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廣東文化,很多人第一時間便會想到廣州,因為廣州不僅是廣東的省會,也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但其實廣州只是廣東文化的一小部分,廣東文化可以分為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三大板塊,而廣州只能算是廣府文化的中心之一,因為歷史上還有一些城市也曾是廣府文化的中心,比如說南海。
南海現在雖然只是廣東省佛山市下轄的一個區,但它的歷史卻十分悠久,文化亦格外厚重,它是珠江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早在秦朝就設立了南海郡,自隋朝以後,南海就一直是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廣府文化的核心區域,即便是改革開放後,也曾是與東莞、中山、順德合稱為廣東四小虎,素有廣東首府首縣之稱。
雖然南海現在只是佛山下轄的一個區,但它的歷史文化卻依然厚重,尤其是當我們走進下轄的鎮村時,這種感覺格外深刻,這幾天渝帆隨南方衛視在南海區的西樵鎮採風,所到之處,感觸良多,一些村莊的歷史文化甚至比內地一個市縣的文化還要厚重,比如松塘村,僅明清兩代就走出過5位進士、20多位舉人,多人進入翰林院;再比如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百西村頭村,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僅清朝就走出了2位進士和十餘位舉人,與松塘村一樣,都是廣東著名的歷史文化名村。
百西村頭村歷史上就十分繁華,近代有著小廣州之美譽,至今仍儲存有很多鑊耳屋造型的古建築,其中“潘氏大宗祠”、 “祥齋祖祠”、“仲宣祖祠”、“器齋祖家塾”、“經學祖家塾”、“文武古廟”、“六祖古廟”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不僅彰顯嶺南古村建築風韻,而且還具有更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百西村頭村花崗岩石板鋪成的街巷呈棋盤狀分佈,縱橫交錯,村子的外面有一條護村河,如玉帶一般將古村環抱其中,攔河石壩建造工藝堪稱一絕,在嶺南古村中實屬罕見,曲徑通幽、小橋流水,古樹、古井、古建築交相映輝,古韻十足。
百西村頭村歷代崇文尚學、守禮重義、民風淳樸、人才輩出。僅清朝300年間,這座並不算大的小村莊就曾走出過十餘位舉人、兩位進士,有道光年間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的潘斯濂,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辛勤耕耘,受到當時皇帝的嘉獎;有清末的欽點進士潘伯鏞,曾留學法國多年,回國後成為一位直言敢書的愛國作家;有清代嘉慶年間開拓番禺萬頃沙,爭取桑園圍歲修款的資政大夫潘進;有為鄉民安居樂業作出重大貢獻的清代舉人潘以翎、潘斯湖、潘譽徴等,據說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祖上也曾與該村的潘氏一脈有很深的淵源。
據當地年長的村民介紹,有史料記載,百西村頭村原名鳳溪村,“蓋村後來龍開帳,如鳳紓翼,村前溪水如帶也”。這裡的來龍開帳,如鳳紓翼為風水學術語,指村後有山岡伸延展開,如同鳳凰展翅一般,故名為開帳,又有護村河環繞,所以說該村風水極佳,會出貴人,子孫興旺。
風水方面咱也不懂,姑且聽著,不過一個小村莊竟然有一條環繞的護村河也實屬了不起,可惜的是,代現代人們或為開墾土地,或為修房造屋,有幾處河段已經被截斷,而且一些造型別致的新式洋房如雨後春筍般升起,整個村子從空工俯瞰,略顯凌亂;好在聽說有重新將護村河修復疏通的計劃,或許不久的將來又能乘著小船環遊古村,盪舟其間,再現美麗的嶺南水鄉風情。
百西村頭村雖然已經晉升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但是幾乎沒有什麼商業設施,村裡依然生活中大量的原住民,我們前往採風的時候也沒看到有其它的遊客,可以說是一個原滋原味的嶺南古村落,而且這裡交通便利,路網發達,自駕前往有高速之便,乘車前往有公交之選(樵17),距離廣州僅一小時車程,大家如果對嶺南古村落感興趣,可以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