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畫的圖紋是透過地殼演變而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紋理,實際上是海底各沉澱物質層的組合,按色別和線條圖紋形象又可分為灰、黑、白、褐、青、綠等,大理石畫畫面上的線條有粗有細,是因為人們在大理石的切割加工中進行了壓花,分解,認為的重新組合了各個海底沉積層分層結構形成的,這些沉入海底的各種物質,形成初期處於深水中,它們均具有各自的形態、色素特性,並同時呈一種懸浮狀,相互相混相靠,一開始並不產生相擠相壓,各種物質自由地處於極為散漫的狀況下聚合在一起,之後每個海底沉積層,也就是石材中的夾層,都會經過極緩慢的相溶然後才脫水共存。特殊的懸浮方式緩慢凝結的色彩間,都會存留有各自色彩範圍空間,同時各層沉積物間之相連線具有一定的過渡色彩間隙。因此大理石的每個沉積層面,都會具備各夾層一定深度的色彩變化,而且各個沉積層間也都具備每層的色彩過渡間隙,這樣的色彩構造生成了大理石畫面上的線條、色塊,色彩都是顯現由裡向外的特點,畫面色彩內外溶為一體、具有多層次的色彩深度,並具有立體特徵。因此,大理石畫的線條、色塊,不存在明確的線條邊界,只有線條色彩逐漸淡化並與其他色交融後出入不定而產生不規則色素變化。
大理石畫上面每一根線條的邊緣,實際上就是石材內每個夾層色彩團的外邊界。因為原石材內色彩團是呈懸浮狀組合成形的,所以,色彩團的外圍線出入變化大且很不規則。在加工時受到人為作用的影響使其各色彩團相交,並組成畫面線條後,導致大理石畫的線條、色塊、邊緣出入變化也不規則,時進時出、時隱時現的,沒有整齊劃一的邊界。因此大理石畫的線條、色塊,線條不具備明確的邊緣,形成無邊無界,隨意、鬆散、自如的結構,雖然極不起眼,讓畫面的段線條、片色塊,具有活力、靈動的特點。
大理石畫的線條、色塊,在組合構圖時,其相交接點毫無阻隔、通透一體,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理石畫面上,縱然千條線、萬塊色,縱然密密麻麻,儘管線條、色塊間及其混亂,但不發生十字交叉,雖然它們緊緊相接,但它們各層還是各層的,層層顯現,出現這樣的畫面現象,是由於大理石的各層相疊、組合,但無法改變各自的分層構造,它們面交心不交。因此,相交後的各個夾層色彩,各層還是走各層的路,涇渭分明,它們間只存在相互遮蓋、替補關係。所以,雖然我們
看到畫面上各層線條表現密集混亂,但實際上它們還只是亂在各自夾層團範圍之內。畫面的線條、色塊組合,雖然是各層獨立完成,然後又依次一層層顯現出來的,各個層面的畫面是在同一時間、同一環境中生成的,實際上它們是一體的,這樣產生的各夾層所有內部線條、色塊是一起生成,是一個整體,它們共存、相通、通透一體,畫面上的線條、色彩間的相交相接更是沒有痕跡的。
因此發現和創作一幅精美的天然石畫,需要慧眼和很深的文化積澱,一幅“意境深邃、畫面完整、構圖合理、主題鮮明”的傳世珍品的面世,其藝術內涵的挖掘和創作多是“工夫在畫外”的。
大理石精美的畫面是藏在石頭的內部的,同樣的幾塊彩花大理原石,能否開出精美的畫面或圖紋,一靠經驗,二靠運氣,多數時候更像一場“賭博”,每一次相石,其過程就是一次賭石,對於多年從事大理石加工的師傅和大理石畫收藏的專業藏家們來說,可以憑藉經驗降低賭石的風險。一塊彩花大理原石,根據它的長寬和厚度,初步判斷它內部畫面和紋理走向,從外表無法窺其內在的變化,所以從哪裡下
刀切割下去會切出最好的畫面,比較考驗加工者和專業的大理石畫投資收藏者,同樣也考驗加工者的藝術修養,許多石頭精美的圖畫並不在一個平面上。
大理石畫的加工傳統的開石方法是人工切鑿、打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可以應用先進的工業CT機掃描大理石,分析掃描結果並形成三維暈染影象;對大理石進行模擬預切裁和成畫預先分析,選擇最佳成像圖案進行實際切裁,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石畫藝術價值。現代加工大理石更注重分析和切割,對大理石原石表面的『花線』進行分析,選擇下刀切割的位置,這種現代加工方法突出了大理石自然天成的天然之美。我們知道了蒼山大理石中的夾層花線,有些厚度僅為幾毫米,而且還整個層面均勻地分佈於整個石材當中,只有撒放於水中可浮動之細微物質,慢慢沉澱才可能形成,大理石凡分層清晰就可進行壓花的,均為沉積岩。線條、色塊,在深海中各色礦物質歷經幾億年分解、組合,
並鬆散、懸浮、緩慢成巖,保持了大自然豐富的自然色素,這種海底物質沉積的獨特成巖過程,成就了蒼山大理石畫神奇、美妙的天然藝術特點。大理石畫產品的畫面色彩是天然的、原生態的,對人類的視覺感官具有極強的親和力,畫面多數像山水,極少會出現最為名貴的形象逼真的人物和動物圖案,畫面的色調又經過了自然水化過程,永不變色,因此大理石畫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