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術
路面用料水泥的要求
(1)採用機械化鋪築時,宜選用散裝水泥。散裝水泥的夏季出廠溫度:南方不宜高於65℃,北方不宜高於55℃;混凝土攪拌時的水泥溫度:南方不宜高於60℃,北方不宜高於50℃,且不宜低於10℃。
(2)當貧混凝土和碾壓混凝土用作基層時,可使用各種矽酸鹽類水泥。不摻入粉煤灰時,宜使用強度等級32.5級以下的水泥。摻入粉煤灰時,只能使用道路水泥、矽酸鹽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安定性和凝結時間必須檢驗合格。
粉煤灰和其他摻合料的要求P91
(1)面層水泥混凝土可單獨或復配摻用符合規定的粉狀低鈣粉煤灰、礦渣粉或矽灰等摻合料,不得摻用結塊或潮溼的粉煤灰、礦渣粉或矽灰。粉煤灰質量不應低於表1B422031-3規定的Ⅱ級粉煤灰的要求。不得使用高鈣粉煤灰或Ⅲ級及Ⅲ級以下低鈣粉煤灰。粉煤灰進貨應有等級檢驗報告。
(2)粉煤灰宜採用散裝灰,進貨應有等級檢驗報告。應確切瞭解所用水泥中已經加入的摻合料種類和數量。
(3)路面和橋面混凝土中可使用矽灰或磨細礦渣,使用前應經過試配檢驗,確保路面和橋面混凝土彎拉強度、工作性、抗磨性、抗凍性等技術指標合格。
粗集料的要求
(1)粗集料應使用質地堅硬、耐久、潔淨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根據不同技術要求,將粗集料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極重、特重、重交通荷載等級公路面層混凝土用的粗集料質量應不低於Ⅱ級的要求,中、輕交通荷載等級公路面層混凝土可使用Ⅲ級粗集料。
(2)用做路面和橋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級的集料,應按最大公稱粒徑的不同採用2~4個粒級的集料進行摻配,並應符合合成級配的要求。卵石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於19.0㎜;碎卵石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於26.5㎜;碎石最大公稱粒徑不應大於31.5㎜。貧混凝土基層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不應大於31.5㎜;鋼纖維混凝土與碾壓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於19.0㎜。碎卵石或碎石中粒徑小於75u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於1%。
細集料的要求
(1)細集料應採用質地堅硬、耐久、潔淨的天然砂或機制砂,不宜使用再生細集料使用天然砂或機制砂時,應符合各自對應的質量標準。極重、特重、重交通荷載等級公路面層混凝土用的細集料質量應不低於Ⅱ級的要求,中、輕交通荷載等級公路面層混凝土可使用Ⅲ級細集料。機制砂宜採用碎石為原料,並用專用裝置生產,對機制砂母巖的抗壓強度應滿足相應的技術要求。
(2)細集料的級配要求應符合規範的規定,路面和橋面用天然砂宜為中砂,也可使用細度模數2.0~3.5之間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細度模數變化範圍不應超過0.3,否則,應分別堆放,並調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後使用。
外加劑的要求
(1)外加劑品種主要有:普通減水劑、高效減水劑、早強減水劑、緩凝高效減水劑、緩凝減水劑、引氣減水劑、引氣高效減水劑、引氣緩凝高效減水劑、早強高效減水劑、引氣早強高效減水劑、早強劑、緩凝劑、引氣劑、阻鏽劑等。其產品質量應符合相應技術指標。供應商應提供有相應資質外加劑檢測機構出示的品質檢測報告,檢驗報告應說明外加劑的主要化學成分,認定對人員無毒副作用。
(2)引氣劑應選用表面張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漿中起泡容量多而細密、泡沫穩定時間長、不溶殘渣少的產品。有抗冰(鹽)凍要求地區,各交通等級路面、橋面、路緣石、路肩及貧混凝土基層必須使用引氣劑;無抗冰(鹽)凍要求地區,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應使用引氣劑。
(3)各交通等級路面、橋面混凝土宜選用減水率大、坍落度損失小、可調控凝結時間的複合型減水劑。高溫施工宜使用引氣緩凝(保塑)(高效)減水劑;低溫施工宜使用引氣早強(高效)減水劑。選定減水劑品種前,必須與所用的水泥進行適應性檢驗。
(4)處在海水、海風、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環境的或冬季灑除冰鹽的路面或橋面鋼筋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中宜摻阻鏽劑。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模板及其架設與拆除P96
1.施工模板應採用剛度足夠的槽鋼、軌模或鋼製邊側模板,不應使用木模板、塑膠模板等易變形模板。
2.支模前在基層上應進行模板安裝及攤鋪位置的測量放樣,核對路面標高、面板分板、脹縫和構造物位置。
3.縱橫曲線路段應採用短模板,每塊橫板中點應安裝在曲線切點上。
4.模板安裝應穩固、平順、無扭曲,應能承受攤鋪、振實、整平裝置的負載行進,衝擊和振動時不發生位移。
5.模板與混凝土拌和物接觸表面應塗脫模劑。
6.模板拆除應在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小於8.0MPa方可進行。
水泥混凝土面層滑模攤鋪機鋪築要求
(1)滑模攤鋪機的施工引數設定及校準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振搗棒應均勻排列,間距宜為300~450㎜;混凝土攤鋪厚度較大時,應採用較小間距。兩側最邊緣振搗棒與攤鋪邊緣距離不宜大於200m。振搗棒下緣位置應位於擠壓底板最低點以上。
②擠壓底板的前傾角宜設定為3°。提漿夯板位置宜在擠壓底板前緣以下5~10㎜。
③邊緣超鋪高度應根據拌和物稠度確定,宜為3~8㎜;板厚較厚、坍落度較小時,邊緣超鋪高度宜採用較小值。
④搓平梁前沿宜調整到與擠壓底板後沿高程相同的位置;搓平梁的後沿應比擠壓底板後沿低1~2㎜,並與路面高程相同。
⑤符合鋪築精度要求的攤鋪機設定應加以固定和保護。當基底高程等攤鋪條件發生變化,鋪築精度超出範圍時,可由操作手在行進中透過緩慢微調加以調整。
(2)滑模攤鋪機前布料,應採用機械完成,布料高度應均勻一致,不得采用翻斗車直接卸料的方式,布料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卸料、布料速度與攤鋪速度協調一致,不得區域性或全斷面缺料。發生缺料時應立即停止攤鋪。
②採用布料機布料時,布料機和滑模攤鋪機之間的施工距離宜為5~10m;現場蒸發率較大時,宜採用較小值。
③當坍落度在10~30㎜時,布料松鋪係數宜在1.08~1.15之間。
④應保證滑模攤鋪機前的料位高度位於螺旋布料器葉片最高點以下,最高料位高度不得高於松方控制板上緣。使用布料犁布料時,應按松方高度嚴格控制料位高度。
⑤當面層傳力杆、脹縫與隔離縫鋼筋採用前置支架法施工時,不得在支架頂面直接卸料。傳力杆以下的混凝土宜在攤鋪前採用手持振搗棒振實。
(3)滑模攤鋪機起步時,應先開啟振搗棒,在2~3min內調整振搗到適宜振搗頻率,使進入擠壓底板前緣拌和物振搗密實,無大氣泡冒出破滅,方可開動滑模機平穩推進攤鋪。當天攤鋪施工結束,攤鋪機脫離拌和物後,應立即關閉振搗棒組。
(4)滑模攤鋪應緩慢、勻速、連續不問斷地作業。滑模攤鋪速度應根據板厚、混凝土工作性、布料能力、振搗排氣效果等確定,可在0.75~2.5m/min之間選擇,宜採用1m/min。
(5)滑模攤鋪水泥混凝土面層時,嚴禁快速推進、隨意停機與間歇攤鋪。
(6)滑模攤鋪振搗頻率應根據板厚、攤鋪速度和混凝土工作性確定,以保證拌和物不發生過振、欠振或漏振。振搗頻率可在100~183Hz之間調整,宜為150Hz。
(7)可根據拌和物的稠度大小,採取調整攤鋪的振搗頻率或速度等措施,保證攤鋪質量穩定,當拌和物稠度發生變化時,宜先採取調振搗頻率的措施,後採取改變攤鋪速度的措施。
(8)抗滑紋理做畢,應立即開始保溼養護。養護齡期不應少於5d,且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後,方可連線攤鋪相鄰車道面板。履帶在新鋪面層上行走時,鋼履帶底部應鋪橡膠墊或使用有橡膠墊履帶的攤鋪機。縱縫橫向連線高差不應大於2㎜。
(9)攤鋪中應經常檢查振搗棒的工作情況和位置。面層出現條帶狀麻面現象時,應停機檢查振搗棒是否損壞;振搗棒損壞時,應更換振搗棒。攤鋪面層上出現發亮的砂漿條帶時,應檢查振搗棒位置是否異常;振搗棒位置異常時,應將振搗棒調整到正常位置。
混凝土路面養護要求
1.混凝土路面鋪築完成或軟作抗滑構造完畢後立即開始養護。機械攤鋪的各種混凝土路面、橋面及搭板宜採用噴灑養生劑同時保溼覆蓋的方式養生。在雨天或養生用水充足的情況下,也可採用覆蓋保溼膜、土工氈、土工布、麻袋、草袋、草簾等灑水溼養生方式,不宜使用圍水養生方式。
2.養生時間根據混凝土彎拉強度增長情況而定,不宜小於設計彎拉強度的80%,應特別注重前7d的保溼(溫)養生。一般養生天數宜為14~21d,高溫天不宜小於14d,低溫天不宜小於21d。摻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最短養生時間不宜少於28d,低溫天應適當延長。
3.混凝土板養生初期,嚴禁人、畜、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40%後,行人方可通行。在路面養生期間,平交道口應搭建臨時便橋。面板達到設計彎拉強度後,方可開放交通。
混凝土路面灌縫要求
1.應先採用切縫機清除接縫中夾雜的砂石,凝結的泥漿等,再使用壓力不小於0.5MPa的壓力水和壓縮空氣徹底清除接縫中的塵土及其他汙染物,確保縫壁及內部清潔、乾燥。縫壁檢驗以擦不出灰塵為灌縫標準。
2.常溫施工式填縫料的養生期,低溫天宜為24h,高溫天宜為12h。加熱施工式填縫料的養生期,低溫天宜為2h,高溫天宜為6h。在灌縫料養生期間應封閉交通。
3.路面橫向脹縫和橋臺隔離縫等應在填縫前,鑿去接縫板頂部嵌入的木條,塗膠粘劑後,嵌入脹縫專用多孔橡膠條或灌進適宜的填縫料,當橫向脹縫的寬度不一致或有啃邊、掉角等現象時,必須灌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