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遠端精確制導武器的不斷增加,傳統地理上的戰略空間縱深所帶來的優勢越來越小,僅僅確保戰區的控制權是遠遠不夠的,防區外的遠端打擊同樣具有嚴重的威脅。典型的如東海、南海這樣的海域,這些海域的縱深都不超過1000公里,而現在遠端巡航導彈的射程普遍都超過2000公里,這意味著敵人在西太平洋就可以對東海、南海實施遠端導彈攻擊。也就是說,像航母戰鬥群、攻擊型核潛艇這樣的遠端打擊兵器,在不需要進入上述海域的情況下就可以發起強大的攻擊,從而對這些海域的制空、制海權產生重要的影響。
由此可見,要想確保東海、南海的制空、制海權,僅僅守住東海、南海這片海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將戰線向前推進,要進入西太平洋,將敵人的航母戰鬥群和核潛艇逼出發射陣位,確保東海、南海處於其攻擊範圍之外,這才算真正確保了東海、南海的制空、制海權。換句話來說,我們必須要派遣強大的作戰力量,尤其是潛艇力量,透過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展開作戰。潛艇力量擁有隱蔽性高、攻擊力強的優點,而且可以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單獨實施作戰,既可以發射巡航導彈攻擊陸上重要目標,也可以發射重型魚雷和反艦導彈攻擊敵軍艦和運輸船,還可以進行佈雷行動,封鎖關鍵海上通道,其戰略威懾性非常強。
由於地理位置方面的劣勢,我國臨海海域被一連串的島嶼所包圍,這些海域深度較淺,並不利於潛艇隱蔽,而且進入西太平洋時必須要經過狹窄的海峽,這使潛艇處於危險的境地,很容易被敵反潛力量發現並擊沉。因此,如何確保潛艇安全的透過第一島鏈進入大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性課題。或許一些人會提出這樣的設想,即一旦局勢緊張,我們可以在和平時期就先派出潛艇進入西太平洋實施展開,這無疑是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也要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潛艇是無法一直在大洋中作戰的,即便是擁有無限航程的核潛艇,也需要補充生活物資和彈藥,潛艇終歸還是要返回基地進行補充的。因此,我們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就要考慮到潛艇的多次進出大洋的問題,必須為潛艇提供進入大洋絕對安全的通道。
目前,我潛艇進出西太平洋有5條通道,分別是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對馬海峽至津輕海峽一線、對馬海峽至宗谷海峽一線,後三個通道都非常狹窄,僅靠日本本土,基本上沒有軍事價值,只有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具有戰時透過的條件。而這兩個海峽又各有優勢,宮古海峽最寬,平均寬度超過240公里,位於日本沖繩列島和宮古列島之間,一般來說越寬的海峽封鎖起來越困難。而巴士海峽位於我國臺灣島和菲律賓北部群島之間,平均寬度185公里,但是深度確實最深,平均深度2000米以上,最大深度5000米,這非常有利於潛艇的隱蔽。
從反潛力量的部署來看,巴士海峽也要強於宮古海峽,宮古海峽緊鄰美日沖繩軍事基地,那裡駐紮著大量的海、空兵力,對於宮古海峽的控制能力非常強。而巴士海峽介於我國臺灣島和菲律賓之間,無論是臺當局還是菲律賓都沒有太強的反潛力量,對巴士海峽的封鎖能力較弱。這樣綜合來看,巴士海峽是我潛艇部隊進出西太平洋的第一選擇,宮古海峽則是第二選擇。不過考慮到我們目前尚未收復臺島,我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實際上被分割開來,彼此之間聯絡較為薄弱,任何聯合行動須透過臺灣海峽,因此實際上的情況是,東海艦隊的潛艇多走宮古海峽,而南海艦隊的潛艇多走巴士海峽。
考慮到潛在對手實力的空前強大,一旦爆發戰爭,將不是某個艦隊的作戰,而是全軍的大決戰,我們必須在一開始就要集中力量搶先控制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儘快將潛艇部隊部署到西太平洋中,尤其是關鍵的攻擊型核潛艇力量。鑑於巴士海峽的深度更利於潛艇隱蔽,可以將攻擊型核潛艇多配屬南海艦隊,東海艦隊則以常規柴電潛艇為主。只要我們的攻擊型核潛艇順利進入西太平洋,就能對敵方的航母戰鬥群和攻擊型核潛艇形成強大的威脅,使其不敢靠近戰區,阻止敵進入導彈發射陣位,這對於我們而言至關重要。
潛艇最害怕的就是反潛巡邏機和具有反潛能力的護衛艦,屆時我們須出動強大的空中力量和水面艦艇部隊,甚至是航母戰鬥群,以確保上述海峽的制海、制空權控制,掩護我潛艇部隊安全透過並展開。二戰德國潛艇部隊在這方面就吃過大虧,其潛艇在透過英吉利海峽時,由於缺少空中掩護,經常被英國反潛機發現並擊沉,損失很大。因此,儘管潛艇具備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但是在進入大洋之前,仍舊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必須出動強有力的海、空力量予以掩護,確保潛艇部隊出入近海海域和關鍵海峽區域的絕對安全。永遠記住,潛艇是進攻性的武器,潛艇要想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決不能龜縮在近海海域,必須進入大洋,攻擊敵人的艦隊,攻擊敵人的運輸線,從而分散敵人的兵力,將戰線大大拉長,敵人漫長的海上運輸線是最致命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