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鮮半島上,激戰正酣。
而身在北京的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接到了一份來自朝鮮前線的重要電報。電報中彙報的情況,事關朝鮮戰事的全域性。
幾天以後,根據毛主席的親自批示,陳賡放下手中的工作,匆匆地踏上了前往朝鮮的旅途。
3月31日黃昏時分,陳賡風塵僕僕地趕到了位於檜倉的志願軍司令部,見到了彭德懷司令員。
兩位將領關起門來,聊了兩個小時。期間陳賡滔滔不絕,而彭德懷卻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似乎是並不贊同陳賡的意思。
對於彭德懷的“固執”態度,陳賡很是著急。萬般無奈之下,陳賡拉上志願軍副司令員宋時輪等人,準備向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發電報,“參彭總一本!”
說幹就幹,陳賡親自擬寫電文,不一會兒,陳賡的秘書就奉命以“加急”的形式將這封“參”彭總的電報發了出去……
到底發生了何事,讓中央急調陳賡奔赴朝鮮戰場?彭德懷又為何如此“不配合”陳賡,急得陳賡要“參”他一本呢?
這個故事,還得從一年多以前的那天上午說起……
(陳賡)
一、臨危受命,彭老總掛帥出征
那是1950年10月4日的上午,主政西北的彭德懷正在軍政委員會會議室召開廳局級以上幹部會議,研究西北的經濟問題。
大概十點鐘左右,一位同志進入會議室,來到彭總面前小聲說:“毛主席請你立刻到北京開會!”
主席相召,必定是有大事發生。可是到底出了什麼事兒,誰也不知道。彭德懷就這麼“稀裡糊塗”地上了飛機。
下午四點鐘,彭德懷被中央辦公廳安排的小車接到了中南海的豐澤園。中央政治局正在那裡開會,已經進行了一個多小時了。
看到彭德懷進來,毛主席馬上對他說:“老彭,你來得正是時候,我們今天開會討論是否出兵援助朝鮮的問題。”
到了這個時候,彭德懷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朝鮮的局勢,此前毛主席曾經以電文的形式告知過他。當時他就覺得,半島這麼打下去,可能會出大問題。
彭德懷的擔憂終究成了真,聯合國軍越過了三八線,麥克阿瑟向北朝鮮發出了最後通牒,金日成緊急向中國求助。這才有了今天的會議。
這些,都是彭德懷到會場之後才知道的事情。雖然大致明瞭發生了什麼,可他畢竟所知甚淺,所以那次會議上,彭德懷就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會議結束之後,毛主席專門叫住了彭德懷,又向他仔細介紹了朝鮮的局勢,還把金日成的求援電文給他看。
彭德懷看罷,問主席是否已經下定了出兵的決心了。
(毛主席與彭德懷)
這個問題剛好問到了關鍵,因為在政治局會議上,很多同志都主張“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打這一仗。”
毛主席告訴彭德懷:“我也知道大家的心情,這個決心不好下。不好下也要下啊,剛才開會的情況你也看到啦,我一個人唱獨角戲有什麼用呢!沒有人支援是不行的!”
與毛主席聊完,彭德懷就入駐了北京飯店。本來,他旅途勞累,又開了那麼長時間的會,應該好好休息一下的。可是,他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
他的腦子裡,始終迴盪著毛主席的話。思考著朝鮮半島的形勢,思考著美國,思考著中國。他明白,剛剛建立的新中國,需要一個安穩的發展環境。
但是,老虎總是要吃人的,“為本國建設前途想,也應該出兵!”想到最後,他越來越覺得出兵朝鮮是正確的、必要的、英明的決策。而他,應該成為主席的支持者。
第二天早上,鄧小平受毛主席的委託,來看彭德懷。兩人就一同走進了毛主席的住所。
見到毛主席以後,彭德懷就迫不及待地把昨天晚上的所思所想向毛主席彙報了一番。主席聽後,十分高興,稱讚說:“還是你彭老總有戰略遠見!”
接著,他們又聊到了何人能夠掛帥出征的問題。本來,這個人選中央早有決定,但是隨後又出現了一點小插曲,導致如今還無人掛帥。
毛主席跟彭德懷商量,掛帥出征朝鮮的重擔“還是請你彭老總來挑”。
彭德懷戎馬半生,身上最不缺的就是軍人的乾脆,當即向毛主席表態:“我服從中央的決定!”
當天下午,討論是否出兵的政治局會議繼續召開。在會上,彭德懷充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說到激動處,他還揮舞起右拳,高聲地說:“從最壞處打算,就是美國人和蔣介石一起來,甚至丟原子彈,這也不可怕,打爛了,就當解放戰爭遲幾年勝利嘛!”
彭德懷的大局觀以及萬丈的豪情,贏得了與會眾人的讚賞。最終,會議作出了由彭德懷率軍抗美援朝的決定。
(志願軍參戰朝鮮)
得到這個結果,是相當不容易的,彭德懷在這件事上,可謂是功不可沒。毛主席曾經緊緊地拉著彭德懷的手,對他說:“老彭,你是臨危受命喲,我謝謝你!黨和人民謝謝你!你去吧,有你去了,我們可就放心了。”
二、苟利國家生死以
毛主席的放心,是對彭德懷作為一個優秀指戰員的肯定。但是彭德懷自己知道,此去朝鮮,面對的是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是由多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此一戰,必定是長久且激烈的。
臨行之前,彭德懷於百忙之中,把自己的兩個侄女從學校叫到了自己的身邊。在關心過她們的生活之後,彭德懷語重心長地交代:“你們要記住,一旦遇到特別困難的事,學校裡實在無法解決了,你們可以去組織部找帥孟奇媽媽。不過,只要是自己能夠克服的困難,就不要去找組織部。”
(彭德懷與侄女彭梅魁)
交代完了這些,彭德懷還告訴侄女,他給六個孩子,每人存了100塊錢,由他們自由支配。
這次見面,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時間。侄女還小,但是她們能夠隱約感覺到,伯父今天跟往常不太一樣。除了臉上顯而易見的疲憊之色以外,好像還比以前“嘮叨”了不少。
她們當時並不知道的是,這個“反常”的伯父,還做了許多其他“反常”的事情。彭德懷當時將自己手裡所有的重要檔案全部整理好,上交組織。就連他珍藏許久的,當年毛主席稱讚百團大戰的電文原件,也被他交還給了毛主席。
“苟利國家生死以”,在接受任命的那一刻,作為軍人,彭德懷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等到了朝鮮戰場之後,彭德懷這種捨生忘死的精神就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了。
眾所周知,彭德懷打仗,為了能夠準確地獲知敵情,往往喜歡把指揮部設在前線。但是這樣做,對於指戰員自身的安危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毛主席)
在彭德懷啟程之前,毛主席就專門找他聊過這個問題。毛主席的意思是,為了彭德懷和指揮所的安全,指揮所應該設在鴨綠江北岸的隱蔽處。
但是,彭德懷不同意:“部隊打到哪裡,我就應當到哪裡。為了指揮方便,我向來習慣靠前指揮。”
毛主席還想再勸,但是彭德懷的態度始終非常堅持。最終,毛主席也沒有拗過彭德懷,同意了他的意見。
到了戰場上之後,彭德懷就真的始終將指揮所放在前沿陣地,與志願軍戰士們同進退。
那時,敵軍為了打擊我志願軍部隊,經常派飛機來我方陣地轟炸。彭德懷的指揮所設在陣地前沿,就顯得非常危險。周總理數次指示,指揮所應該建築可靠的防空洞,千萬不能大意機關的安全。
但是彭德懷認為,他作為最高指戰員,不能總是呆在防空洞裡,那像個什麼樣子。彭總“執拗”的脾氣,可是急壞了副司令員洪學智。因為按照規定,他這個副司令員還擔負著保護彭老總安全的任務。
彭總不肯進防空洞怎麼辦?洪學智想了許久,想到一個好辦法:彭德懷的屋裡,掛著一張五萬分之一的作戰地圖。那是他掌握戰場局勢的一個工具,時不時地就要過去看看。
有一次,趁著彭德懷在睡覺,洪學智就讓人把地圖拿到了防空洞裡面。
彭德懷醒來,發現地圖不見了,就去質問洪學智。洪學智笑著回答他:“彭總,拿到上面防空洞去了,已經在那裡掛好了,火也燒好了,大家都等著你去開會呢!”
彭德懷哪裡肯去,但是他明白,洪學智受中央之命,和同志們的委託,負責他的安全。他雖然有點兒脾氣,也有自己指揮作戰的習慣。但是,基本的組織紀律他還是看得很重的。無奈,最終只能跟著洪學智去了防空洞裡。
(洪學智)
又有一天早上,志願軍根據敵機活動的規律,判斷今天可能會有轟炸。於是,決定所有的機關幹部全部上山。洪學智拉上彭德懷,連拉帶拽地把人帶到了山上。
幸運的是,他們剛上山不久,就看到敵人的飛機直奔彭總住的那間房子而去。飛機上的炸彈不要錢似地往下面丟,一顆汽油彈剛好落在彭德懷住的那間屋子上面,只一兩分鐘就把房子全燒掉了。
這場景看得所有人都心有餘悸。事後,彭德懷拉著洪學智的手,誠懇地說:“今天不是你,老夫休矣!”
說完,還拿起桌上的一個梨,塞到洪學智的手裡,嘴裡還唸叨著:“賜你一個梨,吃梨,吃梨,給你陪個禮(梨)!”
(抗美援朝中的彭德懷與洪學智等)
彭總難得的幽默,讓剛剛經歷過一番轟炸的指揮所的氣氛終於活躍了一點。
實際上,像這樣危險的情況,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遇到了不止一次。但是,作為司令員,他希望能在陣前及時掌握敵人的情況,能身先士卒,為三軍將士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每日不分晝夜地忙於軍務,不顧個人安危、乃至生死的彭德懷,卻沒有料到,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是讓他徹底“遠離”了這片戰場。
三、彭德懷的堅持“惹急”了陳賡:參他一本
彭德懷戎馬半生,軍旅苦寒,身上早已經有了很多傷病。到了朝鮮之後,當地氣候又與國內大不相同。彭德懷日日忙於軍務,還經常把自己放在最危險的戰場環境之中,久而久之,身體必然做出反應。
在第一次戰役的的時候,彭德懷就因為惡劣的住宿條件與寒冷的天氣,以及連日的行軍,患上了嚴重的感冒。
(彭德懷在朝鮮戰場)
醫生們都勸老總去休息一下,可是彭德懷半步也不捨得離開指揮所,他看著眼前的戰場形勢,不容置疑地說道:“這是到朝鮮的第一仗,我能離開指揮所嗎?這一仗只能打勝,不能打敗。”
對於彭德懷的堅持,醫生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後只能隨了他的意思,每天在指揮所裡給彭德懷打針,讓他吃藥。
感冒倒還是小事情,隨著戰事的發展,彭德懷越來越忙,身體的“反抗”也越來越激烈。以前的老毛病,比如腸胃炎、痔瘡等舊病不斷復發,甚至出現了大便出血的情況。
1951年8月,更加嚴重的問題出現了。彭德懷的左額那裡,長了一個腫瘤。經常隱隱作痛,甚至影響到了睡眠和工作。
不僅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腫瘤還越長越大。由於戰場醫療條件有限,醫生也很難辨別出來這個腫瘤是否屬於良性。
(彭德懷)
為了以防萬一,醫生們還是建議彭德懷應該儘快回國接受治療。但是戰事正進行到關鍵時刻,彭德懷哪裡肯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回國?
可是,前線主帥的任何一點情況都能夠影響戰爭全域性。彭德懷的身體狀況很快就被上報到了中央,周恩來提議可以派一個人到前線去接替彭德懷的工作,讓彭德懷回國治病。
該派誰去接替彭德懷呢?中央領導同志們思考良久,想到了一個人:陳賡!
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陳賡還在越南幫助胡志明的軍隊。直到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陳賡才辭別胡志明,啟程回國。
在回國途中,陳賡沒顧得上歇一口氣,就主動向毛主席請纓:請求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得到毛主席的同意之後,陳賡又馬不停蹄地趕赴朝鮮。
那是他第一次踏上朝鮮戰場。雖然待的時間不長,但是他深入部隊、戰場,對朝鮮的局勢有了一定的瞭解。
幾個月之後,陳賡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可惜,臨行之前,因為長期在越南艱苦的條件下工作,陳賡的左腿患上了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劇痛難忍,根本無法行動。
(陳賡在越南)
直到1951年8月,陳賡腿傷剛剛有所好轉之後,立馬就到第三兵團走馬上任。在陳賡的帶領下,第3兵團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可是次年2月下旬,由於其他原因,陳賡又一次從朝鮮戰場上離開了。
陳賡兩次入朝,對朝鮮戰場的局勢比較熟悉,而且還有直接指揮作戰的經驗。顯然,派他接替彭德懷的工作再合適不過了。
於是,毛主席於1952年3月22日親自批示:“請即派陳賡入朝,彭來京治療。”
陳賡接到命令之後,知道事態緊急,立馬動身第三次趕到了朝鮮戰場上。
這一次,他直奔志願軍司令部而來。在這裡,陳賡見到了闊別不久的彭德懷,把中央的意思轉告給了彭德懷,但是彭德懷卻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
其實,對於一個早在上戰場之前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指戰員,一個戎馬三十年、從未住過醫院的沙場老將來說,在戰爭最關鍵的時刻,讓他拋下一切,回國治病?彭德懷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接受的。
(陳賡)
但是,對於陳賡,彭德懷還是要給幾分“面子”的。陳賡的資歷很老,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時間,要比彭德懷早六年。
陳賡在第二次入朝之後不久,參加了一場軍事會議。當時因為一八〇師沒有打好仗,彭德懷非常生氣。把一八〇師所在的第六十軍軍長韋傑當眾罵了個狗血淋頭。
鄧華擔心韋傑受不了,就問洪學智該怎麼辦?洪學智想勸,但怕自己上去一勸,更加火上澆油了。
就在這時,洪學智看到了坐在門口的陳賡。就請求陳賡說:“陳司令,你說說吧!”
陳賡一看這局勢,好像也只有自己出馬了。當即就站起來說:“老總,該吃飯了,肚子都咕咕叫了……”
彭德懷一聽陳賡的話,就停止了對韋傑的訓斥,大手一揮:“好。吃飯!”
彭德懷盛怒之下,也只有陳賡敢出來這麼勸他,而彭德懷也願意給陳賡這個面子。
如今,陳賡又來勸自己回國治療,彭德懷的心裡老大不願意,但是面上也只是以沉默“對抗”。況且,他也知道,無論是中央,還是陳賡,都是為自己好。
只不過,彭德懷真的還有很多未竟之事想要完成。他想在四月下旬召開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他還想跟金日成再談一談。
彭德懷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告知了中央,並說自己頭上的腫瘤並不要緊。陳賡知道此事後,又急又氣,只能拉上宋時輪他們,向軍委和毛主席“參彭總一本”,並囑咐秘書將電文以加急的形式發出。
彭德懷的電報和陳賡的“參奏”是同一天到達中央的。毛主席和周總理都知道彭德懷的脾氣,不給他下死命令,彭德懷是不會回國的。
於是,第二天,中央就給彭德懷和陳賡發電報,要求彭德懷立馬回國治療,且動身時間不能遲於四月上旬。
陳賡接到電報以後,頓感自己“目的達成”,非常高興。他拿著電報來到彭德懷辦公室,邊將電報遞過去,還邊說:“中央催你馬上回國治病哦!老總呀,我看你還敢抗命不遵否?”
(陳賡(左一)與彭德懷(中))
彭德懷看著電報,嘴上一聲不吭,但是心中卻百感交集。
無論如何,中央已經下了命令了,彭德懷終究還是要奉命回國治病的。
臨走之前,他把能部署的工作全部部署好了,還語重心長地告訴洪學智:“我回去以後,我在志願軍的一切職務由陳賡同志代理。他是1922年的老黨員,資格比我還老,你們要支援他的工作,配合好。”
4月7日,交代好了一切的彭德懷,回望著朝鮮滿目瘡痍的河山、帶著濃濃的不捨之情,離開了他為之戰鬥了一年半的地方,踏上了回國的路程。
結語:
彭德懷回到北京以後,被安排在北京醫院接受治療。幸運的是,彭德懷左額上的腫瘤是良性的,手術之後不久就恢復了健康。
病好以後,中央決定由彭德懷代替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事務。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彭德懷就一直待在北京,沒有能夠重新親臨朝鮮戰場前線指揮。
雖然如此,但彭德懷始終關注朝鮮的戰局,併為之全盤謀劃。
在彭德懷以及志願軍將士的共同努力下,到了1953年年中,朝鮮戰事終於到了尾聲。6月19日,彭德懷再度啟程赴朝。
此時,距離彭德懷回國治病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
而敵人,也終於成了強弩之末,不得不乖乖地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7月28日上午9點,彭德懷準時步入了開城的“來鳳莊”,參加即將開始的停戰協議簽字儀式。
筆落有聲。隨著“彭德懷”三個大字落在一份份文字上,持續了三年多的朝鮮戰爭終於宣告結束了。
雖然未能在半島前線指揮全程戰鬥,但是朝鮮戰爭的始終,卻一直伴隨著彭德懷的身影。
正如他在入朝之前的政治局會議上那般,在停戰協議簽字儀式上,彭德懷依舊目光堅定、聲如洪鐘地向全世界宣佈:“一個覺醒了的愛好自由的民族,當他們為了祖國的光榮和獨立而奮起戰鬥的時候,是不可戰勝的!”
參考文獻:
趙賡.彭德懷朝鮮前線歸國內幕[J].黨史縱橫,2012,(第1期).
瑞雪.彭德懷在離開朝鮮前線的前夕[J].開心老年,2010,(第9期).
尹家民.陳賡三次入朝記[J].湘潮,2020,(第9期).
劉明鋼:《中共黨史上的那些人與事》,中央編譯出版社
王波.彭德懷朝鮮戰場遇險記[J].黨史博採,1998,(第2期).
滕敘兗:《不信青史盡成灰 彭德懷的鐵骨與柔腸》,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