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人都在低估庫裡,可我明明看到的是 論一騎絕塵,銳不可當,詹姆斯可能當世第一。論拉開空間,提升隊友,斯蒂芬庫裡前無古人。一句話,老玩家沒見過這種新外掛。
庫裡開創了籃球的新時代,馬刺淘汰勇士的那年,我們說三分贏不了比賽,從那年開始,庫裡很快就開創了新時代,所有的球員都得學扔三分,連五號位都扔三分,四號位不會扔就不及格。庫裡改變了NBA聯盟所有人的打球方式,所有人都得向庫裡學習。
如果你不斷地從庫裡身邊移走全明星球員,那勇士的正負值會經歷以下的“波動”——其他三位全明星全部上陣時是16.9,缺一人時是14.8,缺二人時是13.9,直到缺三人時的14.3……庫里根本就無所謂身邊的隊友是誰。那些認為庫裡在另一支球隊或者另一個體系中會表現掙扎的人,我告訴你們,事實很明顯:庫裡就是體系。
過去的防守對於手上動作的吹罰比現在嚴格,那時候更多是軀幹部位的碰撞,各種擠靠撞,都能吹犯規,手推照樣吹,而且吹得很嚴。碰見庫裡這樣的“泥鰍”型球員,不拉吧拽,光靠腳步和身體碰撞,就想完全限制住,比現在的尺度還要困難。小時候教練總愛告誡我們別上手犯規,“看看人家NBA,防守是怎麼防的,人家用手嗎?防守是靠腳步,不是靠手。”
後來巴特爾在NBA碰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手上的防守習慣特別不好,總是瞬間送對方好幾個犯規。現在對於手上的尺度並沒有更嚴格,反而是放鬆了的,只要沒掛到投籃手上,沒吃到大回環碰瓷兒,平常的小推小拉拽幾乎都忽視了,那種純用身體去撞,用胸膛防守的反而少了,因為防守範圍越擴越大,純靠腳步跟已經跟不住了,再去那樣防,就會在三分線外被一步過了。
近幾年吹罰尺度的變化導致防守尺度的變化(估計你主要講的是圓柱體規則的吹罰尺度),是大環境的變化,其目的更多的是增加觀賞性,只能說給予了很多巨星更好的出手空間,而且對所有人(特別是歷史級的巨星)都適用, 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其實吹罰規則的變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點。斯特恩時代,是儘量給予那些歷史級別的球員以更大的限制,包括三秒,聯防,背打等。而肖華時代,則更傾向於更大程度的釋放那些巨星的天賦,走步,以及你提到的圓柱體的吹罰尺度。而最有意思的是,與這些規則一起變化的,是這個聯盟不斷極速上漲的工資帽。或許,對抗減少,讓有些人覺得不好看,但這些規則出臺得本意,恰恰是為了提高觀賞性。而上漲的工資帽,和超級轉播合同好像也在印證著這一點。大家都有錢賺,所以大家吵吵的肖華下課這個事情可能要等很久了,畢竟資本時代,肖華更懂得如何讓大家一起致富。
庫裡是推動了快速籃球,也是因為這樣更具觀賞性!他就是這個改革中重要的人物~有人說他改變了籃球時代,我感覺一點也不過分,另外補一句,別人對庫裡防守時,身體對抗性還是挺明顯的吧,還沒有哨子,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