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浙江衢江專科畢業的鄉村老師孫有軍為提升自己,白天為學生上課,晚上自學本科知識,考取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漢語言文學教育、新聞學、心理健康教育、法學等11個本科學歷,目前還有兩個在讀。孫老師說:老師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生自然會有敬佩之心。(10月9日《中國教育報》)
對於孫老師利用課後時間自學考取本科學歷的行為,我們不僅僅要看到他的恆心、毅力,更要看到的是其終身學習的精神。
所謂終身學習,就是指每個人不以學校為界限,打破學校的圍牆,為了提升自己、提高生活質量、求得自我實現而進行的不間斷的自主的學習。西漢劉向在《師曠論學》中說到:“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我們的古人已經具有了終身學習的意識。1995年,我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要求,在此之後,我國不斷出臺各項綱要或決定強調、推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在2035年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還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而在這條不斷努力的道路上,無數大中小學的老師們,更應該成為主力軍和引路人。
孫有軍老師就為教師隊伍的終身學習做出了表率。他說:“老師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生自然會有敬佩之心。”的確,“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有長流水,長流水就要不斷持續學習”,陶行知先生亦提出“有教有學、有學有教”的理念。現代社會中,知識更替速度不斷加快,教師更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像孫有軍老師一樣,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並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只有如此,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跟得上學生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實現教書育人的教育理想。另外,透過終身學習,教師不僅可以發現自己其他的興趣愛好,在教書之餘為自己留一塊“自留地”,也可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高階需求。
不過,整體教師隊伍的終身學習,絕不能僅僅靠教師個人來完成,更要有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管理部門的協助。例如,有關部門可以提高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的生活保障,讓教師可以有精力、有時間去充實自己,也可以組織不同領域的講座幫助教師學習等等。
當然,教師在實現自我終身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向學生輸出終身學習意識,以身作則,讓學生亦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進而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為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才強國積蓄力量。
文/孫君瑤(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