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年前一斤不到10塊,現在翻了5倍,業內人:人工費太高
文/民生記錄(原創精品專題,抄襲必究)
如果靜下來思考一下,會發現現在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各種生活成本也在增加,或者說直白點就是物價高了。不管是水果蔬菜還是農副產品,十年前一個價,十年後又是一個價。比如在這一期裡筆者將要分享的一種乾果,在7年前的時候還不到10塊錢一斤,如今短短几年過去,價格已經翻了5倍漲到了五六十元一斤。
作為典型的東北特產,這種乾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掉在地上甚至都沒人撿。如今的它,已經搖身一變成了“高價乾果”的代名詞。說到這裡,估計很多人已經猜到了,筆者要說的就是“東北松子”。
松子作為松科植物的種子,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以及微量元素被大家熟知。而被大家熟知的,不僅僅是它的營養價值,還有它高昂的價格。無論是線上下商超,還是在線上電商平臺,松子的零售價格這些年一直處於高位,少則50元,多則上百元。儘管松子的市場價格昂貴,但是依然供不應求。特別是這些年來,高階消費群體的崛起,進一步拉昇了市場需求。
根據筆者的瞭解,國內的松子產區主要集中在東北,所以大眾也更願意去購買產自東北的松子。迫於松科植物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能夠結出松子的紅松,也僅限於東北一帶。這就是國內松子產量不足的根源所在。
如今我國的松子產業,雖然年產量已突破10萬噸,產值達百億,但是依舊滿足不了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每年依然要依靠進口來滿足國內供應。
由於產量不足,所以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松子高昂的價格。當然了,如果對松子產業足夠了解,應該明白,推動松子成為“高價乾果”的因素,不僅僅是產量限制,更為關鍵的核心因素在於“成本”。
而筆者所說的“成本”,指的則是“人工採摘”這一層面。由於東北地區的松樹,矮則十幾米,高則幾十米。因為太高,所以松果的採摘無法用農用機器來干預,只能人工爬樹。這就使得松子的採收成了“高危行業”。畢竟爬上幾十米高的松樹去採摘松果並不容易。
隨著松子產業的發展,如今“採摘松子”也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行業。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工人去東北一帶採摘松子。這一特徵,與我國的職業“挖藕人”有些相似。只不過挖藕人專注於水下、地下,而松子採摘的工人則專注於樹上。
“我跟著張頭(類似於採摘松塔承包人)幹了四個年頭了,他承包下來,我們幾個人採摘,一個月下來能掙一兩萬吧”,常年靠採摘松塔為生的農民劉浩正,來自山東費縣,用他的話說,“這個活,別人 不願意幹,太危險,我覺得能掙點,就接連幹了這些年。一開始上樹也害怕,後來慢慢就習慣了,老張頭給買了保險,更放心了”。
其實老劉說的話,是職業採收松塔工人的真實寫照。而這也反映出松子產業所面臨的窘境。“必須人工採收,價錢低了請不來人,價錢高了利潤不划算”,這正是松子如今漲到五六十元的原因。正如業內人所說,“七年前的松子和現在的松子,品質沒啥區別,價格漲了,漲上來的是人工費”。
儘管對於消費者來說,東北松子的價格昂貴,但是對於農戶來說,依靠松子賺不了多少錢,畢竟人工成本在那擺著。而就目前來看,松子的價格不會走低,只可能會越來越高,因為人工採摘這一關,至今“無解”。
本期關於“東北松子”的專題就分享到這裡了。來說一說你有多久沒吃過“松子”了?歡迎大家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