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性格,他的一生就會有什麼樣的作為,也會有與之對應的發展軌跡。因此,想要改命,轉運的人,不用向外去求,好好的向內修,去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性格,修好脾氣,調整習慣,讓自己的人格趨於完美,你的人生也就會慢慢的趨於完美了。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一位聖賢,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至今我們依然在學習《論語》,深入地領會其中的思想。那麼,有些人就會很好奇,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孔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擁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呢?
我們來看看《論語述而篇》中的一句話:“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這3點可以說比較完整地概括了孔子的性格,特點十分鮮明,反映出一個智者的崇高形象。
倘若我們也能夠學習到這3點,我相信你的人生也會越活越通透,越來越美好。下面我們分別來闡述一番。
“子溫而厲”即是說孔子的性格很溫和,為人很隨和,但同時又能感受到他的嚴厲,往往是讓人肅然起敬。
平易近人,為人隨和,展現的是一個人良好的修養與素質,我們肯定都希望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但是如果沒有了後面的這一層“嚴厲”的成分,那就會讓人感到很隨便,相處就會很隨意,在這種隨便、隨意的氛圍下,就很容易失了禮數,行為不端正,使得自己在眾人面前失去了威信,不能令人信服。
孔子作為老師,自然要以身作則,從方方面面做出表率,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起威信,以便更好的傳道受業解惑。這種溫和與嚴厲是由內而發的,並不是表面裝出來的,因此尤其令人敬佩。
“威而不猛”的意思是有威嚴,令人畏懼,但是這種威嚴與“兇猛”又是完全不同的。
打個比方,老虎看起來很威武吧,但是這個威武是因為人們懼怕老虎會傷害到自己,所以敬而遠之,不敢靠近他,這種就叫做“兇猛”的威嚴。
再比如一個擁有生殺大權的人,比如皇帝,下面的臣子也會很畏懼,生怕自己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不到位,就喪失了官職,乃至丟掉了性命。所以,這種畏懼來自於害怕自己受到傷害。
而孔子“威而不猛”,這種威嚴是由內而發的,令人肅然起敬,但它絕不會傷害到他人,反而周圍的人會感覺到這種美好的能量,而自發地向他親近,向他學習。
最後一個“恭而安”,就是指外表恭敬嚴肅,但是內心卻十分地安定自如。一個人的修為如何,其實這一點就足以展示出來了。
外表看起來嚴肅,不放蕩,不隨意,無論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在“規矩”之內。如孔子所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種高尚的境界。內在的心是如如不動的,不會隨著外在境界的變化而牽動,這是有極深的修為的人才能夠做到的。
看看我們一般的凡夫,別人誇一下,自己就樂半天,別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自己就會狠狠地回話反抗,據理力爭,而且事情過去許久,內心都不能平靜,還越想越氣,越陷越深。這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太在乎外在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