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這樣美好而溫暖的晴天,來國家博物館參觀,還看到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大花籃。紅色的花籃上面有“歡度國慶,祝福祖國”8個金色的大字。花朵有百合花、有向日葵、牡丹花、紅梅花、康乃馨,欣欣向榮的景象,祖國也是如此。
天安門廣場上的大花籃
看,國家博物館在天安門廣場東側,今年我已經是第5次來這裡了,但還是沒有到過每一個展廳。國博共有48個展廳,展品文物數目超過一百萬件。這次,我主要是想來看看在2號中央大廳展出的“科技的力量”這個展覽。上次來時,這個展廳內還不能進去參觀,因為還在布展呢。
以下內容僅是我個人的所見所聞和感受,展覽是知識科學性的,但是我這篇文章不是科普文章,請大家不要把它當做科普文看,因為我昨天發的微頭條也是這些內容,有條友就評論說起了我的科學知識普及水平如何如何之類的。
古代人們就已經懂得運用科學技術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便捷與幸福感。這裡的展覽涉及的領域特別廣闊、有數學、天文學、地質學、氣象學、健康醫學等不同領域的展覽。
我一進去展廳就看到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制的天文儀器簡儀模樣的模型,透過觀察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得知真正的它是怎樣的。它上方的螢幕清楚地以動畫形式顯示什麼是黃經,什麼是天球赤道,還有各星座、壯觀的銀河。說到這兒,其實我有個疑問一直都很無奈,那就是歲差產生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我知道隨著地球的公轉,地軸是會發生進動變化的,使得現在處在地軸延長線上的北極星,在曾經和未來,並不在地軸延長線上,也就是說地軸延長線上的星是會變的。同時這種地軸進動的情況也會使春分點沿黃道向西移動,使地球迴歸年週期短於恆星年。可是我腦子裡始終無法順利地完成整個過程的空間想象。
古代數學介紹的有雞兔同籠、開方術、勾股容圓等。我想問一下各位上過高中的小夥伴們,你們數學課上學過勾股容圓問題嗎?我沒有,我初三年級時因為生病住院錯失了中考,那是我人生的遺憾之一。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之和等於斜邊長度的平方,點選互動區螢幕可以瞭解更多內容,包括這個定理的起源與歷史。
我還看了金屬冶鑄、造紙與印刷、火藥與火器等相關科技,在那裡其中有一件名為“一窩蜂”的展品,就是下圖中的它,是複製品,不是原件。哈哈,實不相瞞我就是因為它的名字才被它吸引的,因為這名稱太形象有趣了。它是明代的火箭架,把多隻火箭裝在一起點燃總引線,一併發射,像一群蜂出動一樣,所以是這個名字,上面有龍的圖案。
關於醫藥健康健康領域的展覽其中一件珍貴的展品我看了好一會兒,是屠呦呦給植物學家錢迎倩的信和一份她親筆修改的《青蒿素研究》書稿。我簡直不敢相信,這些都是屠呦呦老師親筆嗎?第一次見到,我很高興。可是,我自己寫不出連筆字跡,也難以看明白他人的連筆字跡,“錢教授,您好!因事……”算了,我是真不擅長看連筆字跡,唉。
下面這個展品是李蘭娟團隊研究的人工肝儀器,看下面的展品介紹說是用於血漿置換和血液吸附,清除人體血液中的毒素,進而起到治療肝炎、肝衰竭等肝病的作用。這個儀器的外表讓我想到了血液透析機器,我覺得它們外表有些像。
這個是胰島素晶體結構的模型,透過旁邊的提示看得出來碳是佔最多分量的。
展廳內還展示著我們中國的航天技術與功績,神舟五號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楊利偉進入太空,飛船繞地球在軌飛行14圈後,在2003年10月16日返回地球。這是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的燒蝕底碎片,看起來很像蜂巢。起隔熱作用,因為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與空氣摩擦產生極高的溫度。
這是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的影象,它們兩個在月球上互相給對方拍照。
這次我把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覽看完了,上次只看到了秦漢時期。像時空隧道一樣,將過去的事物再次展示出來;還有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商周青銅鼎特展等。大多數展覽我雖然看得不那麼有滋有味、興致盎然,但是也總能吸引我,我也能從中學到新知識。之所以不那麼有滋有味是因為我還不夠了解,有的甚至才第一次知道。刺激不到大腦中的記憶思維節點,也就不會產生“以前我就疑惑這個,原來是這麼回事呀!”之類的想法。
其實很多事物都是這樣的,不瞭解時,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原來它那麼有趣。就像一個看不懂英文的人,一篇英文幽默故事在他面前,他也只會像看天書一樣,枯燥乏味;他懂得英文後,就會被逗得開懷大笑。
以下幾張照片也是我昨天在國博拍的,照片不多,下面的文物展品介紹把圖片放大可能就能看清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