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解放戰爭,消滅國民黨八百萬軍隊,最終贏得了全中國的解放。“八百萬”當然只是個概數,是解放軍三年來殲敵數字的總和,其中大部分是被俘人員,真正打死打傷的並不佔多數。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高峰時也就四、五百萬人,怎麼會消滅八百萬呢?這個其實不難理解,很多國民黨軍隊屢次被殲,又屢次重建,像74軍即原先的整編74師,至少被殲滅過三次,給解放軍貢獻的殲敵數字差不多有十萬,遠超其編制人數。
還有一些人對“八百萬”這個數字不屑一顧,國民黨自己都不清楚各軍師的實際兵力,解放軍怎麼可能算得準。比方說,國民黨60軍在長春起義後,軍長曾澤生和三個師長都報不出本部的準確兵員數量,只能籠絡地說有2.8萬人,比較接近一個軍的編制人數。
可是,當解放軍幹部下到60軍各營連一清點,發現實際人數只有1.9萬人,比曾澤生報的2.8萬人少了0.9萬人,縮水超過三分之一,等於少了一個師的兵力。
難道是曾澤生有意虛報人數?虛報人數是真,但並一不定是有意的,他確實不知道自己手下到底有多少兵,2.8萬應該是60軍在國民政府國防部報備的編制數字,按2.8萬人領軍餉,多出來的0.9萬人軍餉自然是進了各級長官的腰包,這叫吃空餉。
吃空餉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現象,也許從職業軍隊誕生那一刻起就已經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越是王朝末期,吃空餉的情況越嚴重,因為朝廷對軍頭或軍閥的約束能力大幅度降低,又要依靠他們維持統治,只好花錢買忠誠,對吃空餉睜一眼閉一眼。
古代政權的治理能力低下也是造成吃空餉的主要原因,軍餉雖然有定額,不同等級官兵都有相對應的薪金,但朝廷只把軍餉發給領兵的將領,再由將領發到士兵手中。如果將領有能力克扣軍餉,而不讓士兵鬧事,扣下的軍餉便成了將領的私人財物。
和平時期將領們還不敢過分克扣,因為士兵們靠軍餉養家餬口,逼急了真會譁變。北宋就發生過多次士兵鬧餉,壞了規矩的將領會被朝廷治罪。
一旦到了戰爭時期,將領們的膽子會變得很大,以放縱士兵劫掠為條件,剋扣掉大部分軍餉,這也是古代軍隊軍紀很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軍閥甚至用劫掠來換取士兵們的效忠。
南宋剛剛建立時,趙構的小朝廷根本拿不出足夠的軍餉,各路將領只好自己解決,實際上就是搶劫百姓。
岳家軍為什麼能做到軍紀如山?除了岳飛經營有方外,朝廷始終沒有中斷對岳家軍的供應,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雖然岳飛最終被趙構害死,但當時趙構對他還是青眼有加。
說到60軍,實有1.9萬人拿2.8萬人的軍餉,這水平比起國民黨中央軍可能要差一點,若是跟雜牌部隊比,尤其是跟閻錫山比,曾澤生只能算是老實人。
閻錫山在抗戰勝利後收編了5萬偽軍,卻向蔣介石報了13萬。蔣介石知道其中的貓膩,一個子兒不給,讓他自己解決。閻錫山自己的部隊也好不到哪去,編制應該有七、八千人的師實際只有三千人,戰鬥力相當於一個加強團。
除了平時的編制外,戰鬥傷亡也是一個能大做文章的數字,多報少報都是學問,運用好的話收益良多。大部分情況下,國民黨將領會多報傷亡,一來顯得自己作戰努力,二來可以多要求補充點兵力和裝備,趁機發筆小財。
60軍奉命撤往長春時,遭到我地方武裝的襲擊,曾澤生向上級報告傷亡899人,被俘3240人,丟掉火炮30門,步槍、機槍8401支,損失了全部汽車和輜重物資。
60軍肯定不會說是被地方武裝打的,而是說共軍主力打過來了,他們才會損失如此慘重,來不及炸燬豐滿水電站。這樣一來,東北剿總便不好追究60軍的失職,長春只有60軍和新7軍,沒有60軍的配合,光靠新7軍很難守住。
這是國民黨軍隊的常規套路,只要自己手裡有兵,對蔣介石還有用,一般不會真正被追究責任,多報點傷亡和損失更不會有事。而這又進一步促使國民黨將領儲存實力,不肯出力作戰,加速了國民黨的失敗,形成一個跳不出的惡性迴圈。
有時候少報傷亡也是必要的,以掩蓋指揮上的無能,白白讓士兵送死,這種情況在抗日戰爭中相對較多,將領們多少還要點臉面,會顧及民間輿論及同盟國的反應。到了解放戰爭中後期,國民黨將領們把撈錢當作首要任務,其他都不在乎了。
抗戰期間,一部分國民黨軍隊接受美軍教官的整頓和培訓,史迪威對國民黨軍隊的這個毛病非常清楚,因此命令每次發軍餉時,把全體官兵叫到操場上,由美軍教官按名冊把軍餉親手發給每一個士兵。所以,很多國民黨將領不願意去這些部隊任職,就是因為沒辦法吃空餉。
那麼,蔣介石知道自己的將領們吃空餉嗎?當然知道,好歹他在基層帶過兵,可是除了撒錢外,他沒有更好的辦法讓將領們為自己賣命,信仰、使命、理想這些東西蔣介石沒有,只有金錢。
總體上說,蔣介石一直能保證嫡系部隊的軍餉供應,並且不讓各級軍官剋扣太厲害,所以嫡系部隊很少有起義和投誠。至於雜牌部隊,能拿多少錢,要看他們與蔣介石的親近關係和利用價值的大小。
像閻錫山、李宗仁這樣的大軍閥,蔣介石儘量少給,只要他們不造反就行,多給也沒用,只會增大他們對抗自己的本錢。傅作義、曾澤生之類的中小軍閥,相對給得多一些,既要維持他們的忠心,又時不時敲打一下,免得他們出工不出力,老是陽奉陰違。
60軍就被敲打過,撤入長春後,蔣介石命令國防部對60軍進行查驗,以李開國團為目標,核實編制人數。一個團應該有2000-3000人,但大部分雜牌軍不會超過2000人,少於1000人也不奇怪。
這事難不倒李開國,都是行家裡手經驗豐富著呢。他從其他連隊抽調士兵補充到要查驗的連隊,每個人都有相應的假名字,保證編制人數能對得上。被抽走兵的連隊只要說聲正在執行任務,國防部的人便不會去查驗,這個辦法多用幾次,全團的連隊矇混過關很輕鬆。
國防部的人都是傻瓜,這麼好糊弄?怎麼可能,比起帶兵的將領,這些坐辦公室的軍官可謂是兩袖清風,想貪都沒地方,好不容易攤上個美差,當然不會空手而回。
李開國好吃好喝招待著,晚上還帶他們去城裡最好的戲院和煙花柳巷,再塞上一包份量足夠的大洋,大家自然心領神會。表面流程是要走一下的,說不定還會訓斥李開國幾句,寫給國防部的報告上,該團小毛病有一點,但總體上沒問題,吃空餉不存在的。
60軍原本下轄兩個師,都是滇軍出身,吃空餉不少,但還能讓士兵們吃飽飯。另一個暫編52師是雜牌中的雜牌,師長李嵩喝兵血特別狠,連士兵的軍糧也不放過。
國防部規定士兵一天的口糧是16兩,可從師長到團長、營長、連長、排長層層剋扣,實際吃到士兵嘴裡的能有10兩就不錯了。士兵們吃飯比打仗還要狠,不狠不行哪,晚一點就沒了。
因此,暫編52師計程車兵們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飢餓狀態,一有機會就去搶老百姓的糧食,跟土匪差不多。長官們只顧自己撈錢,士兵們又怎麼可能豁出命去打仗?蔣介石靠這樣的部隊打仗,失敗是可預見的。
值得強調的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脫胎於舊軍隊,包括吃空餉在內的毛病,一開始並沒有完全杜絕,軍官凌駕在士兵頭上作威作福的現象也是存在的。
如果這個問題不得到及時糾正,那麼面對強大敵人的圍剿,革命軍隊將不會有足夠的凝聚力,失敗是無法避免的。幸運的是,中國革命的領導人是毛澤東。
秋收起義的核心力量是當時武漢國民政府的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和幾支農民革命力量,合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起義部隊與優勢敵人多次激戰,竟然有軍官帶部隊叛變,最後只剩下1500多人,總指揮盧德銘也在戰鬥中犧牲。
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轉向農村發展。1927年9月29日,起義部隊在江西永新縣的三灣村休整,毛澤東對部隊進行了改編,將一個師縮編成一個團,最重要的是,毛澤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起義部隊改造成為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
師長餘灑度等軍官雖然參加了革命,卻依然保留著舊軍隊的特權思想,經常打罵士兵、剋扣軍餉,對士氣影響很大。毛澤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革命軍隊必須徹底告別軍閥作風,實現官兵平等,這才真正區別於舊軍隊,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於是便有了著名的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的第一條是支部建在連上,連是軍隊的基本單位,連長既是指揮員,又是管理員,掌管著士兵們的伙食、軍餉,被服等事務,官不大,權力卻不小。
黨支部建在連上,既能保證連隊服從黨的領導,軍事長官無法再帶隊投敵,同時也是對連長職權的監督。有了連一級黨支部,官兵人數完全公開透明,吃空餉這類事情不可能再發生。
第二條是官兵平等,具體內容是成立士兵委員會,由普通戰士擔任,有權力監督軍閥習氣和經濟問題,與打罵士兵、剋扣伙食費的現象進行鬥爭。
簡單地說,有了士兵委員會,士兵不再是任憑軍官魚肉的物件,軍官們必須照章辦事,無法凌駕於士兵的頭上,也不能再從士兵身上榨取好處。透過士兵委員會,廣大革命戰士體會到了當家作主的感覺。
軍官的特權沒有了,不能剋扣伙食費、吃空餉,讓那些舊軍官坐立難安,他們無法接受一支官兵平等、當官卻發不了財的軍隊。餘灑度等人藉口向中央彙報,脫離革命隊伍,後來投靠國民黨,直至被蔣介石槍決。
三灣村這次改編的規模並不大,總共也就1500兵力,比不上正規軍的一個團。但正是這支小小的部隊,給人民軍隊規範了建軍標準,打造出一支戰無不勝的偉大力量。
從那一刻起,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再到朝鮮戰爭,人民軍隊遭遇過很多強敵,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卻愈打愈強,最終戰勝了所有敵人。而讓無數熱血青年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動力,除了堅定的革命思想外,還有這支人人平等的軍隊本身。
這一點上,60軍是最有發言權的。1948年長春起義後,60軍被改編為解放軍第50軍,從軍到連都建立起黨支部,並對廣大官兵開展革命思想教育。
一些老兵認為共產黨的支部跟國民黨政工幹部一樣是走走形式,一開始不怎麼願意配合。當黨支部把士兵的利益擺在首位,讓他們體驗到了官兵平等和人格尊重,很多老兵說自己這一輩子頭一回活得像個人。
50軍黨支部趁熱打鐵,召開訴苦大會,讓士兵們說出自己以前遭受過的苦難,控訴欺壓、虐待,甚至殘殺士兵的反動軍官。隨著鬥爭的深入,喝兵血的反動軍官紛紛被鎮壓,50軍終於脫胎換骨,像其他解放軍一樣成為真正的革命軍隊。
在朝鮮戰場上,50軍不但全殲了英軍重型坦克營,還在第四次戰役中與38軍並肩作戰,守衛漢江南岸陣地,頑強阻敵50晝夜,戰績絲毫不遜於38軍這支王牌部隊。彭德懷從此對50軍刮目相看,將其視為主力部隊之一。
吃空餉不僅僅是部隊的經濟管理問題,而是戰鬥力組成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國民黨60軍到解放軍50軍的轉變過程便可以看出,同樣的人在不同制度下會具備完全不同的戰鬥力,這是中國革命能夠取得勝利的法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