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老白跟兩個多年好兄弟一起去影院看了熱門電影《長津湖》,巧的是觀影結束後收到了粉絲髮來的一篇文章《學生家長差評長津湖》那感覺就像一腔沸騰的熱血忽然被澆了一票涼水,差點原地蒸發。《長津湖》這部具體講了什麼,中國式老爸應該該如何看待這部電影,老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傳統父子關係
這次家長舉報《長津湖》背後的行為動機,老白其實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大多數“國產家長”從小深受紅色電影薰陶,覺得應該在國慶節這個重要的日子裡接受一場愛國主義的洗禮,進了影院後才發現,
飛機轟機槍掃,孩子耳膜受不了;
孩子哭媳婦鬧,乾脆回家不看了。
本該是一場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卻成了電影IMX音效的“血洗”,這恐怕就是某些家長給差評的主因。巧合的是,在《長津湖》中一直貫穿主線的正是父子情。
《長津湖》電影的開篇,正是吳京飾演的戰士伍千里護送哥哥萬里骨灰回家探親的鏡頭。哥哥千里一葉輕舟,弟弟萬里肆意狂奔,浙江普通的漁村家庭呈現的是一片安寧與祥和,這是在描繪和平。
鏡頭一轉,我國邊境被美國空軍炸成一片焦土,田地被毀,房屋被燒,情景悽慘。看到家的安寧祥和,才有了保家衛國的決心。前後一對比,這就是保家衛國的生動詮釋。因為苦難是幸福的敲門磚, 為國出征,就是保衛家園。
如果大家看得夠仔細,可以看到伍千里給年邁的爹孃下跪時,背後是的牌匾上寫著大大的“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這是一種中國人才能感受到的,獨特價值觀的具象化體現。伍千里接到停止探家,立即返回部隊命令時,一輪明月懸掛在天上。
如果我們再查一下萬年曆,就會發現1950年的農曆中秋節,正好是9月26日。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裡又要奔赴戰場,舍小家為大家的拳拳報國之心不言自明。導演和編劇正是透過“大背景、小人物”的微觀敘事,才能創造出更具親近性和沉浸感的視角,小家庭包含的人性和親情也更加容易引發觀眾的共情和共鳴。
二、傳承的七連精神
在影片的第一部分,弟弟伍萬里一開始只是個會打水漂的“頑劣少年”,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勃勃的生機和桀驁的“野性”。他偷偷尾隨哥哥來到了部隊,目的就是為了讓哥哥“看得起”。
連隊,是基層戰鬥單元。無論是伍家兄弟情、還是七連戰友情,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現。影片中,七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入連儀式”。
演員段奕宏、李晨的出現,正好無縫銜接了電視劇《士兵突擊》的經典橋段,弟弟萬里在儀式上受到的震撼教育與50年後許三多的經歷如出一轍。
編號677與編號4956遙相呼應,完成了中國軍隊的精神傳承。這種集體榮譽感,正是激勵軍隊的強大力量。
就像影片臺詞說的那樣,“蛋,要自己從裡面啄開”。英雄不是一下子就成長起來的,萬里就是一個典型的“新兵蛋子”。在受到了大家熱情的“調戲”之後,覺得委屈就要當“逃兵”。在他拉開火車門的一剎那,祖國的大好河山猛然出現在眾人面前。
在噴薄而出的紅日中,雄壯巍峨的萬里長城蜿蜒起伏在群山之間。作為國家和民族的象徵,她的壯美和崇高一下子震撼了所有人。這個懵懂的少年,一下子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洗禮,小我與家國之間第一次有了血肉相連的感覺。
在影片結尾處,已經成長為雄鷹的萬里再次看到了長城。他此時承載的是一個家族和一支部隊的血脈聯絡。長城還在,連隊還在,家就還在。“個人-集體-家庭”的深刻主題,再次完美統一。
這種想象力的進一步延伸,就是更廣闊、深沉的國家與民族大義。抗美援朝是抵禦帝國主義侵略,保衛新中國的正義之戰,是反帝、反霸權思想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迴響,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巨大的啟示意義。
三、軍隊父子情
俗話說得好,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千里探家的時候,看到熟悉的打漁生活,忍不住拿出哨子一吹,一排魚鷹飛過。請注意看,老爸和弟弟的脖子上也都掛著同樣的哨子。這就是家的符號,它象徵著戰場上衝鋒的號角,也代表著家的思念。
到了戰場上,千里與胡軍飾演的“雷公”用子彈做成的哨子,熟練地運用各種暗號進行互相支援,哨子吹響了戰鬥的命令。到了總攻時,經典衝鋒號一響,心在跳,血液都跟一起燃燒。
戰鬥的號角已經吹響了,穀子地,你聽見了嗎?
軍隊中的父子情,更顯得彌足珍貴。在家裡,多年沒有回家的千里跟爹孃都顯得生分,可到了連隊裡“雷公”是大家公認的爹。在戰鬥減員嚴重的七連,雷爹就是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這個老爹,有點笨拙,有點逗比,有點奸猾,臉上的縱橫交錯的傷疤卻顯示他不是什麼“老兵油子”,頂多就是“雞賊”。老爹憑著一手大拇指測量迫擊炮射程,已經堪比後世“精確紅外線制導”的地步。一看那架勢,就是當年跟李雲龍炸過小鬼子的炮樓。
軍隊是座大熔爐,萬里入伍之後要摸槍,被“雷爹”教育自己繳獲去。屋內肉搏戰時,萬里從不敢開槍到一槍擊斃對方;一瞬間,他就從江邊打水漂的少年,成長為部隊裡的“神投手”。小鳥終於自己破殼而出,眼神中都透著雄鷹般的目光。
最初,哥哥把親弟弟交給“雷爹”來帶,就是相信他“打不死”的生存能力。雷爹也確實把萬里當兒子看待,甚至將來打算讓他為自己養老送終。在冰天雪地的行軍路上,萬里啃凍土豆崩掉牙的時候,老爹總會給兒子留一個暖的熱乎的。
雷爹教育千里的時候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逞能”。真到了戰場上,看著敵機的轟炸,雷爹內心存留的那一點點理智猶如沙漠中的一絲清泉,剎那間灰飛煙滅。
他不顧高溫一個人開著車就把敵機扔下“信標彈”往敵軍坦克營裡開。滿是白磷的信標彈把從不逞能的“雷爹”從裡到外直接烤熟,為了連隊的“孩子們”,老爹拼了。
這就是七連精神,犧牲小我,保全部隊。
在電影中,還有另外一位父親,我們熟悉的那位“偉大教員”。他一樣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毛岸英送上了戰場。大戰前夕,七連這些人民的兒子,跟毛岸英這位領袖的兒子產生了交集。
毛岸英對萬里說:“上了戰場,就是英雄!”《長津湖》的這個神來之筆,讓領袖的兒子和人民的兒子有了一次歷史性的會面。用一句俗套的話來說,兩隻溫暖的大手終於握在了一起,歷史與藝術的結合打破了時空的次元壁障,有一種叫做“軍魂”的東西在飄揚,在燃燒,在激盪。
真實的戰爭中,個人的生命只是一個符號,集體的一份子而已。大橋邊那一群“冰雕連”戰士,減輕的意志,讓敵人也為之動容。在《長津湖》原稿當中,上部千里送百里骨灰回家,下部就是萬里扶千里之靈回鄉。岸英家裡同樣有一個痛失愛子的父親。
《長津湖》裡沒有點到即止的紅圍巾,犧牲的大哥百里,指導員梅生、三營長談子為、神槍手於從戎,這些一看就有故事的電影形象,將來都是“長津湖電影宇宙”的伏筆。
白羽點評:《長津湖》擺脫了以往國產電影動輒用大戰爭場面為核心的劇情走向,尋找到了人物敘事與歷史敘事對接的有效手法。徐克、陳凱歌、林超賢三大導演深諳一個“藏”字,用真實歷史人物的情感故事層層遞進,用劇情去推動戰爭場景的展示。尤其是針對抗美援朝的正義性和必須性,摒棄了旁白的字幕來說教,主創團隊透過對劇本、邏輯和語言的細心打磨,在不經意中展示出來一個讓人熱淚盈眶的橋段,因為真實的歷史細節總能刺痛你的心靈柔軟處。
甚至有些細心的網友透過與歷史的對比,對戰爭還原和剖析得更加深入,越來越多的真實人物原型也被一個一個從歷史塵埃中還原出來。從電影的質量和影響力來看,《長津湖》已經到了紅色電影的一個新高度,甚至可以作為一個大流量的新IP,這一題材還有更多的空白內容等待我們去發掘。同時,也希望更多的電影工作者能夠以堅定地文化自信,完成對歷史的正面將夜,打造出更多的經典力作。
到那個時候,老白的兒子幼兒園也光榮畢業了。我會對他說一句:走,老爸帶你看《長津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