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倌
蘇中“清剿”接連失敗,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官煙俊六很是惱火。
雖然窗外寒風呼嘯,屋裡的南浦卻汗如雨下。他用眼角斜了斜旁邊的小林,這傢伙人模狗樣地立正站著,說不定心裡有多幸災樂禍呢。
煙俊六焦躁地走來走去,不只一次地喊叫:“我要把新四軍趕到黃海邊,統統消滅,把江北造成一個大東亞聖戰的華中確保區!”
一、粟裕區別對待日軍“清鄉”,造成日軍師團之間的矛盾
被煙俊六罵,南浦倒不至於如此緊張。令他緊張的是,煙俊六要調小林師團代替南浦旅團主持蘇中“清鄉”。蘇中可是一塊“肥肉”,小林凱覷那裡可是很久了。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被小林擠出蘇中,南浦旅團很有可能被遠調到太平洋戰場作戰。
在中國戰場上,日軍由於戰線過長,兵力、資源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為了擺脫困境,確保幾個戰略區和長江下游的交通安全,日偽集結兵力,在華中加緊對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動“掃蕩”、“清鄉”。汪偽“清鄉”委員會也發出《民國三十二年度上半年清鄉工作訓令》,將蘇北南通附近列為“清鄉”擴大地區。這樣,日偽便把“清鄉”重點由蘇南轉到了新四軍第1師活動區——蘇中抗日根據地。
這些情報,很快被送到了蘇中軍區領導人手裡。
粟裕略一思量,當即指出,要利用南浦旅團與小林師團之間的矛盾,採取區別對待的策略,著重打擊主持“清鄉”的小林師團,而對南浦旅團的打擊適可而止,促使南浦旅團對“清鄉”採取消極態度。
果然,南浦因為對日本派遣軍總部委任小林主持“清鄉”不滿,在換防時不等小林部隊到來就命令部下開走,連工事、鐵絲網都破壞了。蘇中區民兵乘機收復了許多小據點。“清鄉”開始後,南浦又採取不合作或消極服從態度,作戰不力,後來被召回日本國內。
小林在蘇南“清鄉”,曾給抗日軍民造成了巨大損失。這次,他又氣勢洶洶地率領第60師團,並增調第32 、33 、34等3個偽軍師,集中一萬五千餘人的兵力,加上大批警察、特務和行政人員,殺向蘇中,兵力的密集程度為敵後華中戰場所罕見。小林企圖在6個月內消滅蘇中新四軍主力,摧毀蘇中抗日民主政權,並且“掃蕩”一切“敵性軍隊”,在蘇中建立起徹底的殖民地化統治。
日寇的矛頭首先指向易於分割封鎖、對其威脅最大的第四分割槽,叫囂把這裡建成“蘇北第一期清鄉實驗區”,“把新四軍趕入黃海”。
第四分割槽海中區的區委書記陳清聽說日偽要趕新四軍下黃海時,笑了:“不曉得誰趕誰下海呢?這個海沒底沒岸。”
陳清是一位堅持過江西三年游擊戰爭的老紅軍,因為長期做群眾工作,不免常講群眾運動如何如何。他講話快,又是滿口江西口音,“群眾運動”這話,從他口裡出來,猛一聽就變成“騰騰騰騰”了,所以有人送他個綽號:“騰騰騰書記”。陳清的打扮完全像當地的老農,戴一頂絨線織的瓜皮帽,拿一根旱菸管。
聽得出,他說的這個“海”,正是毛主席講的“陷敵於滅頂之災”的人民戰爭這個汪洋大海。不久以前,地委書記吉洛說過:“反‘清鄉’是長期反覆和高度複雜的綜合鬥爭。必須充分發動群眾,使全民武裝起來,實現黨員軍事化,農村兵營化,使敵人坐立不安,草木皆兵,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處處捱打,陷敵於滅頂之災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海中區召開區委會,會上確定了反“清鄉”鬥爭的部署。會議號召所有的幹部、武裝戰士、民兵,同群眾同生死,共患難;主力部隊轉移到外線去,選擇時機攻擊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時而突入“清鄉”區內掩護和配合群眾鬥爭;留下一部分精幹武裝,依靠人民群眾,靈活穿插,機動遊擊。
這個部署,就好像春天插楊柳、撒種子一樣,使得整個地區,到處都有抗日的骨幹武裝。他們今天這兒跳,明天那兒跳,像是深水游魚一般,活躍在群眾的汪洋大海中。敵人合圍圍不到,“梳蓖”梳不著,見人就殺,見房就燒,這就更加激起了群眾的憤恨和反抗。
二、出色的民兵鬥爭,讓敵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一天,海啟縣警衛團團長王澄和政委洪澤到了海東區耕南鄉。這個鄉的民兵對敵鬥爭極為出色,軍區首長粟裕提出的“各鄉每月至少消滅一個敵人”的任務,在這裡早已超額完成了。這個鄉,在對敵鬥爭中有許多出名的人物,黨支部書記陳思義,就是其中的一個。群眾送給他一個外號,叫做“方頭貓㹸”。海門土語“貓㹸”是一種野生的大貓,善於夜間出動。群眾用“貓㹸”來形容陳思義慣於晝伏夜動地開展對敵鬥爭。
“我們除掉三個偽鄉長了,至今還沒有第四個敢來當替死鬼!”同王澄和洪澤一見面,陳思義就笑嘻嘻地說。
王澄問他:“聽說每月消滅一個敵人的計劃,你們超額完成了,到底超過了多少?”
陳思義扳著指頭,計算了一番,說:“確實的數字記不準了,大概五十多個。”接下去,他有聲有色地講起抓“黃腳股狼”,打偽區鄉人員的故事。
正說話間,門外走來個外號“火燒鬼”的民兵大隊長。當年,日本鬼子包圍了耕南鄉,揚言要他帶民兵去自首,否則就燒他的房子。他說:“怕殺怕燒不算民兵,讓他們來燒吧!燒了舊的,打走鬼子再蓋新的!”這樣的“火燒鬼”一時出現了不少。有個鄉的民兵指導員朱大玉,聽說日本鬼子要來燒房子,他乾脆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在籬笆上點起了火,還給敵人帶信說:“不用你們燒,我自己燒了!”
這位傳說中黑旋風李逵式的民兵大隊長,竟然是個二十來歲精明強幹的人,一口海門土音。
“王團長,洪政委,往後我們完不成消滅敵人的任務啦!”
王團長問:“為什麼?”
他說:“‘黃腳股狼’不肯來這裡白相了”!
王澄笑著說:“是不是你們太厲害了?”
“是啊!我們辦法多著哪!‘麻雀戰’,‘背豬鑼’,‘老鷹抓小雞’,‘釣王八’,‘趕魚進網’……一下說不全!”
民兵大隊長笑哈哈地說:“這些名詞,都是民兵自己取的,上不了兵書。”他接下去解釋說:“‘背豬鑼’,就是埋伏在大路旁,等敵人大隊過後,專找零星掉隊的,抓住一個,用繩子一套,背起來就跑;‘釣王八’就是割斷敵人的電話線,引誘他們的電話兵出來查線,出來就捉住他;‘趕魚進網’、‘老鷹抓小雞’,意思差不多。這些名詞,上不了書!”他又重複了一句。
王澄說:“誰說上不了書?你們的這些神機妙算,將來一定會被寫到書上!”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日偽軍用“梳蓖”、“剔抉”等戰術,向四鄉“掃蕩”過幾遍後,密密麻麻安了些據點,就實施“政治清鄉”。“編查保甲”,是敵人進行“政治清鄉”的重要手段,先是和平編查。十戶成甲,設甲長;十甲成保,設保長。強迫戶與戶之間互相監督,相互告發,離間群眾,切斷新四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於是,反保甲制度,又成了一場最尖銳的鬥爭。
這時,第四分割槽啟西區的局面不好,需要主力部隊支援。王澄和洪澤得到訊息後,連夜率領二連趕去。部隊路經廟橋鎮附近,月光下,只見每家每戶都緊閉大門,門上全掛著個牌牌。王澄說:“看看門牌上到底是什麼名堂!”
王澄、洪澤兩個人向一家大門走去。藉著月光,他們瞅了又瞅,見一塊木牌上寫著戶主姓名、年齡、男幾口、女幾口……
“這鬼辦法,又能難住我們不成!”王澄憤憤地說。
也許話音和腳步驚動了院裡人,大門輕輕地開了。一個老人探出頭,瞅了半天,認出了這些人是新四軍,既不讓進家去,也不說句親近的話,他只是嘆口氣,說:“沒辦法,出幾塊錢掛上這門牌,再不要跑反了!”說完,他慢慢地把大門掩上了。
看到這情形,大家心裡都沉甸甸的。
蘇中第四分割槽領導及時做出指示,把鬥爭的主要矛頭,指向偽區政府以下的保甲工作人員。行動隊爭先出動,深人到日偽據點附近,把保甲指導員、保甲訓練班全部搞掉。
三、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第四分割槽軍民找出了各種法子來對付“清鄉”
日偽軍又來了,群眾得到情報,早已跑光了。一個老人很風趣地對群眾說:“鐵將軍把門,灶王爺看家,鬼子編保甲,請他編菩薩!”說得大家哈哈大笑,並編成打油詩到處傳唱:
門牌是亡人牌,戶口簿是閻王簿,
冊子上了名,將來跑不成。
保甲編成功,壯丁抽個空。
哪個寫我名,等死不如拼。
誰要編保甲,人人都可殺。
如果實在跑不及被抓住了,群眾就用慢編、亂編、假編來應付敵人,並把編好的保甲門牌燒掉。
日偽見和平編查不成,就推行強制編查。敵人調集大量日偽軍包圍一個地區,強迫群眾編查保甲,對反抗者血腥鎮壓,僅在南通縣十總店一地就活埋53人。新四軍認為如果一股勁硬鬥,群眾損失大,便採取了新的對策,組織了幾個上年歲的人,去找偽鄉長說:“你們不能只給老百姓苦吃,門牌是新四軍撕的,你們有槍來編保甲,他們有槍來撕門牌,這叫老百姓有啥辦法?”
同時,新四軍內、外線作戰相結合,積極打擊敵人。
反“清鄉”鬥爭開始後,按照粟裕的指示,新四軍主力部隊實行“敵進我進”的方針,時而跳到“清鄉”區外圍攻擊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時而突入“清鄉”圈內直接掩護和配合群眾鬥爭。
新四軍僅在1943年4、5兩月進行的主要戰鬥就有42次,先後襲擊和攻克金沙、餘東、六甲、悅來、麒麟、岔河、鳳凰橋等重要集鎮的日偽軍據點,平毀碉堡108座。在“清鄉”區內,粟裕指示從軍隊和公安部門抽調一批政治堅定、機智果敢、有作戰經驗的指戰員,配備短槍,組成精悍的武工隊開展城鎮游擊戰,專門對付敵人“清鄉”的急先鋒特工人員;並以第四專員公署名義頒佈《反“清鄉”期間緊急治罪條例》,規定對“國人皆日可殺”的漢奸、特務就地處以極刑。
反“清鄉”鬥爭開始後,武工隊神出鬼沒,常常突然出現在敵人據點內,開展鋤奸鬥爭,焚燒戶口冊、壯丁冊。據不完全統計,僅1943年4、5兩個月,武工隊就處決漢奸、特務274人,敵人從蘇南調來的“清鄉”骨幹被捕殺過半。敵“清鄉”人員膽戰心驚,許多人開小差,請長假,躲在南通城裡不敢上任。原來準備增調的兩個“清鄉”大隊也不敢再來。
日偽為了“清鄉”,從江南運來五百多萬根竹子和大量木材,在第四分割槽三個半縣——南通、海門、啟東和如東縣串場河以南地區,紮起了幾百公里長的封鎖籬笆,沿籬笆每隔一兩公里路築一個碉堡,企圖將第四分割槽的抗日武裝消滅在竹籬笆圈內。敵人狂妄叫囂:“此次清鄉勝利唾手可得”;“半年不成則一年,一年不成則三年”;“籬笆紮成功,清鄉便成功;籬笆紮好了,新四軍跑不了”。
但是,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根據地抗日軍民針鋒相對。當時流傳的民謠說:“插籬笆,硬分家,南邊田,北邊家,有糧有菜收不到它。老百姓,本領大,你捅下,我來拔,扛起毛竹回到家,編籃子,做扁擔,用處實在大得野!”群眾用繩索套在固定竹筒的木樁上把竹籬成片拉倒,在竹筒上扎油箍放火焚燒。開始是小規模的分散活動,後來發展為幾個鄉、幾個區的聯合行動。
蘇中區黨委因勢利導,統一組織領導第三、第四兩分割槽抗日軍民,於1943年6、7兩月連續發動兩次大規模的破襲戰。
7月1日夜,在第3旅旅長兼第4軍分割槽司令陶勇和政委姬鵬飛的統一指揮下,蘇中區出動四萬餘民兵、群眾,在各級領導於部帶領下,在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掩護下,於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封鎖線上展開聲勢浩大的破襲戰,焚燒籬笆,挖毀公路,鋸斷電杆,把日偽軍慘淡經營幾個月的封鎖線破壞殆盡。
日偽軍龜縮在據點裡一動也不敢動,眼睜睜看著用500萬根毛竹構成的籬笆在烈火中化為灰燼。綿延百餘公里的沖天火光,劈劈啪啪的爆炸聲響,響徹雲霄的群眾吶喊,構成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民戰爭的壯麗景觀。
作者簡介:史倌,高校歷史老師,歷史研究員。長期耕耘於黨史、軍史、戰爭史。歡迎廣大歷史愛好者交流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