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對戰史稍微有點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人海戰術”這個詞,而且這個詞彙長期以來都是專門針對我軍的。
無論是國軍,還是韓軍,亦或是美軍的宣傳材料中,都有相關的內容。後來網路時代興起後,個別人還不斷以此添油加醋地來抹黑我軍。
國軍、韓軍、美軍,無一例外的,都曾是我們的手下敗將;而那些在網路上給我軍潑髒水的人,大家凡是有幾年上網經歷的話,對它們都多少有些瞭解。
它們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汙衊我軍戰術能力很差,打仗全靠人多、蠻幹,是靠著數不清的“人海衝擊”才打贏的。而什麼國軍、韓軍、美軍的都是以少敵多,打不過也是“雖敗猶榮”。
其實這些手下敗將們的宣傳之說,一點都不意外。
打個比方,張三被李四給揍了,那麼他會公開承認李四比自己更牛嗎?絕對不會!他肯定要找各種說法,比如說張三耍陰招之類的才把自己打贏——沒辦法,是人都得要臉啊!
馬老師雖然不在江湖了,可年輕人不講武德的傳說還在啊!
而網上的國軍粉兒、韓軍粉兒、美軍粉兒的,自然也得給自己的主子遮羞抹粉,還給我們潑髒水,這也不是不能理解。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你把人主子給揍了,狗不得衝你叫喚幾句?
狗叫喚幾聲,本來也沒什麼,但有些朋友就挺樂意聽這個狗叫的。
當年軍事論壇比較火的時候,就有些沒文化,也沒啥腦子的人信這玩意,咱當時年輕,也喜歡理論幾句。瘋狗亂咬人怎麼辦?打死了事。
理不辯不明,拿真材實料狠狠砸就行,所以慢慢地對戰史稍有些瞭解的正常人群中,所謂“人海戰術”之說,也就成了笑話,誰還信這玩意兒?
你說人家兵力幾倍於你才打贏的,不公平,那聽沒聽說過什麼叫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要非說這也是“人海戰術”,那麼解放戰爭開始時我軍130萬,國軍430萬,武器裝備比我們還好,為什麼總是我軍能集中優勢兵力打贏,國軍就不行呢?
如果一個軍事指揮官,連這個基本原則都不懂,更不會運用的話,那還是回家種紅薯吧!
有人可能會說了,“人海戰術”不是指的這個,是衝擊時密密麻麻的人群。
行啊,我們就聊這個。
你要說我軍在那麼多次作戰中,有沒有出現攻擊隊形密集的情況,我可以肯定地說有。
比如新部隊訓練不夠,衝擊時容易扎堆;比如有的指揮員部署不善,部隊過於密集;再比如受到地形或一些客觀因素限制,隊形太過擁擠等。
真正的衝鋒都有一定間隔,但因為衝擊路線的因素,也會出現某處人較多的情況
以上這些情況不是沒有出現過,因為並非所有人參軍就是戰術高手的。但水平高的主力部隊,甚至說中等水平的部隊,一般都不會這樣。除非說有的作戰環境特殊,必須要用密集隊形,但這種情況不普遍。
你說我們是靠著密集隊形才打敗那些對手的,難不成我們拿出些新部隊和戰力較弱的部隊就把那些對手給拿下了?
這到底是黑誰呢?
有些東西是經不起深究的,比如你說“人海戰術”打贏了美軍,那美軍那麼強的火力是吃乾飯的嗎?
美國人腦子比較靈通,除了在某些宣傳上刻意在強調我軍人多之外,其實在它們的不少正經材料中,是承認志願軍水平的。
美國海軍陸戰隊史料中這樣寫道:中國人很少一次採用超過一個團的兵力發動襲擊……中國軍隊令人敬畏,不是因為他們人數眾多,而是因為他們善於運用欺騙戰術和達成攻擊的突然性。
而在《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一書中則這樣認為:
儘管有許多關於中國人採取“人海戰術”,用“大批軍隊”猛攻美軍陣地的說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國人的集中進攻,而是他們的佯攻、奇襲或夜間的悄悄滲透。
中國人確實採用成排成連的進攻作戰,以優勢兵力佔領精心挑選的戰術陣地,以便進行決定性的穿插,但這些通常是為了牽制敵人防禦部隊,與此同時,其他中國部隊從側翼發動進攻,並在敵後設定路障。
跟美軍的這些正經材料相比,國軍和韓軍的正經材料也搞得像宣傳文一樣,還真就是自己騙自己。所以在當年的實戰中,美軍戰術變化比較靈活,韓軍和國軍就差很多了,你都把自己給騙了,還不活該捱揍?
說到這裡,我們也有必要講一講戰爭類影視作品對沖鋒隊形的展現問題。
因為現在“三三制”步兵戰術已經快深入人心了,我們也就不多說了。另外,即便在四野之外的其他野戰軍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但這種真實情況,往往跟影視劇的表現形式是相沖突的。
尤為不能理解的是,現在影視劇中對沖鋒隊形的表現,是越來越密集的,這確實讓人看得很難受,更誤導了一部分觀眾。
但有朋友就說了,“三三制”不可能在影視作品中呈現,因為鏡頭裡沒幾個人拍出來不好看。要拍得好看,就一定要人多才行。
我就特別想請問大家,什麼叫拍出來不好看?
2016年播出的電視劇《三八線》,就對“三三制”戰術有一定再現,起碼我覺得就很好看,也沒見有誰說這太難看了,大家都是在叫好啊!
即便是這部劇後半部分劇情有些垮,而且當年還有一批人專門打一星,但在豆瓣那種平臺上都依然在8分以上。
2020年又有一部對志願軍戰術展現比較細緻的電視劇《戰火熔爐》播出,這部劇後半部分同樣出了問題,剪輯也比較亂,但它的評分同樣在8分以上,也沒見誰說這些步兵戰術的展示很難看。
如有些朋友所說,人少不好看人多才好看。
2016年有一部叫《我的戰爭》的電影上線,要是人多才壯觀的話,那裡面的人可是真的多。自我看戰爭類影視劇以來,還從未見識過這種場面。
當年韓國人拍得什麼《太極旗飄揚》,都沒有這麼誇張。
那我請問,這樣好看嗎?血壓都看高了,差點沒把桌子砸了,這叫好看?而且這不是光我說不好看,大家也不買賬啊!
所以事實證明,不是說人少就拍不出來效果,也不是說人多效果就一定好。
我們可以將目光放到整個世界上,好的戰爭片不是沒有吧,在表現衝鋒隊形的時候,也不一定就要人擠人對吧?
而且在這裡,也必須要強調一個基本事實。
三八線中的志願軍衝鋒,其實衝鋒不單單是衝鋒,而是要結合地形邊打邊衝的
三三制這樣的戰術,並不是說很大一塊區域就只有3個人或者是9個人,這只是編組形式,實戰中人與人之間雖然有一定距離,但也不會太遠。真正衝擊的時候,是N多個班組以波浪隊形,一波一波衝擊的。
起碼在鏡頭之中,仍然可以有不少人,而不是就一定只有三五個人。甚至說你鏡頭拉得比較遠的話,同框的人數量也不少。
當然了,影視劇為了表現效果,可以比真實情況要收得稍微密集些,這完全可以理解。30年前的電影《大決戰》中,我軍衝擊的場面人也不少吧?其實就是這麼去做的。
你也別揪著這個場面找三三制,因為一個波次的衝擊隊形本來看起來就是一大群,真正的協同是在內部去體現的,而不會在背後貼個標籤說這就是三三制。
尤其部隊的衝擊運動和接敵時的動作是完全不一樣的,接敵部隊、衝擊部隊和掩護部隊之間是要有配合的,不是為了衝鋒去衝鋒。
這些東西影視呈現出來,絕對不難看。可以說要場面有場面,要效果有效果。
如果這些東西都不考慮,只知道衝鋒為了場面大就去堆人,那這也太簡單了。或許就是因為太簡單了,才是這種情況多次出現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別的東西真的就拍不出來或者拍不好看。
要是誰都拍不出來,那真沒話說,可人家有拍出來的,還有拍得不錯的,這找誰說理去?
所以我的觀點很明確,效果好的戰爭場面不是拍不出來,主要還是願不願意拍,想不想好好拍的問題。
另外再退一萬步來說,雖然說影視劇不是紀錄片,但以歷史背景為題材的影視劇要有對歷史和先烈們負責的態度。不能說我這是電影,就可以胡編亂造了,你要在一定歷史基礎之上合理性地進行創作啊!
沒人讓你拍成紀錄片,但也別亂拍啊!動輒就是多少億的投資,導演、演員誰都賺的不少,最後拍的片子不好看,這你不能怪觀眾啊。觀眾只能說你拍得好不好看,難道還讓觀眾去幹導演不成?
當然,作為觀眾,我們批評多了點,也不是為了批評去批評。我們太想看到好看的作品了,可是好作品真的又太少了。我們可以看看最近幾年票房和口碑比較好的那些電影,說到底不就是人民大眾喜歡,才成功的嗎?
非常希望影視創作者們能真切瞭解人民大眾的基本需求,創造出好的作品出來,尤其是好的戰爭題材作品。自己賺錢有口碑不說,也弘揚了歷史精神,我們花點票錢那也是很樂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