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繁榮經濟與發達文明,吸引了萬國來朝,在當時稱得上是世界的中心。
其中,離不開其針對西域地區設立的都護府制度。
唐代在西域設立安西、北庭兩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又轄龜茲、碎葉、于闐、疏勒四鎮。這些措施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也促進了唐代的繁榮發展。在今天的新疆,有關唐代的建設遺址非常之多,有的歷經千年,依舊完好。
位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西山農牧場的唐代烽火臺遺址就是其一。
烽火臺始建於唐朝,是古烏拉泊古城西南前沿哨所,高達12米,呈方錐體,歷經戰火洗禮和多次修繕,屹立至今。
昔日烽火雖已散盡,但它記錄了千年來無數驍勇善戰的將士保家衛國的英雄壯舉,不曾被遺忘。同時,這座古烽火臺也見證了兵團人屯墾戍邊,變戈壁為良田的歷史偉績。
藍天之下,陽光燦爛,斑駁的古烽火臺散發著古樸的歷史氣息。它是烏拉泊古城5座烽火臺遺址中外形儲存最為完整的一座。
沿著古烽火臺,歷史的方針開始倒轉。烏拉泊古城是烏魯木齊市轄境內時代最早和儲存最好的一座古城,被譽為烏魯木齊城建史上第一城。
一千多年前,這裡是軍級建的的屯兵駐地,也有人稱之是唐代絲綢之路北道重鎮輪臺城,目前仍存在爭議。
諸多學者相信,這裡就是一千多年前唐中央政府在新疆駐軍屯守而建的一座城池。古城遺址內的構造也體現了它的軍事職能。
作為該古城儲存最完整的一座烽火臺遺址,成為今天烏魯木齊市郊最值得打卡的歷史古蹟之一。空曠的天地之間,這一座孤立的烽火臺將歷史的滄桑與輝煌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烽火臺遺址邊上,還有一株沙棗樹。
這株沙棗樹於風中靜靜搖曳,盛開著的黃色小花極為養眼。就當所有人都以為這只是一株尋常的沙棗樹的時候,卻不知道其背後有一段壯美的愛情故事。頓覺,風吹進了史書裡,泛黃了時光。
唐朝貞觀年間,西域戰事不斷,陝北的一個叫白楊的小夥子告別了未婚妻棗花,應徵充軍, 前往西域戍邊。
白楊被差遣到烏拉泊城的西山烽火臺,當了一名軍卒。三年過去了, 白楊屯田戍邊、屢立戰功, 被提升為百戶長。按照當時的律法, 戍邊三年升為軍尉後可以成婚並且攜帶家眷。白楊滿心歡喜, 一封家書遙寄家鄉。棗花接到信後帶著幸福和對未來的期許踏上了西行尋夫的歷程。
與此同時,烏拉泊城周邊突發戰事, 白楊一邊英勇抗敵, 一邊點燃烽火臺。狼煙滾滾, 風吹不散,向城池的守軍傳送了資訊。待援軍趕到時,白楊已犧牲在烽火臺上。
那時,棗花還在前來的路上。等她終於來到烽火臺,滿心歡喜要見未婚夫時,戍邊的將士們將白楊犧牲的事情告訴了她。棗花潸然淚下,悲傷的同時也為未婚夫感到驕傲。
後來,她留在了這裡,為將士們做飯、洗衣。但因路途遙遠,體力透支以及失去親人的打擊令棗花在不久之後就病逝了。將士們就將她埋在了烽火臺不遠處的曠地裡。
第二年的春天,曠地裡長出了一株棗樹。將士們為紀念棗花,就稱它沙棗樹,開出的花叫沙棗花。人們在沙棗樹邊上又種了一棵白楊樹。白楊樹與沙棗樹相伴而生,緊緊相依,用生命的綠色點綴著廣袤的戈壁。
一千多年過去了,烽火臺前的沙棗花依舊芬芳,白楊樹依舊堅挺。經過兩代兵團人的屯墾戍邊, 烽火臺小鎮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天山腳下, 並且開發了四星級農家樂景點,緊鄰216國道,距烏魯木齊市26公里。
小鎮景觀有天潤烽火臺絲路雲端牧場、西山農牧場小土豆農莊、逐鹿田園農莊、“花年一舍”多肉植物文創園等。
2015年和2020年,烽火臺小鎮先後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旅遊名鎮”、“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