貿易,向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的育王山寺廟佈施了大量黃金。
寺院住持佛照禪師便將一件珍貴的龍泉窯青瓷茶碗作為回禮贈予他。從此,這隻茶碗東渡日本,被視若珍寶。
茶碗底部出現裂痕
日本室町時代(1336—1573),此茶碗幾經輾轉到了當時的掌權大將軍足利義政手上。由於該茶碗流入日本已有200餘年,流傳過程中底部已出現裂痕。
足利將軍愛好藝術風流,鍾愛此器,認為破損的茶碗有些不盡人意。
茶碗是如何修補的?
而這隻碗究竟何時修補由誰修補,有不同說法。有朝鮮工匠與日本工匠協同完成鋦補之說,有被運回中國鋦補之說等。
故宮博物院的說法為,破裂後該碗運回中國鋦補。
“馬蝗絆”的命名
該器雖殘缺有明顯鋦釘痕跡,但修復處的六枚鋦釘宛若馬蝗姿態,同碗的釉色形成了和諧搭配,故而被日本稱為“馬蝗絆”。
其特殊的傳承經歷與修補的痕跡,使之成為具有殘缺之美的傳世品中頗受關注的名器。
瓷器的重生技術——鋦瓷
“馬蝗絆”的修復工藝稱為“鋦瓷”,主要包括固定、鑽孔和鋦補三道工序。
鋦瓷的三道工序:
1、修復瓷器前首先要找碴、對縫,根據瓷器自身紋樣、結構等特點確定鋦釘位置及數量。
2、然後在瓷器裂紋兩側用金剛鑽打孔,再將“冖”形金屬釘(多為銅、鐵)的兩頭分別敲入裂痕兩邊的鑽孔內,加固器物以保持完整。
3、最後用雞蛋清、瓷粉等調和補漏,防止瓷器縫隙透水,以便繼續長久使用。
故宮博物院的鋦瓷演示中所用瓷器是建窯兔毫盞。從修復後的效果來看,盞壁上雖見裂紋但並不明顯,不影響正常使用,且鋦釘與建盞似乎相得益彰,別有一番韻味。
除鋦瓷外,瓷器的修復技藝還有金繕、釦邊、金銀鑲嵌等。
寫在最後:
中國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瓷器修補的歷史幾乎與瓷器本身的歷史一樣長,瓷器的修補技藝甚至可稱得上一種藝術。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藝術,一些珍貴但稍有缺憾的瓷器才能起死回生,而修復後的瓷器也增加了一種沉穩和莊重,散發著別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