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新聞網
蒼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收藏的九龍盔
夏法允
溫州網訊 今年中秋節,屢屢“出圈”的河南衛視推出了《中秋奇妙遊》,再次以突破常規的視覺手段給大家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其中,戲曲節目《戲•韻》中出現了戲曲盔頭製作技藝傳承人李鑫製作戲曲盔頭的畫面。
盔頭是指中國傳統戲曲中,演員表演時所佩戴的頭飾。蒼南金鄉夏家是擁有近300年盔頭製作歷史的世家,“夏益錦”戲曲盔頭數百年來享譽梨園。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蓋叫天等一大批著名京劇演員都是“夏益錦”戲曲盔頭的“粉絲”。
如今,蒼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展品中就有“夏益錦”戲曲盔頭。今天,我們為您講述“夏益錦”戲曲盔頭的前世今生故事。
■前世傳說
承傳於清代宮廷
盔匠金益錦
蒼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在展出的“夏益錦”戲曲盔頭,是一頂九龍盔。該館工作人員介紹,其製作者是“夏益錦”戲曲盔頭製作第七代傳人夏法允。
盔頭是中國傳統戲曲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統稱,大體分冠、盔、巾、帽 4類,是傳統戲曲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嶽徽《戲曲盔頭研究》介紹,戲曲盔頭出現於元代,明末基本成型。至清代,特別是京劇誕生之後,達到了發展高峰,一些知名盔技師和盔頭製作者應運而生。
蒼南是溫州南戲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蒼南人素愛演戲、聽戲,溫州的兩大地方戲之一和劇的最早班社“老連昌”、使永嘉崑劇起死回生的“同福”班等許多著名戲劇班社都誕生在蒼南,永昆的名角楊盛桃、葉良金等人均出身於蒼南的地方戲劇班社,其中楊盛桃更是蒼南金鄉人。
該館工作人員介紹,關於“夏益錦”戲曲盔頭的由來,其中有這樣一段故事。據傳,“夏益錦”戲曲盔頭承傳於清代宮廷盔匠金益錦。清雍正年間(1728年),金益錦因受“反清復明”之禍株連,隻身逃亡,幾經周折後流落於浙江溫州、福建福州一帶。其間,金益錦更是在蒼南金鄉夏家隱居了多年,其將手藝傳於夏家先祖夏可顯。後來,金益錦逃亡他處,夏可顯創號“夏益錦”,以示紀念。
眾多戲曲名家
曾是其“粉絲”
“夏益錦”戲曲盔頭傳到第四代夏守真時,由於其工藝嫻熟、精湛,品種齊全,尤其是京劇盔頭的製作精確、規範,且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一時名震全國戲劇界。當時許多名劇團、名演員均慕名前來定製訂購。中國京劇名家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蓋叫天等都曾經特地前來拜訪過夏家。京劇大師、扶風社的招牌人物馬連良在《甘露寺》中演喬玄時戴的“銀刁”,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周信芳在《徐策跑城》中戴的“黃刁”,均出自夏家之手。
然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因為種種原因,“夏益錦”戲曲盔頭一度沒落。上世紀70年代後期,“夏益錦”戲曲盔頭製作第六代傳人夏逢蘭重啟了這門手藝。
2008年,“夏益錦”戲曲盔頭製作第七代傳人夏法允帶著幾十個盔頭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引起了轟動,許多媒體爭相採訪。當年的《光明日報》更是刊發了題為《夏法允:傳承京劇“夏益錦”》的報道,引起了很多海內外華人的關注。自那以後,訂單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
■今生故事
128道工序
都純手工製作
9月29日,我們在蒼南金鄉見到了正忙著製作盔頭的夏法允。夏法允說,現在許多盔頭的製作工序已經縮減到50道左右,但“夏益錦”戲曲盔頭始終按照祖傳圖紙上的128道工序,繪圖、刻紙板、燙型、走粉、上油、貼金、法藍、嵌珠……這些工序都是純手工製作,一道工序都不能少。
夏法允說,這套祖傳圖紙一共包含48種盔頭製作圖紙,涉及的樣式有100多種。每次做完一隻盔頭,他都要在盔頭的內裡用鐵印烙上“夏益錦”三個字,這是傳承了近300年的夏家盔頭老字號,按照現代的說法,就是夏家盔頭的商標。
中國戲曲種類繁多,約有360多種,著名的有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崑曲、川劇、皮影戲等等。尤以京劇流行最廣,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有“國劇”之稱。夏法允說:“每一個劇中所用的盔頭,看起來相似,但又各有不同。每一種盔頭,我都能做。”
在夏法允的工作臺前掛著一幅字——“天下第一盔”。“這是我對‘夏益錦’戲曲盔頭的一種自信,也是許多人對‘夏益錦’戲曲盔頭的評價。”夏法允說,之所以他會有這份自信,是因為他做的盔頭既舒適又牢固,“至少30年內不會壞。”
“以前我們祖宗有規矩,小的盔頭不給做的。”夏法允說,如今,小盔頭倒是成了暢銷品,像是今年他就接到了不少木偶劇團的訂單,“每天都在做,太忙了。”
希望有一個
大型盔頭展示館
就在幾年前,“傳承”還是擺在夏法允面前的一個難題。但如今,夏法允的兒子夏敬霖、侄子夏敬汗都已經學有所成,已是“夏益錦”戲曲盔頭製作的第八代傳人。儘管如此,夏法允還是希望能將這門技藝傳授給更多的人。“我的工作室太小,如果有人過來學藝,吃住都是個問題。”
沈泰豐古民居是金鄉古城綜合保護工程之一,也是金鄉標誌性的文化地標。2018年,金鄉將這座古民居打造成衛城文化客廳。今年5月,衛城文化客廳內多了一間“天下第一盔”展示館,館裡展出了四五十頂“夏益錦”戲曲盔頭。“這個展示館太小了,只能展出這麼一小部分。”夏法允帶著我們參觀這家展示館時表示。
夏法允說,從2008年開始,有個念頭就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就是打造一個戲曲盔頭博物館,裡面既然有盔頭製作場所,也有盔頭展示場館,這樣就能將所有品種盔頭進行展出,讓更多人看到它們的精美之處,還可以廣收徒弟,將這門技藝外傳。他希望這夢想能夠早日實現。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