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如果沒有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 Louis Breguet),今日的鐘表產業又會如何?
或許,當兩百多年前寶璣大師發明音簧、避震器、雙層遊絲、陀飛輪等等創新的鐘表裝置時未曾想到,兩百多年後,以高科技製表的鐘表產業依舊在倚賴他的發明。然而事實如此,寶璣發明所造成的影響,從十八世紀延續到二十一世紀,從法國王室擴及至全球民眾,頂級品牌Breguet今日的作品,亦傳承了這門縱橫古今的功夫;無論古典、優雅還是運動風格,都展現深奧的製表美學。
你知道一年四季有多少節日?有幾個是人們平常就牢記在心,又有幾個是必須翻閱日曆或等到臉書跳出來提醒才恍然發覺的?或許很多,或許沒有幾個,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答案各不相同;然而在鐘錶的世界裡,每年都會有那麼一天,讓全球表壇人士共同紀念。是的,6月26日,陀飛輪日。
1801年6月26日,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 Louis Breguet)發明的「陀飛輪」獲得了法國內務大臣所頒贈的專利權;儘管寶璣大師最早創造這項革命性結構的年份是1795年,Breguet仍然以1801年獲得榮耀的這一天紀念陀飛輪的偉大。站在鐘錶發展史的角度來看,陀飛輪的確相當偉大。畢竟它在人們真的需要從懷裡掏出表來得知時間、且普遍懷錶都有著極大誤差的時代,讓擒縱系統旋轉!像旋風一樣,消弭地心引力對微小遊絲所造成的影響,大幅度提升懷錶精準度。當然,今日人們從口袋裡掏出來看時間的工具變成了手機,讓機械錶精準的方法也變得琳琅滿目,但陀飛輪並沒有因此失去它在表壇中的地位。一隻腕錶只要搭載了陀飛輪,價格翻倍;一隻經人手修飾、工藝精湛的腕錶搭載了陀飛輪,價值連城。
Breguet的陀飛輪就是如此。其中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經典系列超薄鏤空陀飛輪腕錶又不只如此。這件作品的錶盤僅有外圈半透明狀的刻度環,意思是整枚機芯都赤裸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毫無掩飾的餘地。你可以看見它複雜又精簡的鏤空結構,看見不停旋轉的陀飛輪及整條輪系的一舉一動,但是你看不見瑕疵。因為瑕疵並不存在於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身上的任何一個角落,拿放大鏡來觀察也一樣。倒是每一枚零件邊緣傾斜45度的倒角修飾,清清楚楚,若剛好有光線照射還會散發出打磨後如同鏡面的亮度;像是用光包覆了整枚零件,與髮絲紋表面強烈對比。
金質機板上密密麻麻的巴黎釘紋更厲害。那是Breguet錶廠內的工匠以百年古董機臺一道一道刻出來的機刻雕花(guilloché)工藝,也是寶璣大師在1786年率先運用在錶盤上的一門學問。操作這門學問的步驟說起來簡單,只要將零件──通常是面積相對大一些的錶盤──固定在座臺,一手推進刀頭、另一手轉動座臺,並適時調整刀頭位置即可。然而若要完美,刀頭在零件留下的痕跡是否深淺一致、有沒有剛剛好壓在邊線等細節都必須謹慎處理。這也是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之所以價值連城的一個重要因素──讓懂表的行家在它身上感受到超乎尋常的技藝。
超乎尋常的還有厚度,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採用的581SQ機芯厚度僅僅3毫米,與一般的超薄基礎自動上鍊機芯差不多;差別是它搭載了複雜的陀飛輪裝置,所需零件比基礎機芯多出許多,要達到相同的纖薄程度自然也更加困難。為了在超薄的空間中讓機芯自動上鍊,Breguet將自動盤置於機板外圍,並另外建立一組連線環形自動盤與發條盒的輪系;如此一來不但不增加厚度,還兼顧完整欣賞機芯的視覺效果。鏤空的矽材質擒縱輪及僅重0.29克的陀飛輪框架則提升了機芯運作的效能,使動力長達80小時。種種去蕪存菁的作法在在表現出Breguet精湛的製表功夫。在傳承寶璣大師的發明之際,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