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項戶外休閒運動,不僅能夠走進山川、親近自然,還能修身養性、強身健體。既然是一項運動,我們就不要把它想得太高深、太複雜了,野釣有其最樸素、最基本的規律,魚樂認為主要有三條,知曉了這三條野釣的基本規律,並且實際去踐行,相信釣友們對野釣就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把握。
第一條規律:水中得有魚
要想釣到魚,水裡先有魚。水中有魚是野釣的前提,有魚才有釣獲的機率,魚多釣獲機率就大,無魚釣獲的機率就是零。沒有百分之百的釣獲成功,野釣就是尋求最大釣獲機率的一個過程。
1.瞭解水體。一條野河,一個水庫,小魚總是有的,要想知道有沒有大魚,有什麼魚種,釣友們要做的,無非就是透過看魚星、觀魚打水、詢問別人、自己釣釣看幾種方式,以此來確定水體是否有大魚,有哪幾種魚。
2.確定目標。釣友們要做的,就是根據魚的種類和數量,來確定自己垂釣的目標魚,不要執拗地去垂釣數量極少的魚種或者巨物,機率幾乎為零。在一個只有幾條大魚的大水面,即使鄧剛大師來了,使出渾身解數,也未必能有所斬獲。
第二條規律:窩裡得有魚
先不談論水面的大小,如果水體有魚的話,魚的存在無非就是三個地方:釣點本身有魚、釣點附近有魚、釣點遠處有魚。
1.找到魚窩、魚道。釣友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魚窩、魚道當作釣點。首選釣點本身就有魚,而且數量還多的位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魚窩。如果沒有這樣的位置,或者竿長不夠,就要選擇釣點附近有魚的位置。客觀地講,要想在較短的時間,把遠處的魚誘到釣點可能性不大。遠處過來的魚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釣點在魚道上,魚是習慣性巡遊過來的,並不是靠窩料誘過來的。
2.做好誘魚、留魚。釣友們還要用足夠數量的窩料做窩,目的就是誘魚和留魚,最大限度地把釣點本身的魚、附近誘過來的魚,以及遠處巡遊過來的魚聚起來、留得住,目標就是把魚聚得越多越好。
第三條規律:魚兒得吃餌
窩子裡有魚,魚會先吃窩料,慢慢地就會有魚去吃餌料;魚的數量越多,就越會搶食餌料,釣獲的機率就越大,釣獲的數量就越多。
1.魚願意開口。釣友們要關注季節、天氣,尤其是氣溫、氣壓和溫差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出釣。天氣不合適,魚不願開口,再好的窩料、餌料都無濟於事。
2.魚方便找餌。釣友們還要注意窩餌分家,保證餌料質量優於窩料質量,型別也要區分開來。比如夏季野釣草魚,用發酵玉米打窩,就要用鮮玉米做餌;即使同樣都用鮮玉米,窩料就要碎一些,餌料就要飽滿一些,或者一鉤掛兩顆鮮玉米做一區分。
3.魚願意就餌。就是要確保餌料的型別和味型對路。餌料型別方面,就是要根據垂釣的目標魚種,選擇對路的餌料,是穀物顆粒、皮筋顆粒,還是商品餌、蟲餌。餌料味型方面,結合季節、溫度等情況,在窩餌味型基本一致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餌料的味型,是淡、香,還是腥、臭。
以上三條是野釣的基本規律,對於野釣的魚獲起決定性作用,而調釣方法、觀漂抓口、遛魚技巧等都是輔助的手段,屬於錦上添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