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介紹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形成的原因及爆發,今天我們來詳細解說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程序。
先來看看各國的軍事實力和計劃,其實在戰爭爆發前,歐洲列強就已經制定好各自的計劃。德國人是最擅長做計劃的民族,思維相當縝密,早在1905年,德國總參謀長施裡芬伯爵元帥就制定好了作戰計劃,這便是施裡芬計劃。他設想,戰爭一爆發,德國就要面對法、俄兩國的兩面夾擊,為了避免德國兩線作戰,因此要集中優勢兵力,採取各個殲滅的辦法。
首先要先解決誰呢?施裡芬認為,俄國工業落後,鐵路匱乏,也就是人多,其他的什麼都缺,所以認為對付俄國比較容易。因此德軍應先集中優勢兵力先消滅法國,也就是把主力集中在西線,用3-6個月的時間消滅法國,切斷英國和歐洲的聯絡,等解決完法國,然後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再把部隊調到東線,擊潰東邊的俄國。從而結束戰爭。因此將對法國作戰的成敗視為全計劃的關鍵。
德國軍隊總共8個集團軍,81個師,按照計劃,在東線投入一個集團軍,9個師來牽制俄國。剩下的7個集團軍,72個師全都部署在西線的法德邊境。
法國的作戰計劃是由總參謀長霞飛主持制定,霞飛估計戰爭爆發後,俄軍可以從東線向德國進攻,左翼有英國遠征軍援助,德國不敢貿然進攻中立的比利時,從法比邊境攻入到法國境內,因此便將作戰計劃重心放在法德邊境,6個集團軍,70個師,幾乎是法國全部兵力都部署在這一帶。這也忽視了左翼的防禦。德國是7個集團軍,72個師,法國是6個集團軍,70個師,不相上下,法德形成僵持了。
英國計劃是派陸軍在歐洲主要戰場協同法國作戰,將12萬遠征軍和16萬後備軍集結在法國北部的莫伯日和伊爾松地區,由法軍參謀部統一指揮。英國將作戰重點放在海上,在北海對德國海軍基地和港口進行封鎖。
俄國從1900年開始制定作戰計劃,分為兩條戰線,分別對付德國和奧匈帝國。如果德軍全力對付法國,俄軍就以主力進攻奧匈,目標是維也納和達佩斯;如果德軍全力進攻俄,那就以主力對付德國。
奧匈帝國的作戰方案為爭奪巴爾幹半島,戰略重心對付俄國,具體作戰計劃視德國計劃而定。
還有一個義大利,前文咱說過,義大利本是和德國、奧匈組建同盟國,當德國要求其履行同盟義務出兵時,義大利向德國索要大量軍事物質,德國沒理它,就這樣義大利觀望了兩年。後來英、法、俄這三個協約國便拉攏義大利,說你索要的地都是奧匈帝國的,你哪能和同盟國一起,你得加入我們協約國集團,和我們玩。於是義大利反水,加入到協約國陣營,結果這一加入不要緊,等到一開打,協約國後悔的腸子都青了,當初怎麼把它給拉進來了,戰無不敗,本來戰線吃緊,還得去支援它。義大利主要在南線戰場,同塞爾維亞一起對抗德奧。各方都準備得差不多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預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