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咱向大家簡單介紹了蘇聯紅海軍水下戰部隊最後的驕傲、強大的949A型“安泰”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文後有不少讀者詢問大伊萬,既然949A型核潛艇的戰術效能極其強大,同時還具備了極強的戰術隱蔽性,那麼咱們有沒有必要研發並裝備類似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呢?
949A型核潛艇
其實,在大伊萬看來,儘管從各主要軍事強國在巡航導彈核潛艇的研發和裝備情況看,美國海軍水下戰部隊、蘇聯和俄羅斯海軍的核潛艇部隊都裝備有大量的巡航導彈核潛艇,但美國海軍、蘇聯紅海軍對巡航導彈核潛艇的熱衷所基於的戰術考量並不一致,無法直接對比。同時,無論是美國海軍、蘇聯紅海軍還是俄羅斯海軍,它們對於巡航導彈核潛艇這一水下戰鬥力的定位和運用,也無法直接套用到中國海軍頭上,對於中國海軍來說,起碼從目前的情況看並不適合裝備巡航導彈核潛艇。
當然,這麼一大段話聽起來也確實比較拗口,咱們接下來可以用一篇文章的工夫來把它掰開來細細分析。
美國的巡航導彈核潛艇
說美國海軍、蘇聯紅海軍裝備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數量“極其巨大”,只要簡單盤點一下兩國海軍具備發射巡航導彈能力的核潛艇完全就可以看出來了:
從美國海軍的角度來說,目前有4艘專門的巡航導彈核潛艇, 也就是4艘726“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早期型號,這4艘核潛艇的24個導彈發射井被進行了技術改造,每個發射井可以容納7枚UGM-109“潛射戰斧BlockIV”型攻陸巡航導彈,但由於其中2個發射井被改造為供水下特種部隊進出的過渡艙段,故而每一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實際可以攜帶154枚“戰斧BlockIV”巡航導彈;
除此之外,美國海軍的688“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的BlockII批次、774“弗吉尼亞”級潛艇也均具備垂直髮射巡航導彈的能力。譬如688 BlockII、774 BlockI、II三個批次共約40艘核潛艇均在艇艏部位安裝有12個MK-45導彈垂直髮射井,每個發射井均可以裝填一枚潛射“戰斧”導彈。而到“弗吉尼亞”Block III批次之後,艇艏部位的12個獨立的垂髮井被代替為兩個“負載式發射管”(VPT),相比老舊的MK-45型獨立發射裝置,VPT將6個獨立的垂直髮射系統整合到一個“大筒”垂髮內,減少了在艇體表面的開口,使得潛艇具備了更好的水聲學效能,但是全艇的總載彈量依然維持在12枚巡航導彈不變。
俄亥俄級核潛艇
值得一提的是,如咱之前提過很多次的那樣,目前美國海軍已經啟動了“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更新換代計劃,主要原因是4艘“俄亥俄”巡航導彈核潛艇已經過於老舊、不敷使用,準備在2030年前退出現役了。而預計用於替代這四艘“俄亥俄”的,則是起碼10艘“弗吉尼亞”BlockV型,相比之前四個批次的“弗吉尼亞”級,“弗吉尼亞”BlockV加長了艇體舯部,在加長的艇段上增加了四個“載荷式發射裝置”(VPM),每個發射裝置實際上就是一個集束式導彈發射井、可以攜帶7枚UGM-109“潛射戰斧”。
“弗吉尼亞”BlockV型方案
加上原本安裝在艇艏的兩個VPT發射裝置,意味著每艘“弗吉尼亞”BlockV理論上可以攜帶40枚“潛射戰斧”,此外,美國海軍還準備為“弗吉尼亞”BlockV配備正在研發的海基高超音速打擊器CPS,只是目前還不清楚每一艘的備彈量到底有多少。
蘇聯/俄羅斯的巡航導彈核潛艇
相比美國海軍,蘇聯紅海軍和俄羅斯海軍對巡航導彈核潛艇的熱衷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就開始研發第一代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了,1961年,659型1號艇正式服役,標誌著蘇聯紅海軍正式進入了水下導彈戰時代。
659型核潛艇
而從1961年到1982年,蘇聯紅海軍連續發展出三代、五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包括第一代659型、675型,第二代的661型、670/670M型和第三代的949/949A型,根據蘇聯紅海軍的定義,巡航導彈核潛艇的精確命名為“核動力水下巡洋艦”(АРПККР)。而從裝備數量上來說,蘇軍共建造了5艘659型、前後共建造了29艘675型、1艘試驗性的661型(此型號不算成功)、11艘670型和6艘670M型、2艘949型和11艘949A型巡航導彈核潛艇,以上所有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建造數量加在一起,高達65艘之多。
670型(圖片是印度租借的那艘)
即使在冷戰結束後,俄羅斯海軍在萬般困難的情況下,也沒有放棄對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建設,作為蘇軍最後一代巡航導彈核潛艇的949A型,俄羅斯海軍甚至在最困難的90年代還續建了兩艘、目前依然保持著7到8艘的裝備數量,同時還在試圖對現役的所有949A型實施技術改造,這部分949A型被拆除了艇體舯部兩側的CM-225A型傾斜式發射井,而代之以通用的KBSK型集束式發射筒,每個發射筒內可以攜帶4到5枚新一代戰役反艦導彈,使得949A型巡航導彈核潛艇的載彈量驟然上升到一百枚以上。
885M級核潛艇上的8個KBSK型垂直髮射系統
同時,根據俄羅斯海軍建造新一代885/885M“白蠟樹”級攻擊型核潛艇的計劃,在正在試航的885M“喀山”號上也安裝了8個KBSK型垂直髮射系統,從而使得每艘“白蠟樹-M”級也可以攜帶40枚左右的戰役反艦導彈。這一技術路線有些類似於美國海軍的“弗吉尼亞”BlockV,但由於俄羅斯海軍在下一代“哈士奇”級攻擊型核潛艇上又準備取消KBSK發射系統、或只准備保留兩個發射模組,故而大伊萬認為,俄羅斯海軍目前對於巡航導彈核潛艇的現狀、未來發展還是抱有較大的搖擺、是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的。
美蘇戰術運用的區別
儘管美國海軍、蘇聯紅海軍在研發力量、裝備數量上對巡航導彈核潛艇都極其熱衷,但從二者對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戰術定位、作戰運用上來說,可謂是大相徑庭、完全不是一碼事:
美國的戰術運用
咱們還是先說美國海軍好了,其實美國海軍研發巡航導彈潛艇的時間並不晚,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試圖把“天獅星”巡航導彈裝到常規動力潛艇上,但由於技術問題太多最終沒有弄成。而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美國海軍戰略思路的變化,尤其是90年代、蘇聯解體後美國海軍越來越看重所謂的“由海向陸”進攻,給大量的巡洋艦、驅護艦配備了“戰斧”式巡航導彈承擔對陸攻擊任務,水下戰部隊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才被重新重視起來。
SSGN-726
正因如此,美國海軍對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戰術定位、作戰運用,從來都是以廉價且規模較大的對陸火力投送為主,無論是688 BlockII、還是774都是如此,而那4艘可以說完全是“廢物利用”的726型核潛艇就更是如此了。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完全可以發現,目前美國海軍正在建造、備料待建的10艘774 BlockV型巡航導彈核潛艇,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美國海軍的“軍備建設慣性”使然,本質上就是替代馬上就要退役的726型巡航導彈核潛艇的產物。
蘇聯的戰術運用
相對於美國海軍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承擔的任務以“對陸攻擊”為主,蘇聯紅海軍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承擔的任務則乾脆就以制海作戰任務為主了:
畢竟咱們之前做過科普,以蘇聯的地理位置、北極冰海的水文環境來說,在嚴寒的冬季能夠全天候完成出航準備、部署到海上承擔制海作戰任務的,只有能在冰面下航行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才能完成,任何水面艦艇在冰封的北極冰海都是不可靠的。這才是蘇聯紅海軍、俄羅斯海軍為何長期以來極其倚重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根本因素。
畢竟對紅海軍來說,跨過北大西洋、遠道而來的美軍航母戰鬥群才是最為重要的敵人沒有之一,而裝備有強大的戰役反艦導彈、理論上比水面導彈艦更為可靠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才是最值得信賴的打擊力量。同時,由於巡航導彈核潛艇自身態勢感知和目標指示能力相當有限,相當依賴於空基、天基目標偵察和指示系統的火控引導。在這個意義上講,蘇軍60年代的“成功-1”型空基目標指示系統、以及更為著名的上世紀70年代搞的“神話”天基目標指示系統,本質上都是為了巡航導彈核潛艇能夠完成制海攻擊而準備的。
22350“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級護衛艦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的戰略思想和戰術思路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軍開始為22350“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級護衛艦 、20385“轟鳴”級護衛艦甚至22800“紅帶蛛”級小型導彈艦等中、小型水面艦艇配備艦射巡航導彈,用於遂行所謂的“混合戰爭”。
3M14“口徑”巡航導彈
但饒是如此,俄羅斯海軍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在俄軍這麼多年打的好幾場“混合戰爭”中,依然處於缺席狀態,儘管有部分949A型核潛艇經過改進、已經具備了攜帶3M14“口徑”巡航導彈的能力。這已經部分說明,巡航導彈核潛艇之於俄羅斯海軍來說,依然是遂行制海作戰尤其是艦隊決戰的主力,這種昂貴的大型“決戰兵器”,很大程度上是不會投入到低強度、費拉不堪的“混合戰爭”中去的。
中國需要這類武器嗎?
那麼,在搞明白了美、俄兩國為何對巡航導彈核潛艇如此熱衷的原因後,中國海軍是否需要巡航導彈核潛艇、是否需要類似於949A或者774 BlockV這種裝備就不難考量了:
從“對陸攻擊”任務來說,中國海軍目前並無必要由巡航導彈核潛艇來擔負此類任務、甚至“對陸攻擊”對於中國海軍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緊迫性不是很強的戰術任務;
而從“制海作戰”任務來說,也許巡航導彈核潛艇具備一定的戰術和技術優勢,但考慮到949A之類的核潛艇一艘的造價基本相當於1143.5重型載機巡洋艦(“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的1/2。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海軍完全沒有必要去建造這種昂貴的玩意兒,造更多的055型大型驅逐艦難道不香嗎?
從以上內容的分析,咱們得出中國現在不需要巡航導彈潛艇的合理性,但這不代表未來中國不需要。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用”、“不用”巡航導彈核潛艇的理由都有很多,這個話題的廣度也依然很大,咱們可以留待下次再有類似問題的時候進行更詳細的分析,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