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20年之後,我建議你去參加一下同學聚會,不是要你去攀比人生成就,也不是要你去利用同學資源,而是看看人生20年長跑之後,決勝千里的東西究竟是什麼,輸掉人生長跑的東西又是什麼。
我曾經很熱衷參加老同學聚會,在聚會中,我可以很興趣盎然地觀察:
這些跟我一同起點的人,20年前我們一起排名次的人,20多年來在時代洪流中被“優勝劣汰”的人,究竟今天取得了什麼人生成就?
是什麼讓他們終生受益,又是什麼讓他們停滯不前?是什麼讓他們走到了今天的模樣?
先談那些大多數的
過得挺好的同學
我可以給你講講一些同學的人生梗概:
甲同學是我們的班長,嚴於律己律人,但因為努力過猛,以至於高考並不怎麼樣,上了一個普通至極的大學,據說她不服氣,考上了某一類大學的研究生。
20多年沒有資訊,再次知道她,是因為網上瘋傳一篇人物文章,是某估值千億美元公司的大高管,仔細核對之後,發現那位高管居然是她!
乙同學在中學時代不徐不疾,但大家都知道她成績不錯。她並沒有讀一個很好的大學,但她也不太著急。
大學畢業後,因為失戀,為了打發時間她去讀了個會計證,後來發現培訓教室隔壁有個留學培訓機構,於是化失戀的悲痛為學英語的動力。她後來沒有出國,但在世界五百強做到了財務總監。
丙同學除了作文寫得好,幾乎沒有什麼值得說的,讀了個三流大學,後來去廣州的新聞業工作,做到某入口網站的總監,年薪50萬。
因該網站創業氣氛濃厚,她也被拉著去當創始人,然後現在成了一個估值幾十億公司的副總裁。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上面講的人生梗概,全都真實可信,其發生的人群,就是重慶一個縣城的中學畢業生。
我的同學裡面,其實沒有誕生世界範圍內稱得上傑出的人物,這其實是一些普通人在這個時代的主流命運,你會發現,這些人活得還不錯。
這些過得還可以的人生,我們不難看出這麼幾個規律:
- 規律一:人生並非環環相扣,敲門磚並不可靠
不讀好幼兒園就沒有好小學,沒有好小學就沒有好中學,沒有好中學就沒有好大學,沒有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沒有好人生 —— 傳說中的環環相扣的人生,其實並不存在,我的同學們基本上過著隨時可能起飛的人生。
我們讀大學那年還沒有擴招,能讀上大學就是勝利,我們一個班四十幾個人,最後有三十幾個讀上了大學,有些去了985、211,有些去了大專,有些去了當年才剛剛成立的地方大學,這些同學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起點不同,差異很大。
但長跑到如今40歲成為中年人之後,發現命運的差異已經不大,起碼沒有高考分數相差那麼大。
我們把時間線拉長,這些暫時性的成績,都不是決定一個人最終成就的根本。
- 規律二:真正決勝千里的,是一些考試不考的能力
柯潔在“阿爾法狗”面前認輸之後,大家照例討論起教育應該培養的通往未來的能力是什麼。
可以明確得出結論的是:凡是機器或者人工智慧能夠代替的能力,就是不值得花時間去訓練的能力;凡是不能遷移到其他領域的能力,也是不重要的能力。
我們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甚至是最大的時間和精力,去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不是能力的提升。
- 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能夠使人擁有強烈的閱讀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我那讀了會計證又讀英語的同學,去美國後讀了博士的同學,乃至我這樣根本不需要任何學位學歷每天如飢似渴學習的人,命運會讓你很輕易地看見學習的結果。
- 和諧的人際關係
妻子丈夫的同心同德,朋友之間的互相理解和支援,工作夥伴的團隊協作,這是一個人能夠成就事業,得到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我最近見人就問一個問題:“你之所以成為今天的你,最有幫助的是什麼?”
有60%的人告訴我來自他人的支援和鼓勵,有些人回憶起家人的無條件的愛的時候,屢屢落淚。而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一定要爭鬥個明白的不甘心,往往最能破壞這種關係。
- 美好乃至高尚的品格
最近馬里蘭楊舒平的畢業演講被大家拿出來,跟哈佛大學博士畢業生何江的演講對比,兩個人能登上名校的畢業演講臺都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了,但演講內容卻高下立判:
楊舒平淺薄而誇張地複述了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空氣和自由之後,沒有下文,何江談論了小時候被火療蜘蛛毒之後,想到要把好的醫學普及到更多貧瘠的地方去。
兩者的前路哪一個更寬闊,哪一個更受大家認可,其實就是一個利己主義者和一個有社會情懷美好品格的人之間的區別。
我在分析人取得人生成就的各項要素時,發現最重要的居然是美德,有了美德,孩子會自動去做那些大格局大擔當乃至名垂青史的事情。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 規律三:沒有絕對意義的成功,人生成就並非來自優勝劣汰,幸福的來源參差百態
畢業20年之後再去看我們來時的路,你的心情會比較平和寧靜,因為你發現當年讓你妒火中燒的同學,其實並沒有影響你的人生;當年膜拜的學霸學神,後來的人生竟然也跟你我類似,並非遙不可追。
一個班的孩子,透過各種各樣的路徑,過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 幾乎跟優勝劣汰、雞血競爭關係不大。
你會發現沒有一個人的人生值得絕對去羨慕,也沒有一個人的人生可以絕對去鄙視,專心過好你自己的人生就能走到人生豐盛的頂點。
再談那些極少數的
做得不好的同學
- 規律四:親密積極的家庭關係,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投入
我的同學裡面,有一類過得特別不好,那就是原生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父母夫妻關係惡劣的孩子。
孩子成年之後會把這樣的相處模式帶到新的家庭中去,甚至選擇不結婚不成立家庭。
有些“對男人抱有深深不信任感”的單親媽媽,會霸佔女兒的生活空間,會永遠去考驗女婿,這樣的家庭在隱忍——爆發——雞飛狗跳中迴圈,不要說有什麼飛黃騰達的事業,連過上幸福平均線以上的生活都很難。
所以,比購買學區房、想辦法讓孩子接受課外培訓班更要緊的事情,是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經營自己跟伴侶的關係,經營自己跟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 規律五:不按自己真實意願生活的,人生沉沒成本非常高
我的同學裡面有個美若天仙的姑娘,早早地嫁入了豪門,看上去也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你能想到15年後,這個姑娘會選擇離婚,幾乎淨身出戶,帶著女兒跟深愛的中學同學在一起嗎?
如果她從一開始就跟真愛在一起,15年共同經營事業家庭,能差到哪裡去?
經常有人說最怕老房子起火,但是,最容易起火的,就是老房子,沉沒成本最大的,也是推翻以前所有的努力。
凡是不按自己真實意願選擇工作的,後來都過得抱怨和消極;凡是不按自己的真實意願走入婚姻的,婚姻多半像個墳墓。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高曉松在最近的一個訪談中說:“人生下半場,敵人只剩自己。”
盤點我們成長的20年,我發現,人生的上半場,敵人也只有自己。能夠決勝千里的,永遠是內心的力量,跟外面那個看似激烈喧囂的世界無關。
我想請你想象一下我們正在等人生的公交車,焦慮就是你肩上沉甸甸的行李,你把焦慮扛在肩上,那輛公交車並不會來得快一點,你把焦慮放在地上,甚至扔掉,公交車也不會因此來得慢一點。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童書媽媽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書評論人、TEDkids智庫專家、中國營地聯盟理事,親自下場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閱讀寫作教育者,致力於用順應天性的閱讀法與寫作法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享受寫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和《孩子天生愛寫作》(即將出版),兒童寫作音訊課《順應孩子天性的寫作課》(喜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