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主題,“二戰”之後,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了相對和平的年代。然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戰爭的可能是永遠存在的,即使是在和平年代,強大的軍事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陸地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正在不斷地減小,但是,廣袤的海洋和藍天卻成為了國家之間軍事角力的重要“賽場”。如今的中國,海上軍事力量得到了不斷的增強,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就曾經因為海軍力量的薄弱,在自家門口遭遇了一次屈辱性的海上衝突事件。
1.半島局勢引關注,小鷹艦隊黃海現
1994年10月,朝鮮半島的局勢再次變得緊張起來,朝鮮政府由於不滿美、日遲遲沒有兌現承諾,協調朝鮮進行能源發展,於是決定重啟重水反應堆,這讓籠罩在半島上空的“核陰霾”再次升起。
面對如此情況,號稱“世界警察”的美國人當然不會袖手旁觀,在朝鮮宣佈重啟反應堆之後,美國馬上派出了太平洋艦隊的“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開往黃海,計劃封鎖朝鮮西海岸。
提到黃海,就意味著,美國軍艦離中國領海區域已經不遠了。
事實上,雖然黃海海域有部分是屬於國際海域,而且“小鷹號”航母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在國際海域航行。可是,按照國際慣例,“小鷹號”到達黃海海域後,理應先同周邊國家“打個招呼”,以免造成誤會。
然而,當時美國人並沒有這麼做,這有意無意之間,便給後續的黃海風波埋下了伏筆。
關於“小鷹號”航母,相信軍事迷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作為美軍同級別航母中服役時間最長的一艘航空母艦,“小鷹號”航母常年駐紮在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每每在中美關係和臺灣局勢緊張的時刻,都會看到它的身影。
而且,在當時來說,“小鷹號”航母也是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中效能極強的一艘航母。
10月27日,我軍一艘漢級核潛艇剛結束軍事訓練,從黃海附近海域返回海軍基地,而就在返航的途中,竟然就與“小鷹號”航母相遇。
本來,在偌大的海洋上兩個龐然大物相遇,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只要雙方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就行了。
然而,美國人此刻卻動起了歪念頭。
在黃海海域與我軍核潛艇相遇,這種事情對於囂張的美國軍艦來說,可不是常有的機會,於是,美國人不但沒有禮讓,甚至還採取了挑釁的行為。
“小鷹號”航母上首先起飛了“北歐海盜”反潛機,向海水中投擲了反潛聲納浮漂,對中國潛艇方位進行三角計算。簡單來說,就是對我軍潛艇進行了位置測定,在實戰中,潛艇位置一旦被確定,下一步面臨的就是被敵人攻擊。
面對美軍突如其來的挑釁行為,我軍潛艇一方面迅速進行下潛,躲避美軍的聲納探測,另一方面透過長波電臺與海軍基地取得聯絡,並報告了兩軍“狹路相逢”的情形。
而這時候,美國人眼見中國潛艇並沒有做出回應的動作,膽子一下子就大了,“小鷹號”航母的甲板上,再次起飛了兩架反潛機,並且航母左右兩邊的驅逐艦也開足了馬力跟了上去,一下子,中國潛艇的左、右和上方都有美軍包抄,並且一直緊跟潛艇,往中國領海方向駛去。
2.我軍潛艇遭圍困,黃海對峙局勢險
1994年,那正是中美關係越趨緊張的年代,由於美國對臺灣軍售問題以及一年前發生的“銀河號”事件,讓中美關係走向了低谷。
因此,這時候發生在黃海海域上的事件,不但引起了我國的高度重視,甚至還觸及了世界各國的神經,一時之間,黃海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就在我軍潛艇被圍困的期間,青島海軍基地曾派出了兩架殲-7戰鬥機支援潛艇,試圖以此震懾“小鷹號”。
可是,由於殲-7戰鬥機效能一般,載油量有限,在剛好飛到事發海域的時候,燃油已經用得差不多了,只能在距離“小鷹號”較遠的地方盤旋了幾圈,然後又匆匆地飛回海軍基地。
於是,由於軍事實力上的差距,我軍始終無法找到有效的方式幫助潛艇脫困。我軍潛艇被“小鷹號”航母包抄圍困了70個小時,在此期間,潛艇竟被對方施以7次“模擬攻擊”。
所謂的“模擬攻擊”,是在軍事演習中出現的模擬攻擊的情景,這時候武器裝備已經鎖定了目標,只不過沒有最終扣動扳機而已,換句話說,“小鷹號”航母把我軍的潛艇當成了演習的“靶子”!
如此的情景,對於我軍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侮辱,在中方的一度忍讓之下,美國人竟然再三冒犯,雖然雙方軍事實力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換誰也無法繼續保持克制。
就在“小鷹號”航母群跟隨我軍潛艇一直逼近渤海灣邊緣的時候,青島海軍基地再次派出了戰機準備迎戰敵人。
只見海軍基地上先是起飛了兩架蘇27戰鬥機,隨後兩架殲-8Ⅱ戰鬥機也在荷彈的狀態下起飛了。
很快,四架戰機便來到了事發海域上空,我軍飛行員繼續遵循“先禮後兵”的慣例,透過電臺不斷地用英語警告美方,要求對方立即撤離渤海灣。
然而,此前殲-7戰鬥機的舉動讓美軍認為我方戰機此次也只是“象徵式”地起飛,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行動。
就這樣,美軍航母群繼續我行我素,絲毫沒有要退縮的意思,仍然緊跟著我方潛艇不斷向內海逼近。
不但如此,“小鷹號”航母的甲板上又起飛了兩架戰機,這次出動的是“F14雄貓”戰鬥機。美軍戰機起飛之後,在空中與我方形成了對峙的形勢,這目中無人的挑釁行徑實在讓人咬牙切齒。
對峙的過程中,敵我雙方共六架戰機保持在海域上空盤旋,其中,兩架蘇-27戰機與美軍的“雄貓”戰機平行飛行,監視著對方的一舉一動,而兩架殲-8Ⅱ戰機則在內圈伺機而動。
就在大家都疑惑這場面是否會繼續僵持下去的時候,空中的一架蘇-27戰機突然拉高,然後迅速地衝著右側的“雄貓”戰機斜插下去。美軍飛行員顯然是被這突然的舉動嚇到了,駕駛戰機猛地向右方側拉,逃離了原本的飛行區域。
對峙的局面馬上被打破,緊接著,殲-8Ⅱ戰機也抓住機會向“小鷹號”追去,並且打開了火控雷達,鎖定了這艘囂張的航母。
此時,殲-8Ⅱ戰機上的飛行員,將兩隻大拇指輕輕地觸碰著方向盤上的發射按鈕,只要“小鷹號”繼續前進,沒有任何撤離的訊號,那麼戰機上裝載的炮彈將會如離弦的箭般射向美軍航母。
眼看著衝突一觸即發,美軍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挑釁行為已經深深地惹怒了中國,於是他們馬上撤走了空中盤旋的“雄貓”戰機,海面上的航母戰鬥群也隨即調轉了前進的方向,沒敢繼續窮追不捨。
之後,潛艇在四架戰機的護航下,終於回到了海軍基地,而“小鷹號”航母也奉命返回了日本橫須賀基地。
至此,持續了將近4天的黃海風波終於告一段落,這次事件後來也被稱為“中美黃海事件”。
此後,美軍的官方代表在評價黃海事件的時候表示,這是“二戰後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區域最具爆炸性的海上接觸”。
3.知恥後勇奮力追,壯我海軍揚國威
如今,黃海事件已經過去20多年,每每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人們總是會感覺到惱怒,還有一絲無奈。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之下,國內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當時已經有不少西方媒體將中國稱為美蘇之後的第三大力量。然而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中國的綜合國力仍然有很大的追趕的空間,尤其是在軍事力量上。
毫無疑問,“中美黃海事件”的發生,既有偶然的因素,卻也有其必然的原因。“小鷹號”航母與我軍潛艇的相遇,有偶然的成分,然後導致後續事件發生的必然原因,則是因為當時我國軍事力量,尤其是海上軍事力量的薄弱。
一方面,美軍企圖以跟隨我軍潛艇的方式來蒐集我軍軍事力量的情報,同時也是對我國海軍力量的刺探;另一方面,美軍也是不斷地在試探中方的底線,在對我軍潛艇進行長時間圍困的過程中,中方的忍讓,讓美國人得寸進尺,最終差點引發炮火衝突。
其實,黃海事件已經不是中美雙方在海上發生的第一次衝突,在短短一年之前,就發生過中國貨輪“銀河號”在航行途中被迫接受檢查的事件,而檢查人員之中,就有美國人的身影。
當時負責處理“銀河號”事件的中國外交部副司長沙祖康,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慨: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尤其是強大的海軍和空軍,不管你的GDP有多大,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你的GDP就等於零!
連續的海上屈辱事件,讓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決心要重振中國軍隊,尤其是海軍軍隊的威風。
在此後的幾年內,我國不斷加大了海軍軍事力量建設的投入,培養了更多的軍事人才,在武器裝備上也不斷地更新換代:055型萬噸驅逐艦建成下水,054A護衛艦批次服役,殲15、殲16、殲20等戰鬥機的服役,以及國產航母的問世,這無一不體現著我國海軍力量的迅速發展。
2001年,中美在南海上空發生“撞機事件”,中國飛行員王偉用性命捍衛了國家領空安全,同時也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人,中國軍隊不惜以鮮血和生命來保護國家安全。從此以後,中國軍事力量的威懾力不斷得到加強。
2016年,在“中菲南海仲裁案”的背景下,中美又一次在海上相遇,而這次,事發海域從黃海變成了南海。2016年3月開始,美國海軍艦隊便開始了在南海海域附近活動,中方對此多次表達了警告,但依然保持了剋制。到了6月份,在南海仲裁案即將宣佈結果之前,美軍“里根號”航母群也來到了南海海域,而這一次,中方沒有再次忍讓。
7月初,我國在南海海域舉行了史無前例的海空聯合軍事演習,三大艦隊近百艘艦艇集結南海,其中不乏轟-6,殲-11B,東風-21D導彈等先進武器的身影。更重要的是,在演習期間,“里根號”航母曾經多次出現在演習海域,都被中方軍艦攔截逼退。後來,在仲裁案結果宣佈之後,美軍艦隊也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南海海域。
中國的領海範圍,不容任何人隨意侵犯,這是當時中方向美國傳達出來的強烈訊號。南海事件的結果,與20年前的黃海事件截然不同,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我國綜合國力,尤其是海上軍事力量的提升。
中國用實際行動表明,雖然我們一直堅持“不稱霸”的和平發展外交政策,但是這不能成為阻礙我國發展軍事力量以保護領土安全的理由。以往落後捱打的局面,已經成為歷史,中國人必定不會讓歷史再次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