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搜狐城市 陳亞輝
沿海城市、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面積一千多平方公里、由小漁村發展成現代化大都市……這裡說的並不是深圳,而是廈門。
某種意義上講,當初兩城似乎拿到了相似的“劇本”,但目前來看,“劇情走向”大相徑庭。2020年廈門GDP 為6384.02億元,不及深圳的零頭。廈門官方也心裡有數,早已不提“追趕深圳”。
廈門並非沒有亮點,短影片時代到來之前,廈門就已成為“初代網紅”,名氣遠超省會福州和省內經濟一哥泉州。閩南三角基礎設施最好、優質公共資源最豐富、環境和經濟發展平衡最好的區域性重點城市之一,如今的廈門,不爭“大而全”,強調“小而美”。
但不容忽視的是,如今的“初代網紅”廈門旅遊業面臨諸多“後浪”城市的衝擊,房價長期高企擠走人才,島內島外差距巨大,面臨長、珠三角的“虹吸”。這樣的廈門,真的能“小而美”嗎?廈門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為探究這些問題,搜狐城市邀請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福建省和廈門市土地和房產協會理事丁長髮進行深度訪談,暢聊關於廈門的一切。
以下是訪談實錄。
01
廈門可以合併漳州爭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搜狐城市:同為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廈門經常被拿來和深圳比較。但現在二者差距巨大,您怎麼看?
丁長髮:首先,設立四大特區是有特殊目的的。深圳是背靠著香港,珠海是背靠澳門,汕頭是因為潮汕在港澳臺、在海外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廈門特區是因臺設立的。
深圳確實發展很快,因為它背靠香港、有制度先發優勢、承接大量資金和技術、當地的“小產權房”很普遍的狀況也對年輕人有很大的包容性。
但同時四大特區裡廈門發展也是很成功的,廈門的GDP總量、人口規模等等在國內其實都是不錯的,也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初具規模的國際大城市。廈門“小而美”嘛,不求最大。深圳人口1756.47萬人,廈門有518萬人。我們但求最美、最好、宜居。
搜狐城市:廈門還有沒有追趕深圳的可能和必要?
丁長髮:廈門市委市政府曾在2010年左右提出來要趕超深圳。2010年以後,廈門市委不提這個目標了。隨著各自的發展,它們的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的集聚程度不一樣,所以就沒有提出要追趕深圳了。但是 “十四五”規劃把廈門定位為國際航運、國際物流、國際會展、區域性金融中心,還有最重要的創新中心等等,所以至少我們市委市政府的定位是中國福建東南核心城市。
我是覺得這個定位謙虛了一點。為什麼呢?因為上海和廣州,國家定的兩大國家中心城市,中間距離1400km,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如果廈門市委市政府在“十四五”規劃裡面能爭取國家中心城市,如果能爭取下來,發展成功的話,我覺得大有作為。
搜狐城市:很多城市的目標裡都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包括福建的省會福州,您覺得兩城誰的可能性更大?
丁長髮:如果從各大指標體系看,福州的比較優勢在哪裡?福州面積大,有將近1.2萬平方公里,廈門是1700.61平方公里。第二,福州是省會。第三,產業結構比較齊全,經濟總量比較大。
但是廈門在全國甚至國際上有美譽度、品牌度,還是副省級城市,還有城市的創新能力,還有國家級交通樞紐和對外經貿聯絡。比如廈門的外貿,從2020年往前推五年,在福建省都佔了50%以上。商務部評估廈門的外貿競爭力排在全國第五到第七位之間。廈門還有全福建唯一的一所985高校——廈門大學。廈門的優勢也比較明顯。
我跟廈門市委市政府做課題的時候提出,能不能讓廈門跟漳州合併,建立一個新的廈門經濟特區,把特區政策覆蓋到整個漳州。為什麼呢?漳州有廈門夢寐以求的經濟腹地、港口資源和土地面積。福建最大的沿海平原——漳州平原有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
廈門有福建最好的政策,最好的營商環境,還有最好的財政收入。比如去年福建三個城市(福州、泉州、廈門)裡面,廈門地方財政收入最高,其實經濟總量是泉州最大。所以這樣的話,如果能合併成新的經濟特區,新的廈門市,爭取建設成為一個人口超過1000萬,GDP超過1萬億,介於長三角、珠三角的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心城市,我覺得肯定能夠超越福州。
02
廈門應該對標新加坡而非深圳
搜狐城市:如果廈門不跟深圳對標的話,那廈門應該對標哪個城市?
丁長髮:廈門市委市政府提出來的,其實最主要是對標新加坡,不是國內城市。軟體方面,對標新加坡打造成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還要打造廈門最重要的品牌之一——9·8投洽會,把9月8號定為廈門改善營商環境日。
新加坡在亞太地區在全球國際公認的,面積不大(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多,但它是區域性的國際金融經濟中心、航運中心。
廈門確實跟新加坡比較有共性,比如說產業佈局方面,新加坡想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因為新加坡是亞洲美元的集散中心。廈門也想打造亞洲的區域型金融中心。
第二,廈門有跟新加坡有共性的港口資源。港口兩塊,一個海一個空。廈門港已經和漳州港合併了,我們有萬噸以上船隻可以進出的碼頭一共七十多個,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裡面也講到廈門打造東方大港。廈門去年的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14位,全中國排在第7位,前途是非常大的。
第二個專案——航空港,下一步要全面建設翔安國際機場,如果翔安國際機場建成四跑道,4F級,最高階的,客流量可以達到8500萬人次,就能夠打造成國際交通樞紐。還有新加坡是自貿港,廈門也有自貿區、保稅區等。
第三個就是產業,比如廈門很著名的軟體資訊服務業,廈門是我們國家科技部確定的15個特色軟體城之一。這裡有大家很熟悉的美圖秀秀、美團、美科、美柚等“四美”。
第四個,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新加坡在跟香港,東京爭取亞太總部,我們廈門也在爭取海思的核心總部。福建省是海思核心區,廈門是海思核心區域戰略支點城市,海思是服務整個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的。還有大健康,生物製藥產業也發展不錯。
廈門在全國而言,半導體積體電路也是名列前十的,這個跟新加坡也是有些方面可以對標的。當然還有像機械製造、旅遊會展、文創等等12個千億產業正在發展。
它的面積就這麼大,1700.61平方公里,要儘可能在既定的面積下產生更好的效能、GDP、財政收入,為廈門宜居、宜業的城市服務。
03
廈門離臺灣地理上並不近但經濟聯絡密切
搜狐城市: 地圖上看廈門靠近臺灣,且十幾年前提出的“海西經濟區”政策被認為是廈門發展的機遇,如今這一政策為何不及預期?
丁長髮:在地圖上看上去跟臺灣很近,其實也蠻遠的,隔了差不多四百多公里。如果說近的話也很近,福建省委省政府為什麼支援廈門建立對臺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呢?我們有個“五緣優勢”。
一個就是地緣,廈門小嶝島離對面的小金門是1200m,是很近,但是金門面積小,人口太少,才六萬多人口,除了一個旅遊業和金門高粱以外,幾乎沒什麼產業。如果廈門旁邊一兩公里,或者十幾二十公里是臺北、新竹科學工業園,那產業、資金、技術的溢位效應就非常大。
還有文緣,法緣,商緣,最重要就是商緣,還有血緣。比如說很多臺灣同胞來廈門就說,你們廈門怎麼講的臺語?我說你們錯了,你們講的是我們閩南話。臺灣80%的祖宗是我們福建人,說閩南話、客家話。這個臺灣自己都承認的。
還有比如說這個文緣裡面除了語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宗教。你去臺灣看一下臺灣大街小巷的地名跟我們閩南是一模一樣的,還有宗教,他們信媽祖信佛教等等,全是跟廈門一樣的。
最重要就是商緣了,設立海峽西經濟區,把廈門作為對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等,就是商緣,涉及產業、資金、技術、人才。
有沒有達到預期你看怎麼對標,如果橫向跟深圳比,深圳背靠香港,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如果是縱向比,從1978年到現在,廈門設立特區視窗之後,吸收了大量的臺商、臺資,他們在福建投資,60%左右在廈門投資,比如說像永達光電、聯發科這些科技工業等很多企業。
廈門是臺商、臺資、臺胞登陸祖國大陸的第一家園,臺灣年輕人有幾千人在廈門創業、就業,臺灣同胞有幾萬人在廈門生活,還有前面講的產業轉移。這個意義上講,其實廈門和臺灣的聯絡還是很密切的。
現在如果從經濟總量而言是廈門是有點小,但是從經濟質量而言,每平方公里產生的GDP,每度電產生的GDP等,廈門用佔全福建省1.4%的土地面積,產生了14.5%的GDP,全福建省26.2%的稅收,49.3%的外貿進出口,50%的外商外資,應該說廈門還是很成功的。
2017年9月17號主席在廈門全球第九次金磚國家領導人高峰論壇開幕式上講,廈門是高素質、高顏值的城市,所以我覺得總體而言廈門應該是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福建省委省政府對廈門的期待。
廈門並沒有像一些媒體所說的沒有達到預期。可能沒有達到很高的高度,但是它的發展也是挺不錯的。
04
廈門發展較晚、地形限制等導致競爭力不及長、珠三角
搜狐城市:根據公開資料,臺商在大陸分佈,江蘇和廣東排前兩名,夾在長、珠三角的廈門如何應對來自兩地的競爭,如何吸引更多外資?
丁長髮:廣東、江蘇是中國兩個最活躍的經濟體,確實北有長三角,南有珠三角,對福建尤其是廈門資金、技術、產業、人才的虹吸效應非常厲害。所以我們省委省政府才提出海峽西岸發展,怕我們福建省被這兩大最活躍的經濟體邊緣化。
為什麼它們對臺商、臺資、外資吸引力遠超過我們福建、廈門?江蘇那邊,蘇錫常、南京、上海都非常發達。上海它有計劃經濟沉澱下來的科教文衛資源、人才,有985高校四所、211高校有十多所。
崑山在蘇州為什麼吸收那麼多臺商投資呢?營商環境好,表現在哪裡呢?第一,土地。
崑山那邊90年代投資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土地不要錢。第二,它靠近上海,坐動車只要30分鐘,坐高鐵只要18分鐘,自己開車現在只要三四十分鐘,上海的工程師去崑山、去蘇州上班,晚上就能回來——大量人才的溢位效應。
像華碩、宏碁,當時想去上海浦東投資,崑山領導說你來看一下,看完我請你吃飯,你如果願意投資的話投,不願意投資我們做個朋友。還有另一家著名臺商,投資高階腳踏車的,在崑山投完以後沒有辦公場所,當時縣長說,我的辦公室給你用。
他們所有縣市領導,還有鄉鎮領導手機公開,每個人包一塊工業園區,有問題24小時解決。還建立了完整的政務超市,在一棟樓裡面什麼都給你搞定。崑山、蘇州那邊地形也非常平,叫魚米之鄉,土地成本很低廉,再加上整個江蘇高校資源全中國第一。人才不缺,土地不缺,還有人口有七八千萬人,人口不缺,大量資金就北上去長三角,大規模投資。那邊的市場也不缺,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港口資源豐富,要麼出口,要麼本地消費。
廣東也是,毗鄰香港,制度的先發優勢,港澳後面接著臺灣接連到廣東,臺灣的電子產業、製鞋業,還有玩具業轉移到東莞。因為東莞毗鄰香港、毗鄰深圳,營商環境也特別好。大規模“三通”、“五通”,後面的“九通一平”,營商環境和軟硬體改善以後湧向東莞、深圳。
“東西南北中,發財在廣東”,全國各地的人才都湧那邊去了。東莞那麼小,2400平方公里,最高人口能夠超過一千多萬,有市場、有人才,再加上非常好的營商環境,就都湧向那邊了。福建還面臨地形地貌限制,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
第二,基礎設施。以前我們講,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還有一句:閩道之難,難於蜀道。新中國成立到80年代初,福建的基礎設施投資排在全中國倒數第一位,為什麼?前線,臺海還不穩定。
所以八九十年代福建是全中國最早提出修高速公路的,卻是沿海最後一個修成高速公路的。進入新世紀後大規模修建,省委省政府提出海峽西岸戰略,還有“十五”規劃,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基礎設施的短板開始改善。但是廣東、江蘇、上海已經發展起來了,臺商想賺錢,所以大量的湧向那邊。
搜狐城市:近些年有何變化?
丁長髮:進入新世紀,尤其這十多年以來,福建除基礎設施以外,還有軟體,就是營商環境也在改善。但是除了廈門以外,福建其他地方差一些。臺灣一個機電協會每年對祖國大陸城市的營商環境評估,福建只有廈門進入前十,像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都稍微滯後一點,但是也在奮起直追,像漳州的臺商投資區也積聚了大量的臺資臺企。
所以這十多年來,應該說福建包括廈門已經一定程度上改善或者提升了,比80年代好多了。90年代因為全中國只有廈門、福州是臺商投資區,後面黨中央政策全面放開了,也面臨全國兄弟城市、兄弟經濟體競爭,所以廈門還有福建吸收臺商、臺資還要加一把油,努一把力。
05
廈門的產業、房價等都在向周邊溢位
搜狐城市:廈門、漳州和泉州為主要中心的廈漳泉都市圈曾經被稱為閩三角或者是閩南三角,但到現在為止同城化、一體化的目標長期不能落實,您覺得關鍵的障礙點在哪裡呢?
丁長髮:最重要的就是體制機制問題,GDP考核機制。
一體化無非就是軟硬體一體化嘛。比如說硬體,交通基礎設施,漳州那邊房價是一平米1萬塊還不到,滿大街都是房子,廈門這邊一平米貴的10萬塊,去年廈門光出讓土地基金性收入就821億。廈門在狂修地鐵、機場還有橋樑隧道。這個需要大規模投資。
有人開玩笑說如果一體化完成沒人買廈門的房子。對面漳州很便宜,我修個隧道誰還買廈門的房子?
今年上半年廈門GDP增長速度是全中國副省級城市僅次於武漢的,武漢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它增長特別快,有反彈效應。廈門是15%,排在全中國第二位,非常耀眼。去年全年廈門GDP增長率5.7%,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也是第一位,那最重要在哪裡?就是大規模基建投資,是推動廈門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
廈門的醫療資源、教育措施在全閩南金三角也是最好的,最好的大學、最好的中學、最好的醫院、最好的資訊資源。泉州、漳州也想,比如說泉州跟漳州的醫保能不能在廈門看病,能不能一體化?廈門說這個可以有,廈門賺錢了,但其它地方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三地難免一定程度上會有“一畝三分地”的思維。
其實喊了二三十年一體化,從黨中央1984、1985年把廈門的閩南金三角跟長三角、珠三角、膠東半島四個並列,但現在廈門、泉州、漳州加起來GDP還不如一個深圳,我覺得和考核機制有一定關係。
搜狐城市:您對未來三城一體化發展以及您之前提到的廈漳合併的預期是怎樣的?
丁長髮:也不要太悲觀了。其實深圳、東莞、惠州一體化之前也喊了很多年卻進展緩慢,但為什麼現在深圳有這麼大動力呢?因為深圳本身沒有多少地了,據我所知能拉出來發展的就剩幾十平方公里了。所以廈門發展到一定程度,其實已經有溢位。比如說產業溢位,廈門這邊土地大幅度升值,製造業大規模向哪裡轉移?
漳州的角美臺商投資區那邊有將近200平方公里,像廈門金融、汽車、造船等等都往那邊走,還有部分已經向泉州轉移。第二,水頭鎮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材加工集散中心,透過廈門港運輸。廈門有非常好的港口資源,而且港口已經在一體化了。
第三個,營商環境。廈門是全中國外貿進出口排在前七位的城市。泉州、漳州很多集裝箱透過廈門運輸,一定程度上也有在一體化。下一步廈門要做大、做強,產業溢位沒問題了。
還有個就是喜憂參半的房價溢位,廈門自身房價高居全中國第四位。我經常接到電話,問要不要買房子,我問在哪裡?廈門東,廈門西。就是漳州、泉州嘛。漳州、泉州不止在產業佈局方面,在房地產方面也承接廈門的溢位。另外,基礎設施。像漳州角美那邊,廈門六號地鐵線已經延伸過去了,當然這和老百姓期待相比,解決的時間可能有點長。
06
廈門高房價致人才外流、物價上升
搜狐城市:對於高房價,有人認為它“幫助城市完成了原始積累”,您怎麼看?
丁長髮:首先廈門房價是高,有利有弊。講原始積累,首先這個提法我覺得肯定不對。廈門房地產是貢獻大,但是廈門有12個千億產業鏈,比如旅遊會展業,這個將近2000億的產業鏈,這個是高房價帶來的嗎?肯定不是。
所以有利在哪裡,如何起作用?高房價確實給廈門帶來收入,然後市委市政府用土地出讓金把廈門打造成更高素質、更高顏值的城市,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比如說廈門建那麼好的學校、醫院。2008年到現在,廈門是全中國所有城市小學生數量增長最多的。這幾年每年增加5萬個中小學生,大規模修小學、修中學就是投資未來。
搜狐城市:那廈門高房價的弊端是什麼?
丁長髮:我給它總結為四大負外部性。
第一個就是消費的擠出效應。廈門GDP全中國第34位。第七次普查,人口在全中國城市裡面第87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佔第37位,稍微滯後於GDP。
第二個就是賺錢的置換效應。如果在這裡炒房子可以賺錢,比如我如果20年在廈大或者我在家邊旁邊多買一套到兩套,我這邊房子一平米四十多萬,多一套不就一兩千萬了。所以大家不喜歡、不願意去搞實體,這樣子就惡化了。所以中央講“房住不炒”,脫虛入實。
第三個,成本傳導。如果你來廈門,廈門物價有點貴,為什麼?房價那麼貴,店租那麼貴,員工要工資高一點,不然留不住人,價格就傳導過去了,什麼都貴了一些。
特別是第四個,人才。老闆不給員工開高工資,留不住員工,但廈門產業轉型升級需要人才,這樣企業成本就上升了。
廈門房價那麼貴,租售比居全中國第一位,就是說你要把房子買來出租,租金要82.3年才能把成本撈回來。所以說對人才的吸引確實還是有影響,以我們廈大為例,2019年招生就業處公佈,廈大本科、碩士、博士留在廈門的共有22.5%,博士碩士低於20%,為什麼?這個就是跟高房價、薪水相對低有關。
為什麼廈門的高房價跟深圳不一樣?因為深圳市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各行業有錢,比如一個公司上市,大家分幾千萬、上億,盆滿缽滿的。廈門沒辦法,因為經濟瓶頸,所以我們必須出讓土地。
廈門還存在一個小問題——飢渴供地,比如說廈門某一年要供15塊地,假設要賣600億人民幣,剛賣完十塊地就賺到了預期的600億,剩下五塊地就不供了。其實廈門有地,所以這兩年廈門響應中央號召,增加土地供給。
廈門市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儘可能把廈門高房價的負外部性,降到一定程度,促進廈門經濟發展。現在12個全域產業鏈其實還是發展不錯的。生物製藥、大健康、半導體積體電路、光電,發展都不錯。儘可能把負外部性降到一定程度,然後把土地出讓的錢儘可能用來改善民生、改善基礎設施,促進廈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07
廈門短期內“去房地產化”不現實
搜狐城市:那廈門的經濟發展是否應該逐步“去房地產化”?
丁長髮:首先全中國除了深圳以外,沒有一個城市敢提出來去房地產化。因為房地產涉及到上游、中游、下游的產業,在短期內不能太激進。比如房地產稅喊了很多年,但執行起來上面臨很多實際的困難,得慢慢來。
第二,房地產的稅收對廈門的經濟發展是有一定程度上的正外部性的。廈門的房子差不多六成是外地人買。你看廈門旁邊有個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泉州,泉州在晉江實施品牌制度,像安踏、361、特步、七匹狼等大量民營企業,還有我們對面的漳州,還有莆田,都相當有錢。
廈門的房價不是廈門人炒高的,但廈門人開心,為什麼?房價高了,拆遷就賠很多,廈門拆遷有比較人性化的補償。所以全福建省的富豪絕大部分都在廈門買房子,“愛拼才會贏”的閩商在中國很有名的。這樣廈門虹吸了周邊最優秀的資金、技術跟人才,所以廈門才有資金改善自己的教育跟醫療。
廈門很捨得投資教育,在“十四五”規劃裡,廈門要解決25萬人在廈門讀書的問題,每年要增加5萬個學位,需要錢建學校。這是正外部性。
但是高房價確實對實體經濟有傷害。廈門只能發展“輕薄短小”產業,像資訊與軟體服務業,這個廈門發展很好。還有文創產業,廈門已經吸引了金雞百花獎,廈門是全中國最好的天然攝影棚了。很多影視,像《流星花園》還有黃渤在廈門拍的《瘋狂的賽車》等等,有四五十部電影都在廈門拍。
還有第三個,總部經濟。高房價下,不可能對土地要求較多的,原來寧德時代也想在廈門投資,但是要求免費的土地太多,市委市政府因為種種原因就沒答應。
廈門要趨利避害,發展比較優勢,前面講了文創軟體,還有生物製藥與大健康產業、新材料,依託廈大、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等等。廈門正在大規模發展新材料。還有一個就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金融、證券、保險。吸收臺資,比如說富邦金控,還有臺灣的統一集團,成立金圓統一、統一證券,這是總部經濟。
觀音山那邊建立了全福建最好的總部經濟集聚區,還有廬江CBD,還有濱北超級總部經濟區,還有五緣灣運營中心,中低端製造業不太可能入駐。
教育好、醫療好、公共服務完善,廈門這幾年靠近地鐵建十萬套人才房,在儘可能把負外部性降下來。
不只是廈門,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讓金最多的不是廈門,是上海、杭州、廣州,這些城市去房地產化,短期內還很難,所以我們沒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的時候,暫時在可預見的這幾年,沒有新的房地產稅制度安排出來,去房地產還是不能實現。
08
未來十多年廈門島外發展會超過島內
搜狐城市:廈門島內島外的經濟發展差距巨大,您怎麼看這種現象呢?
丁長髮:首先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就全國而言,中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的幾大板塊,還有北京也一樣,深圳也有,內部差異很大。你看羅湖區、福田區和光明新區差距非常大,都很正常,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基礎設施。
廈門島內擁有全廈門最好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還有地鐵、高鐵,還有機場、港口,非常完善。原來經濟特區政策最早在島內湖裡2.15平方公里的地方開始,1984年小平同志視察廈門經濟特區以後,才擴大到全島,包括鼓浪嶼。
所以最初基礎設施、教育、醫療、地鐵全佈局在島內,工廠、產業、總部經濟也在島內。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來廈門視察,提出跨島發展戰略,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
所以我們現在開始大規模向島外延伸地鐵、高鐵站,機場都要外遷,最好的中小學都在向島外佈局。過去島內這兩個區經濟總量佔比超過50%,如果往前推更不得了,20年前島內佔70%-80%,但土地面積佔整個廈門的10%左右。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搜狐城市:未來島內島外實現同等水平發展需要多久
丁長髮: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到去年年底,島外人口大幅度增加了。翔安增加了幾十萬,集美增加了,海滄也在增加。最重要的就是基礎設施、教育、醫療,好的醫院向島外佈局,像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廈大翔安校區和廈大翔安附屬醫院,已經投入使用了。島內的部分產業因為地價、人才問題向島外轉移,比如說集美新城、翔安新城、翔安南部會展中心,還有黃東海域、馬拉灣新城,吸收了大規模投資。
地鐵都通了、學校建起來了,很多人就願意去島外,省內外吸引來的大量人才跟產業也願意去那邊,差距其實在慢慢的縮小。如果島內外差距縮小,就說明廈門實現完全的現代化了。
十多年以後,按這個發展速度,基本上島外更好。像上海,80年代有一句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這就看每個微觀主體有沒有投資眼光了。我覺得十多年以後,島內外一體化一定會實現。
09
廈門應該發展深度旅遊
搜狐城市:旅遊是廈門的支柱產業之一,但近些年其它網紅城市對廈門造成衝擊,在疫情不斷散發,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廈門的旅遊產業怎麼辦?
丁長髮:首先廈門確實被周邊兄弟城市挑戰,但是這些城市跟廈門的內涵不一樣。像重慶有美食、美女,廈門這邊有全中國最好的水資源、空氣資源,也有美食、有海鮮、有山珍海味、有鼓浪嶼。有中國最美大學——廈門大學、芙蓉隧道、情人谷、芙蓉湖。中國最美麗的馬路——黃島路,還有鼓浪嶼等等,這些都是不可替代。只不過由於疫情短期影響,旅遊業確實有一定的挑戰。
旅遊不應該縮小,旅遊是大產業,有深度,建議加大力度開發旅遊產業的深度、廣度。廈門有多重疊加政策,一個對臺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比如醫療旅遊,這方面亞洲做的最好是我國臺灣地區,但是廈門也可以走這條路。
比如說中國有四億多近視患者,臺灣的鐳射技術五秒搞定,你還可以來廈門。廈門很多醫院可以做整形美容,去年整形美容市場6000億,利潤非常大。還有中國很多人想去韓國首爾整形。不要去韓國,來廈門,還有補牙、心臟搭橋、特色高階體檢等等,廈門都可以吸收技術然後發展醫療旅遊。
島內有19.37平方公里的自貿區,現在發展面臨瓶頸,能不能像阿聯酋迪拜,把貿易轉移到海滄港區,島內建大樓,引進臺灣的醫療資金、技術,背靠祖國大陸龐大市場。
閩商資本加上廈門的政策優勢再加臺灣的醫療技術、人才還有資金,背靠祖國大陸進行醫療旅遊深度開發,很賺錢。可以把醫療旅遊做成未來的朝陽產業,把比較優勢轉化成競爭優勢,不是一味加大規模,而是做深度旅遊。
實習生胡一偉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