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髮||拂曉哨位
作者||王偉功
61師有著深遠厚重的革命戰爭歷史。然而61師從不躺享資歷。30年前參加老山輪戰續寫的歷史,是對61師傳統的沿襲和發揚。所形成的珍貴遺產,成為61師穿越戰爭腥風血雨,穿越歷次裁軍,屹立至今的重要根基。
領導率先垂範
61師在赴滇輪戰的一年半時間裡,部隊紀律嚴明,士氣高漲,服從命令聽指揮。陣地建設管理井然有序,出擊拔點作戰以最小代價,換取了大戰果。這一切,都取決於各級指揮員能夠率先垂範的帶頭作用。以師首長為例,就可看到全師各級指揮員在各自指揮位置上的風範:
師政委——張海陽
1985年赴老山輪戰時,36歲的張海陽剛從解放軍政治學院畢業,英姿勃發。大家都知道他是老將軍張震的兒子,紅二代。但張震究竟多大官,許多人並不清楚,因為海陽從不提起他父親。海陽在連、團任職時間很長,基礎紮實;任61師政委更長達7年,我師從紅軍建師起,僅有一任師政委比他任職時間長。全師上下都叫他“海陽政委”,可見其平易近人。
我師接防八里河東山13.9公里88個防禦陣地後,海陽衝破阻攔,經常輕裝簡行,前往一線陣地,足跡遍佈我師165個哨位。他常說:“我們政工幹部不是工程監理,是戰鬥員!”他聽說181團一營戰士中,出現了爛襠、牛皮癬、脫髮等症狀,當即帶軍醫前往地勢暴露的-22號陣地調查研究。緊接著,我師向一線陣地投放了多種面板病藥物,修建淋浴沖澡設施等。海陽還針對被毒蛇、蚊蟲咬傷、老鼠猖獗等狀況,組織製作雄黃藥袋發放一線,開展防鼠疫等,有效穩定了戰士們情緒。一線陣地幹部戰士都知道:師政委張海陽和自己一樣,是留下遺書上的陣地,都很震動。有一天中午,海陽政委經過陡峭暴露的40號陣地來到距敵直線距離僅180米的-41號陣地,戰士們高興地支起鍋灶要給政委炸油餅吃。正在這時,對面越軍陣地上一發薩姆三七導彈打了過來。排長任長軍眼疾手快,迎面將海陽政委撲倒在坑道里,導彈落在陣前15米處爆炸,正在炸油餅的七班戰士張其粹,被衝擊波的巨大氣浪掀翻,一屁股坐在油鍋裡燙傷了,此後被班裡戰士們笑談為“油炸屁股”!此後,海陽還多次帶領火線救護隊、火線服務隊、火線文藝宣傳隊,陪同陝甘寧慰問團代表,前往許多陣地,給戰士們帶去鼓舞和歡樂,也使後方慰問團對我軍官兵一致讚歎不已。
海陽輕易不動情。輪戰期間,他的淡定、樂觀、親切,成為全師穩定軍心的無形動力。但在戰後,他卻不止一次失態。輪戰結束在昆明一次歡送會上,海陽致答辭,剛開了頭,他突然痛哭失聲,我師在座的同志,都沒見過師政委哭,大家抑制不住,都哭了起來。許多年之後,海陽已授中將,擔任成都軍區政委,我師參加過老山輪戰的退伍軍人,“10.19拔點作戰”功臣欒智平、王常興等,相約到成都看望他。談到那次拔點戰鬥,海陽一一數出犧牲戰士的名字,緊接著淚流滿面,他雙手捂住臉,低頭抽泣起來。看望他的老兵們,在戰場上視死如歸,面對海陽政委的哭泣,抱在一起號啕大哭。
海陽沒有變。職務高了,他還是老山那個身先士卒的紅軍師政委!——老兵們眾口一詞。此後汶川大地震的救災指揮,全黨全軍反腐浪潮,直至從二炮政委崗位退出現役,轉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這位從軍近50年的老兵,始終保持著老山前線那種熱血純情!
張震老將軍一門六將星,開國將帥獨一份;張震、張海陽,父子上將第一對;真是忠烈滿門、將星之家啊!
師長——劉登雲
他是來自河南鄧州鎮平縣的漢子,體態魁梧,像一位老大哥!鎮平縣是抗戰名將、61師在新四軍時期師長兼政委彭雪楓的故鄉。四十多年後,又一位指揮61師的漢子出自鎮平縣,恐非偶然!劉登雲成長於61師,具有我師虎虎生威的典型特徵,同時又粗中有細。
戰前,他於千頭萬緒之中突出重點:樹樣板迅速完成了“摩步師”新編制整編;他指揮組織“作戰尖子兵集訓”,全師紮紮實實開展了兩個月的強化應急訓練;他安排全師幹部戰士300多人分11批,提前趕赴老山前線,深入感受越軍特點,學習友軍戰法。
戰中,他提出“五個制敵論”,以“分兵、縱深防禦、少擺多屯、連環保、逐點攻殲”等戰法,應對敵長期消耗的絞殺戰;他對把握利用所有優勢、扭轉意外被動的預案,使我師最大限度降低了戰鬥和非戰鬥減員,成為所有輪戰部隊中高效率、低消耗的典範。
戰後,他嚴格執行撤軍法紀,絲毫不鬆弛、不放縱部隊,使我師違紀違法、擾民破壞事件出現率極低,發生的得到及時處理,歸途中、回到駐地,都罕有負面影響。
輪戰前,我師在21軍內有爭強好勝、“霸道”的名聲,其它師團頗有微詞。但在老山輪戰,我師配屬於47軍麾下,不但“任性”無人買賬,甚至被誤解、“吃虧”,也得嚥下去!在師長劉登雲率領下,全師一改舊習,體現出優秀的另一面:謙恭、低調、守紀、力減傷亡!與我師1950年配屬22軍攻打登步島的歷史互映,劉登雲師長繼承了胡煒老師長粗中有細、審時度勢、伸屈自如的傳統,使之發揚光大。
戰後,劉登雲的身影出現在上海合作組織中亞演習戰場,成為我軍新時期出國聯合軍演的主帥,令人讚歎。
副師長——趙文瀧
他是河北易縣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第九期學員。他的面板和臉色一樣黝黑,歷來不苟言笑。他總愛戴個大茶鏡,“匪氣”十足,在全師部隊中,被私下稱為“中國巴頓”。他是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內侄,文革中蒙受過“楊、餘、傅事件”影響的噩運。他曾在軍工企業當過研究員,參加過我國第一顆同步衛星的研製。他身上流著沙場軍人的熱血,不甘於安穩,努力調到61師,專程參加了南疆輪戰。
趙文瀧在戰前擔任了“作戰尖子兵集訓隊”隊長,我當時由師政治部派出擔任了指導員,與趙副師長搭檔並熟識。他有較高的文化和生活品味——內心曲高和寡;卻又有截然不同的另一面——愛兵如子,尤其喜歡有血性的兵!他坦然地稱呼自己喜歡計程車兵——“心肝兒!寶貝兒!”使那些血性男兒瞬間羞紅面頰。雖然他是半途加入61師的,卻迅速得到全師指戰員們的普遍愛戴。當然,他還有著更為出色的一面——狠!畢竟是中國老軍人的後代,他指揮作戰、帶兵打仗下手之狠,才是他的本色!
他是我師“10.19拔點作戰”的策劃和指揮者之一。他曾誓言:最多犧牲2名戰士,但作戰後犧牲了6名,為此他長久陷入深深的自責,並坦誠分析和記載於《戰後札記——10·19作戰檢討》。他對突擊隊長趙怡忠的犧牲痛心疾首,他極力挽留退伍的戰鬥英雄白安周,始終如一、親人般地愛著每一個兵!
戰後,趙文瀧先後擔任甘肅慶陽軍分割槽司令員、新疆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1995年7月晉升少將,2003年6月退休。2004年1月7日,62歲的趙文瀧病逝於天津,黯然離別了我們。
副政委——駱永立
駱永立是北京人。極強的團結凝聚力,是他的最大特點。師領導班子匯聚了一批能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與成長經歷;戰時環境的異常緊張、千頭萬緒、變化多端,更加劇了各種不同見解與磕磕碰碰的產生。駱永立最擅長化解這些不時出現的難題,他坦然成為61師領導班子凝聚力量、團結奮戰的粘和劑。化解——是一種神奇的本領和特殊的能力!戰後,駱永立曾臨危受命擔任55師政委,面對極其棘手的問題和局面,他剛柔並濟,迅速改變了態勢。
輪戰期間,駱永立還得到了另一項極高的評價:他為61師開闢了“第二戰場”!他成長於61師,有著用不盡的熱情和精力,沒人見過他打瞌睡。師政治部的幹部們,在駱副政委這種精神的感染下,針對戰時機關政治工作的特點,每個人都學會了多頭緒同時開展工作,任務越緊,精神越興奮,個個都超負荷地完成了參戰期間的任務,機關幹部跟著駱副政委,學到了本事,增長了才幹。
他調動全師一切可用資源,創造性地把戰區“軍民共建”搞得如火如荼!從臨戰的硯山縣,到戰時坪寨、麻栗坡縣——扶貧濟困、恢復生產、恢復市場、恢復開學、興辦掃盲、普及法律、開辦文化娛樂、創辦貓耳洞之聲樂團、幫扶從越南撤回的華僑、禁毒掃毒,真是百廢俱興!地方幹部們驚訝得目瞪口呆。許多邊民反映:中國軍民共建的情況傳到越南,那邊老百姓好羨慕!駱永立為61師所有部隊駐地,建起了一片片生機盎然的穩固基地,他使我師起源於大別山遊擊年代的軍民魚水之情,在雲南老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駱永立在戰後曾擔任蘭州軍區聯勤部政委,直至退休。他無愧於我軍一位超值勝任的好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