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江南在這座集自然景觀、人文古蹟、邊境風光於一體的旅遊城市,步步皆景,四季皆宜。
近年來,集安創新提出“全域發展旅遊、全民參與旅遊”的發展思路,基本形成了產業因全域旅遊更興旺、城鄉因全域旅遊更美麗、百姓因全域旅遊更富裕的發展格局。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煦
吉林省集安市,鴨綠江水清澈而平靜地流淌著,橫亙在江上的集安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默默佇立,見證著70多年前那場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從這裡赴朝參戰。同年10月起,這座鐵路大橋開始承擔志願軍及作戰物資的運輸任務,被譽為“抗美援朝第一渡”。美軍將大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多次派飛機對大橋實施轟炸,但始終未能得逞。當時,集安市是隻有14萬人口的縣城,傾全城之力支援戰場,既產生了一個又一個戰鬥英雄,也產生了數不清的平民英雄。他們修鐵路、運物資、抬傷員、縫衣物、做乾糧……使這裡成為“鐵血大動脈”和穩固大後方。
如今,這座幅員面積3341平方公里、總人口23.6萬人的邊境城市,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無處不是景,無時不為景
集安市旅遊資源豐富,有121種景觀基本型別,是集自然景觀、人文古蹟、邊境風光於一體的旅遊城市。近年來,集安市將發展全域旅遊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的總引擎,圍繞打造綠色轉型發展示範區和東北亞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創新提出“全域發展旅遊、全民參與旅遊”的發展思路,積極開展全域旅遊示範區建立工作,基本形成了產業因全域旅遊更興旺、城鄉因全域旅遊更美麗、百姓因全域旅遊更富裕的發展格局。
集安市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體制改革為突破,匯聚各方力量,推動形成一切圍繞旅遊轉、一切服務旅遊乾的全域旅遊格局;以景區理念規劃佈局、以景點標準建設城鄉,真正使集安無處不是景,無時不為景,逐步實現從“景區景點”向“全域旅遊”的跨越;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力,以及催化、整合作用,使旅遊與其他相關產業和領域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以旅遊基礎專案建設為帶動,抓好硬體建設和軟體服務,讓全程化、精細化、法治化服務為集安全域旅遊保駕護航。
如今,走進集安市,如同走進了一幅畫中。美,是集安市最大的特點。但集安市之美,絕不流於表面。
集安市因為生態環境好,早有“北方江南”的美稱,縣域經濟也得到長足發展,一批批特產業專業鎮、專業村不斷湧現,擴大了特產業的輻射範圍,為旅遊等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2015年,集安市特產業集體升級,形成了以人參為主、帶動葡萄酒和其他特產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此時的二參場因為果園發展得好,已經遠近聞名。2017年,集安市實行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將特產資源向旅遊集聚,二參場借勢成立了涼水朝鮮族鄉旅遊發展公司,將農特果業資源及朝鮮族民俗優勢資源緊密結合,為遊客提供觀光、採摘、餐飲等服務,形成了以賞花遊、水果採摘遊、鄉村民俗遊、休閒生態遊為主基調的旅遊體驗區。
走進集安市太王鎮錢灣村,山上水果飄香,山下民居古樸,遊人在此盡享大自然的旖旎風光。距離錢灣村約20公里,就是遠近馳名的4A級旅遊景區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
探訪“北方江南”集安,山有秀美,江有風情;城有古韻,民有民風。一路走來,好太王碑、丸都山城、國門大橋、抗美援朝第一渡……新老景區星羅棋佈,奇山異水應接不暇。
去年“十一”假期,錢灣村如詩如畫的鄉村民宿引得遊人絡繹不絕。在一處新式民宿前,老闆娘孫繼春說起自家小院的故事。“2017年,我們夫妻倆離開北京回鄉創業,買下錢灣村一處民房,改造成眼前這個古樸、中式、藏於山水間的民宿。一到節假日,客房天天滿員。現在藉著山上的果樹,村裡還發展了採摘遊,來的人更多了。”孫繼春說,如今沾著旅遊的光,村裡幾十戶村民將自家民居發展成民宿,打開了致富的大門。
來到集安市二參場風情天梨山莊,春賞花、秋摘果打響了二參場的知名度。二參場原職工楊波介紹說,自從發展旅遊,自家的20畝果園僅一個採摘節就能掙5萬元。“梨都不夠摘,我們還為遊客提供午餐,接待團餐,這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由群山、古城、花海、鴨綠江、美麗鄉村等繽紛旅遊元素構成的多彩集安,如今步步皆景,四季皆宜。全域旅遊駛入發展快車道,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旅遊飯”。
“國參故里”“山葡萄之鄉”,
特產業組團出圈兒
集安市地處長白山南麓,氣候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物產豐饒。近年來,集安市透過發展特產業,不僅讓當地農民賺得盆滿缽滿,也讓特產業遍地開花,成為縣域經濟增長新動能。
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富起來,集安市根據各個鎮村的實際情況,打造了一批特產業專業鎮、專業村。地溝村的白桃、清河鎮的人參、高臺村的五味子、青石鎮的山葡萄,一個個特產業品牌組團打響,不僅帶動農民增收,還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當地調整種植結構,靠優勢資源促農民增收。優先發展有優勢、基礎好、前景廣闊的特產業,重點建設以人參、五味子為代表的道地中藥材基地,以山葡萄、藍莓、草莓、白桃為代表的特色果業基地;適度發展食用菌、棚膜蔬菜等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人參產業按照非林地參、林地參(採筏跡地種植)、林下參三種栽培模式有序發展。非林地栽參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明顯,帶動3.98萬人就業,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葡萄產業要逐步壓縮傳統品種種植面積,大力發展以北冰紅為代表的優良品種。預計全市5000畝冰葡萄可使農民年增收500萬元。藍莓市場價格穩中看漲,僅地溝村藍莓一項,就預計比去年增加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
這些年來,集安市藉助青山綠水的生態優勢,從農閒採山貨叫賣,到規模化、現代化種植,再到各種特產的精深加工……已將特產業做大、做強、做深、做精,不僅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也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緻。高句麗文化、朝鮮族風情讓集安之美有了更加深遠和豐富的內涵。作為優質人參品種“邊條參”的唯一產區,集安被稱為“國參故里”。鴨江谷、雅羅等大大小小的酒莊,讓集安“山葡萄之鄉”的美名不斷沉澱、醞釀、發酵、昇華,為集安旅遊增加了無限的色彩和動力。
近年來,集安市抓住生態優勢,加快特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集安市二參場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抓住機遇,透過栽種果樹,使禿山重現綠色生機,走出了生存絕境。二參場南北四條溝,一共栽種了12萬株果樹,每年蘋果成熟的時候,前來訂購水果的客商絡繹不絕。
“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一個個村莊實現華麗蝶變,一個個產業迎來發展春天。目前,集安市人參留存面積16.7萬畝,非林地人參發展到1.62萬畝,林下參穩定在15萬畝。全市人參種植戶6000戶。全市山葡萄栽培面積2.1萬畝,年產量約2.5萬噸,成為中國山葡萄最重要的產區。冰葡萄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鴨綠江河谷”的品牌聲名遠播,集安出產的葡萄酒屢獲國際大獎。
今年3月,吉林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會議在長春召開,集安市太王鎮錢灣村作為唯一村級代表在會上發言。這是對集安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肯定。近年來,集安市委、市政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連續兩年榮獲吉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第一名。未來的集安,將向著“經濟活力美、發展潛力美、生態自然美、城鄉建設美、群眾生活美、社會和諧美”目標努力,全面建設“中國最美邊境城市”。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1年7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