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臘山是羅平的神山,海拔2468米,一峰矗立,巍峨雄挺,傲視群峰,是羅平境內的最高峰。白臘山也叫白鑞山,《羅平州志》記載:“滇地臘樹亟多,此山必多臘樹,出產白臘,故為白臘山。兵燹樹枯,後人莫知其義,竟書白鑞山”。2017年2月26日,我們行者無疆一行是去登白臘山。
白臘山被人們奉為神山,源於其曾經有過受封禪的歷史。據說在南詔時期,南詔王封白臘山為安邊景帝。自此,羅平人祖祖輩輩膜拜白臘山,祈禱白臘山神保佑羅平這方土地風調雨順、人民太平安康。
從羅平縣城出發,到九龍二中跨過汕昆高速,就到臘山湖,也叫龍王廟水庫。臘山湖猶如鑲嵌在白臘山麓的一顆明珠。恰逢氣溫驟降,薄霧把湖面和村莊輕輕裹住,在層層霧靄中隱約可見,呈現一幅絕美的風光畫卷。
民間有“白臘戴帽,大雨就到”的說法,只要白臘山白雲繚繞,很快就會降雨,天若降雨,山腰即生雲,雲繞白臘山峰,嫋嫋娜娜,似美女披紗,端坐於瓊樓玉宇,堪稱奇絕。今天的天氣不止是“白臘戴帽”,而是整個山體都被白霧鎖住,近在咫尺,難見真容。
明朝徐徐霞客曾從師宗經過偏頭哨到達並登過白臘山,寫下白臘山“在城西南十餘里,頂高十餘里,其麓即在西門外二里。上有尖峰,南自偏頭寨,北抵州西北,為磨盤山過脈,而東又起為淑龍山者也。此山雖晴霽之極,亦有白雲一縷,橫亙其腰如帶圍,為州中一景。”徐公所說的這一道獨特神奇的景觀,就是羅平古十景之首的“臘山玉帶”。
走過臘山湖,順著公路上行3公里,就來到老臘山寺。2017年大年初一,羅平縣爆出一條訊息:“白臘山上白臘寺門口出了七朵雞樅。”我們去時雞樅還在,我們有幸見識這一奇特現象。當時據說大年初一出雞樅,羅平今年要出貴人,後來印證的說法是,2017年高考羅平一中有個學生考取了北京大學。
白臘山的山神稱白臘老爺,為了供奉山神,數百年前,羅平人就在山腳和山腰,分別建有兩座寺廟皆叫白臘寺(也稱曉寺)。山腰的曉寺年代雖已十分久遠,寺廟依舊神韻依然,氣宇軒昂,若論香火,山腰的曉寺要比山腳的興旺得多。山腳臘山湖伴的曉寺因是近些年募捐修建的,故顯得金碧輝煌,也反映出白臘老爺在羅平人心目中的分量。
經過臘山寺,寺後有一條之字狀向山上登的小路,樹木很密,不遠處就隱沒在白霧之中。 “臘山玉帶”是見不到了,我們見到的是“迷霧鎖臘山,身處臘山,卻不見臘山”。
順著山路向上攀登,霧氣愈來愈重,並挾裹著雨點,走在後面的人都看不到前面的人,只好不時互換聯絡。上山的小路兩旁的樹木,由原先高大逐漸變得矮小,上面掛滿水珠,我們只好把帶著的雨衣穿上,腳套戴上,以用來保溫、防水。
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氣溫變得愈來愈低,可見度更低。到達山頂有一段臺階,爬上臺階,順山脊向上行走的路上,慢慢就發現,樹枝上的水珠有的變成了冰凌,非常漂亮。並且愈來愈多,逐步變成整棵樹都掛滿冰凌。
極端的氣候,造就極端景緻。認我們見識了一次神奇的從未見過的霧松景色。
曾在電視裡看過吉林松花江十里霧松,也見識過哈爾濱的樹掛,那是一種“忽聞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景緻,因為形成的條件相同,所有的霧松長的差不多,看多了會疲憊。
白臘山的霧松,因為海拔逐漸上升,氣溫逐步下降,所形成的霧松是有層次的,立體感的,千變萬化的,有冰凌狀的,有蓬鬆如雪的,有堅如利刃的,又有繁花似錦的。有在樹枝上壓得搖搖欲墜的,在岩石上飄搖欲掉的,在土地上堆積成型的,具覆蓋又露出,千奇百怪,姿態萬千,完全就是一場視覺盛宴,衝擊感極強。
你見過風的痕跡嗎,見過風留下的言語嗎,這裡的霧松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見到這種千載難逢景觀的人,再不喜歡照相的,都會爭相留影。
因為氣候惡劣,前進的道路無法辨認,衣物潮溼,氣溫太低,整個山上只有我們一行人,為安全起見,我們達到2300米的廣播塔就沒有再前行,快樂的與冰雪霧松遊玩,留影后就下撤。
下來的路很溼滑,還好都安全到達臘山寺。剛好寺裡因為天太冷升了一大籠火,大家就圍著火烤衣褲鞋襪。在這裡我們又聽到關於白臘山一個傳奇的故事。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噩耗傳來,神州大地沉寂在巨大悲痛之中。據說第二天中午,羅平城裡的人們看見白臘山半山腰湧出一股巨大的洪水,老人們說毛主席逝世,白臘老爺傷心流淚了。於是人們殺豬宰羊到白臘寺供奉白臘老爺,祭祀過後,一場洪水戛然而止,未造成災害。
古人賦詩讚道:“試看羅雄第一峰,腰纏玉帶問誰逢,崗笠白練三千仞,凝懸銀河下九重。”白臘素裹真神山,為我們一行展示瞭如它名字一樣的冰雪霧松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