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在西安秦嶺海拔1200米的山間,有一座小山村。它四面環山,美得遺世而獨立。如果不是親自到訪,你很難想象在層巒疊嶂的秦嶺群峰中,還有這麼一個寬闊、平坦的山間平臺,平臺上還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提起“黃峪寺村”,西安戶外愛好者不會陌生。“黃峪寺村”地處長安區灤鎮,是秦嶺北麓翠微山海拔1200多米山腰上的一座古村落。
這座村子是著名的“秦嶺三寺穿越”中的一個重點節點“翠微寺(翠微宮)”的所在地,它所處的位置,還和秦嶺黃峪溝、白石峪、子午峪、青華山等眾多秦嶺穿越路線相互貫通,所以即便地處深山,卻也頗有名氣。
和很多秦嶺深處的山村一樣,座荒廢的房屋,斑駁的牆壁……預示著這裡也正在漸漸沒落。然而,就是這座僅剩10戶人家的深山村落,卻藏著一段繁華的盛唐舊事。一千多年前,這裡是唐朝皇家的避暑行宮,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這裡病逝的。
作為小白級別的驢友,我和朋友誤打誤撞的經上王村,從黃峪溝穿越到了“黃峪寺村”。最後登頂的幾公里,山勢極陡、拔高過快,我們每走幾步就得休息一下,好幾次都感覺登頂無望,準備原路返回了。
當我們爬過又一個陡坡,突然間視野開闊,來了一處寬闊、平坦的山間平臺,平臺上甚至還停了兩輛車。此時,我們便知道,自己終於成功穿越到“黃峪寺村”了!
登上這片平坦的高臺時,我們還處於兩眼一抹黑的狀態,已經完全分不清東南西北了。我和朋友兩人又累又渴,於是先順著一條車轍印明顯的土路朝村子中央走去,準備先進行補給再作打算。
在一個老鄉家的商店買了兩瓶可樂(主要是為了和老鄉嘮嗑),然後一邊休息一邊和老鄉聊起了村子的歷史。
“黃峪寺村”是唐代皇家避暑行宮翠微宮的遺址所在地。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唐太宗李世民嫌長安城內煩熱,於是命人把原本的太和宮重新修葺擴建,取名翠微宮。由此,翠微宮便成了唐代皇家四大避暑行宮之一。
翠微宮建成後,李世民每年都會到此地避暑,貞觀二十三年四月,他病逝於翠微宮的含風殿。唐太宗死後,翠微宮改宮為寺,被稱“皇峪寺”,久而久之傳成了“皇峪寺”。大約在清朝時期形成村落,這便是黃峪寺村的由來。
黃峪寺村所在的這處山頂平臺,南北長約1公里,東西寬約0.5公里。村子分為上、中、下三營,分別處於三塊平臺之上。之所以叫“營”,可能是沿用唐朝駐守翠微宮的皇家警衛部隊的編制單位吧。
如今翠微宮已經沒有什麼遺蹟存在了,聽說村子有一尊唐代石佛,不過我們來並沒有遇到。倒是我們從黃峪溝穿越上來的那塊村北高臺,據說就是當年翠微宮大風殿的遺址區域。
老鄉告訴我們,2009年以前村上沒有通公路,想要進村最近也得走10多公里的山路。因交通不便,這裡很少有人來訪。如今修通了公路,汽車可以直接開進村了,來的遊客多了起來,可村民們都搬出了大山。
2012年,因為扶貧搬遷工程,黃峪寺村70多戶村民都搬到了山下的長安區灤鎮上,如今山上只住了10戶人家,主要做些農家樂的小生意。
告別老鄉後,我們便開始正式探訪起這座秦嶺深山裡的村落。這裡四面環山、峰巒疊嶂、風景優美,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它真的彷彿一處“世外桃源”般的存在。這也難怪唐朝皇帝會把避暑行宮修建在這裡呢!
不過,優美的景緻吸引的或許只是遊客。我們沿途遇到了不少驢友、遊客,好幾個農家樂裡都坐滿了人,歡聲笑語迴盪在秦嶺山間。然而,這座秦嶺山村卻正在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和我們遇到的很多秦嶺山村一樣,村裡廢棄的房屋一間接著一間,有些甚至打上了“危房”的字樣,看起來已經很久沒有居住了。
這裡如今更像一處遊客中轉驛站,接待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昔日那個寧靜的秦嶺山村已經漸行漸遠。只是希望下次再來時,它還能保持著如今的這份淳樸,不要被過度的商業開發了。
喜歡秦嶺穿越的朋友,大機率來過黃峪寺村。從子午峪、白石峪、黃峪溝、青華山、灃峪口淨業寺都有路線可以只穿這裡,尤其以“灃峪口淨業寺——臥佛寺——黃峪寺(村)”這條秦嶺三寺穿越路線最為經典。
對於喜歡休閒遊的朋友而言,這裡也能輕鬆抵達。灃峪口進山三公里,沿著一條名叫“大蒿溝”的土路,就能把車開到村子裡。當然“大蒿溝”彎急路陡,非常考驗車技和車況,如果來玩的話需要謹慎駕駛。
黃峪寺村環境清幽 、古樹成群、底蘊深厚,村內有很多杏樹、板栗樹,還有西安秦嶺面積最大的白鵑梅林,也算是一處去秦嶺尋幽訪古的好去處。如果有機會,或許你也可以來這座秦嶺山村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