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人這一生,能夠找到自己擅長的學科領域併為之終生奮鬥才是最有價值最有樂趣的事情。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2021的主旋律,因為許多行業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大家能深切感受並深度參與體會的可能就是教育行業的改革。
“雙減”政策,教師輪崗,學生劃片區,這些我們暫時跳過,重點聊一下家長們的心理變化和以後該走什麼樣的路。
學區房,培訓班,名校,這是人們這些年所面臨的的常態化問題。人們慌慌張張匆匆忙忙掙幾兩碎銀聚焦的無不是如何將自己的孩子送往名校上學。
大家也都明白,名校就是一張入場券,這張入場券的背後可以延伸出好多東西。找個好工作,領份高工資,追求優秀的另一半等等等。
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才是人們的終極追求。
對,這沒錯,人才多了,國家才能進一步創新發展嘛,好處是誰都能想到的。
所以,家長們希望孩子,初中要上好學校,高中要上好學校,因為只有這樣,孩子高考能考上名校的機率就更大。
好學校就是所謂的師資力量高質量和生源的絕對優秀。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考上名牌大學的機會肯定會大,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但好學校的數量是有限的呀。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去上名校的話那也就沒有了名校這一說,顯然不符合事實嘛。
在這樣的生態下,校外的培訓機構才遍佈大街小巷。家長們都鉚足了勁送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家長累,孩子更累。
現實情況是,校外培訓結構也有優劣之分,就算是同一家教培機構也有大課堂和一對一的區別呀。這直接和家長們的經濟情況掛鉤。
於是,內捲了。
如今,隨著教師輪崗和學生劃片區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家長們可算長出了一口氣。
教學資源均布化了。
是呀,以後不管怎麼樣,自己的孩子都是有機會享受那些優秀教師的教學。學生片區的劃分更讓家長們如釋重負。
多好的事,家長們輕鬆了,孩子們也輕鬆了。
但是,家長們的初心沒有變。
家長們的初心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可不是嘛,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優秀中的佼佼者。
咱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想要的結果。那麼,要達到這個結果需要走什麼樣的路呢?
改革之前,所謂的走哪條路人們根本不用去想。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課程,線上的線下的,統統都上。
孩子們雖然看著頭疼但是在大趨勢的慣性下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累呀。
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一部分人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上了好初中,好高中,最後考上了名牌大學。
上了名牌大學之後有一部分人思想上鬆懈了。他們想,我的目標就是考上名牌,現在目的達到了,那就玩吧。
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學習其實是一輩子的事情,你的畢業證和當前在學術上的一些優勢不可能一直用下去。
你看,在終身學習這一點上他們就已經廢了。
還有一部分人上了名校之後突然發現,自己對所選的專業根本不感興趣,好像也不是自己的專長。
這又造成了一種社會現象,許多人在畢業之後並沒有選擇專業領域內的相關工作,而是幹了其他的行業。
源頭就是當初他們只是把目標單純地定位為上名牌。結果是自己真正感興趣所專長的領域沒有得到充分發掘發揮。
當然了,這只是部分現象。大部分人還是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並在自己的領域內有所建樹。
這條大眾蜂擁而上的路成就了一部分人,但也讓一部分人失望而歸。
再說另外一條路。
家長們希望的結果不變,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這條路咱們以舉例說明。遠的近的咱都說。
韓信是個軍神,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他已經用一場接一場的勝利證明了自己。
歷史上早期的韓信是個什麼狀態呢?
種地、經商、考公務員都不關心,只是一頭埋在兵書裡。因為他發現自己在軍事領域有異於常人的天賦而且自己也十分喜歡經常著迷。
於是,他長期將學習軍事和兵法這件事堅持了下來。
在眾人眼中,韓信就是一個傻子。
但韓信最後在軍事上成了神。
▲錢鍾書先生 圖源/網路 侵刪
錢鍾書先生,1929年考入清華時數學才考了15分。可他並不意外也不沮喪,因為他知道,數學是自己再怎樣努力都無法超越別人的學科。
當他發現自己擅長的學科是國文和英語時,他就毫不猶豫地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這兩門學科中。
對,先生是用國文和英語方面的優勢補齊了自己在數學方面的短板。
在保持優秀的同時錢鍾書先生將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了到了文字的海洋裡。
於是,《圍城》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座山。
前些日子北大的“韋神”突然走火。數學天才的標籤立刻讓他在網路上成了紅人。
韋東奕為什麼會有現在的成就,原因就是他包括他的家人早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
那還等什麼?培養吧。
楊振寧先生也是早就發現了自己在數理方面的造詣,所以,不管多難都始終堅持走了這條路。
後面那些讓人高山仰止的科學成就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是學科類的路,還有藝術的。
▲韋東奕 圖源/網路 侵刪
歌手阿杜,很早就發現自己有唱歌的天賦,所以他在建築工地上的時候都沒有放棄唱歌這條路。
那時候他也就當個興趣愛好罷了。
但重要的是他堅持了。所以才有了後面的走紅。
還有大家都熟悉的大衣哥朱之文,雖然年收入只有五千塊錢卻始終將自己愛唱歌的愛好堅持了下來。
當別人罵他是個傻子的時候他始終是淡淡一笑繼續唱自己的。
你能說他的走紅和現在的成就只是偶然嗎?
還有王寶強,吳京,這樣的例子能舉出一大堆來。
道理永遠只有一句:興趣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能早點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優勢和他所熱愛的領域,不管是學科的還是藝術的,你都應該感到慶幸。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沒找到自己所熱愛所擅長的領域呢。
所以,這又是另外一條路。結果都是一樣的,孩子都成了自己所期望的領域的優秀者佼佼者,工作幹得開心的同時還滿滿的幸福感,多好。
北大曾發生過兩起轟動一時的新聞:陸步軒畢業後賣豬肉去了,周浩從北大退學上技校去了。
持主流觀的眾人都罵他們傻,腦子有問題。但結果是,陸步軒現在是企業家,周浩在自己喜歡的機械專業領域有了很好的成績。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兩比誰都明白,有些路不適合自己走。
周浩在北大的生命科學專業過得很不開心,但在技校的機械專業領域他成了行家,還收穫了成功感,滿足感,幸福感。
結果也是成功呀。
你看,世上路千萬條,大家想要的結果都是成功和幸福,但前提又是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成為佼佼者,那為什麼不走那條自己熱愛又擅長的路呢?
再說,有時候你所認為的名校也沒有你擅長並喜歡的專業呀。
家長和孩子最後都選擇了名校而忽視了自己,到最後實際上是自己辜負了自己。
▲王寶強 電影《hello!樹先生》/劇照
曾經有一次和別人聊天,他說自己孩子現在學科成績並不好,也不是自己不關心孩子不努力的問題。所以他就想,如果繼續還是這個局面,那他後邊就會將孩子送去技校學習,因為,他發現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
你看,這位家長的理念多麼開明,他的眼光並不在一城一地上面而是直接看結果,然後找適合自己通往那個結果的路。
那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走大眾化的那條讓孩子各種培訓然後上名校的路?
因為那是一條人人都想走、都在走、眾人趨之若鶩的路,而且,許多人也因為這條路取得了成功。
這條路的標籤是:模式、經驗、可複製。
於是大家就都去複製了。
搞得大家都很累。結果呢,得不償失。
強調一點,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在數學、物理或者其他學科有一定的天賦,那麼你還得投入。
你不能放任讓孩子自己悶頭在那盲目的學呀。
有專門的培訓手段更好,沒有的話你還得自己上手或者買一些相關課程,實在不行了也可以找擅長此學科的親戚朋友來家裡給孩子講。
因為,你好不容易才發現自己孩子的優勢了呀,怎能不重點開發呢?
還有,能讓孩子喜歡的學科也一定能引起孩子學習的高度熱情,也容易形成他們終身學習的習慣。
這就要求家長們一定要解放思想,結合自己孩子身上的條件特點走最科學、最適合他走的路。包括學科類的培訓和藝術類的培養。當然,前提是別讓孩子壓力負擔過重。
人才是國家的未來,而家長也是那個重要的參與者。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