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和水土損失,亦稱水土損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條件與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互相交織作用產生的。
根據以上定義,下列不存在水土流失的是( )。
A.某地在一次暴雨後發生泥石流
B.某些地區在強風作用下逐步沙漠化
C.岩石經過長期的風化變成沙礫
D.黃河將高原大量的泥沙挾帶至下游
2.
廣義而言,集體記憶即是一個具有自己特定文化內聚性和統一性的群體對自己過去的記憶。這種群體可以是一個政治宗教集團、一個地區文化共同體,也可以是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國家。這種記憶可以是可以分散的、零碎的、口頭的,也可以是集中的、官方的、文字的,可以是對最近一個事件的回憶,也可以是對遠古祖先事蹟的追溯。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集體記憶的是( )。
A.我國廣泛流傳的大禹治水的傳說
B.某市宣傳地方旅遊資源的記錄片
C.某政府機構關於某項工作的檔案彙編
D.我國某大學內介紹鄰國曆史的教材
3.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為他人保管的財物或者其他遺忘物、埋藏物佔為己有,數額較大且拒不交還的行為。根據以上的定義,下面哪種行為是典型的侵佔罪?( )
A.某甲的朋友某乙到某甲家中做客。酒後某乙將自己的內有價值1.2萬元的手包忘在某甲的家中,返回尋找時某甲稱未曾看到此包
B.某一中外合資企業的會計利用其經手公司財務的便利,將公司的一筆2萬元的收入轉借給其好友,但是好友由於生意不好而未歸還
C.一位中年男子由於手頭拮据,在一天晚上到其鄰居家串門時,順手拿走一條價值5000元的項鍊
D.王某幾年前向朋友劉某借用1萬元,多年後一直忘記歸還
4.
所謂負概念,是與正概念相對而言的。正概念是反映物件具有某種屬性的概念,負概念是反映物件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概念。負概念與正概念二者所反映的物件合起來構成一定的範圍,此範圍在邏輯學上稱為該概念的論域。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於負概念的是( )。
A.未成年人
B.非金屬
C.非黨員
D.非洲
5.
求助者有兩種求助動機:執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前者是自己不作任何嘗試或努力,只想知道答案或讓他人代自己完成任務;後者是藉助其他人的力量以達自己解決問題或實現目標的目的。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工具性求助的是( )。
A.媽媽為五歲的小明報了很多興趣班,小明在興趣班中結識了許多新朋友
B.家教老師耐心講解了這道題的思路和原理後,小斌還是請老師直接給出答案
C.綜合了多家諮詢機構提供的意見,小峰擬定了符合自身條件的出國學習規劃
D.小文每次閱讀英語文章遇到生詞時都會查閱電子詞典,掌握生詞的讀音和意思
答案與解析
1.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找到定義關鍵詞
土地表層侵蝕、水土損失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C項岩石不屬於土地表層,只是簡單的風化作用,不存在水土流失,是答案。
A項泥石流屬於水土損失;B項沙漠化屬於土地表層侵蝕;D項高原泥沙屬於水土損失。A、B、C均符合定義關鍵詞,都存在水土流失。
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群體”,“自己過去的記憶”。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的廣泛流傳的大禹治水的傳說,完全符合關鍵詞,因此屬於集體記憶;B中的旅遊資源的記錄片,C中的某項工作的檔案彙編,都不是對過去的記憶,不符合關鍵詞“自己過去的記憶”,因此均不屬於集體記憶;D中的介紹鄰國曆史的教材,是對別人的過去的記憶,不符合關鍵詞“自己過去的記憶”,因此不屬於集體記憶。綜上,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A
解析: 根據定義可知,侵佔罪的關鍵資訊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和“將為他人保管的財物或者其他遺忘物、埋藏物佔為己有”,A項符合定義。B、C兩項的客體不屬於“為他人保管的財物或者其他遺忘物、埋藏物”,排除;D項不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排除。因此,本題答案為A選項。
4.答案: D
解析:
根據負概念的關鍵資訊“反映物件不具有某種屬性”“與正概念二者所反映的物件合起來構成一定的範圍”,很容易判斷出本題答案選D。
5.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由題幹可知,執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都是因為自身需要解決問題或實現目標。執行性求助關鍵詞強調“自己不作任何嘗試或努力”;工具性求助關鍵詞強調“藉助其他人的力量”、“自己解決”。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中媽媽為小明報興趣班,沒有體現媽媽的目標或遇到的問題,不符合定義要件;B中小斌自己不作任何嘗試或努力,只想老師給出答案,符合執行性求助;D中小文每次都藉助工具來掌握生詞,不是由自己解決,不符合定義要件。C中小峰藉助多家諮詢機構提供的意見,自己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出國學習計劃,符合工具性求助的兩個要件。故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