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信鴿快速、遠端歸巢,這是每一個鴿友都希冀的事。可是制約信鴿歸巢的因素太多了,除去我們常說的地形、天氣、天敵、人為因素之外,對於一羽有能力歸巢的信鴿而沒有歸巢,還有沒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呢?
1984年,我參加過一次較大範圍的鳥類調查活動,在秦嶺、隴南、岷山一帶獵取的巖鴿中,調查組驚異地發現,幾乎所有采樣,其眼砂和羽色等都與幾十年前的巖鴿有所不同。
析其原因,是與家鴿雜交的結果。家鴿怎有可能與巖鴿雜交以致於大批巖鴿形態有所改變呢?在獵取的鴿子中,我們找到了信鴿。
信鴿放飛(或離家)不歸,甘於巖鴿群落為伍,這恐怕是鴿友們所始料不及的吧。
事實上,在以後的多次觀察中,我們也多次發現一群銀灰色的鴿群中夾有幾羽雨點或絳色、夾白條鴿。
隨著近一、二十年西域信鴿賽事增多,流落在巖鴿群落中的信鴿也明顯增多。一次,在市場上見到農民手提山貨出售,十九羽鴿子中竟有三羽是帶腳環的。
一位鴿友告訴我,他改革了飼鴿方法,一棚二十幾羽信鴿全年不喂,任其出外打野食。剛開始,似乎很高興,說鴿子回來後個個吃得鼓脹脹的,還孵了雛鴿,但時隔十來個月,卻聽他連呼虧本了,二十幾羽信鴿跑的只剩下幾隻。
我自己的一棚鴿子,前年遷至另一樓頂,由於上下不便,所以一次給足一星期的食水,但放過二年,全棚僅剩下一羽。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信鴿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有可能逃逸對人類的依賴,依照所保留的原始特性而完全迴歸自然。本來,若以信鴿的使役特點來看,這是不足怪的。
先民們訓化原鴿、巖鴿時雖已把它們逐漸“家化”了,但對它們的“異地而歸”、“群落生息”、“在翔時必須適應大自然”的特性,幾乎沒有多大改變,信鴿也就世世代代沿襲著始祖的古老遺傳,為人所用,或僅在某一小的方面有所定向發展。
當今的信鴿,如果並不使翔或並不用於遠翔,整日有食有水有巢有人照料,那當然它是樂不思蜀的,依賴於人總比搏命於天好。
但這樣的信鴿養下去,用長遠的眼光看,恐怕也與觀賞鴿無二了。既然養信鴿的目的就是要競翔,讓它透過對大自然的搏擊而歸巢,那麼,就有一個把握度的問題。
一方面要信鴿必須戀巢、對主人有依賴性;一方面還要它能夠最大可能地適應自然,保持一定的野性,對旁人、旁物有警惕性,這的確是一組矛盾。
有人說,養鴿的最高境界是正確把握人與鴿之間的關係,這話有一定道理。可我們的很多鴿友卻分屬以下幾類不同情況:
——唯鴿論,一切功過皆緣於鴿,只需花高價買鴿。
——條件論,鴿子絕對好,不歸的原因皆因天氣、運輸、地形不利。
——綜合論,鴿子可能有好有壞,條件可能有好有壞,好鴿碰上好條件時上好,好鴿碰上壞條件或壞鴿碰上好條件時中好,壞鴿壞條件最差。
——人論,一切均是由人選擇和把握的,人的認識有多高,玩鴿水平就該有多高,一切失誤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在以上幾個觀點中,毫無疑問,只有最後一種觀點有可能把握信鴿的家養性與野生自然性的矛盾關係。這裡,尚沒有完全成熟的經驗,謹提供幾點建議供參考。
①儘可能建立鴿對人的依賴性,定時飼餵,清潔鴿棚,避免驚擾棚中信鴿,千萬不要放縱信鴿隨時打野和舍外過夜的習慣。
若有目的地對信鴿進行野外適應訓練時,一定要把握鴿情,切不可讓其成癖,造成不思歸或幾日不歸的習慣。
②訓練放飛一定要適度加量,旨在增強信鴿透過努力在一定距離上必定能歸巢的信心。
當然,訓練也可以選擇一些複雜天氣、地形的課題進行,但一定切記不要超越信鴿鴿齡所能負載的能力搞大跨度訓練。
訓練最好不要過於頻繁,為了急於參賽而將訓練日程安排在鴿子成熟期以前全部完成是最不可取的,這樣做,只能增加信鴿對主人、對歸巢的厭倦心理。
③時常注意鴿棚中出現的遊棚鴿和野外過夜鴿,若不是出於偶然,應當及時將這種鴿禁閉關養起來,以免這種鴿的反祖症候貽害全棚。
④在日常訓練和競翔中,注意單鴿的歸巢規律;無論競翔目的方面講亦或信鴿性質方面講,“拖拉機”式的鴿子都不符合要求。
尤其是在放飛途中被人圈養過的鴿子偶然又飛回故地,一定要捨得淘汰,因為它在以後的放飛中仍會依附碰到的鴿群,不會有大出息。
⑤對於野性十足的鴿子,要進一步仔細觀察,如果野性僅僅出於鴿子對舍外事物的高度警惕可能不是壞事。
但當一羽鴿子在棚內野性十足十分生僻,而一旦出棚或放飛又總是趨於它鴿它群時就要注意了。
⑥有遊棚習慣的鴿子沒有保留價值,因為在一旦參加競翔時,異地鴿群總是對它有巨大吸引力的。所謂遊棚,就是不戀己巢,這樣的信鴿還有什麼用呢?
當然,遊棚信鴿由於它對新群有一定選擇性,有時單飛遠離已棚很遠甚至幾十裡外去找夥伴,這種鴿不易被鴿主發現,還常被謂之獨往獨來,實已失去了競翔潛質。
⑦帶傷歸巢的鴿子情況很複雜,有些可能是飛歸途中被養鴿者打的,有些則有可能已與野鴿為伍被獵人們當做野鴿打的,有些可能被鷹鷂襲擊等。
還有一種情況,當信鴿加入野鴿隊伍後,並不適應野鴿晨晚弱光線下飛行和穿越樹叢迂迴突轉式的飛法,常有撞在樹條上的情況,所以受傷僅限於前胸,有大片毛脫落(筆者已多次觀察到這種情況)。
不論哪種情況,信鴿吃一次虧僥倖逃脫,如果痊癒,可能會有今後的翔速提高。
⑧一般講,信鴿原始性狀的某種特點是有一定遺傳性的。所以,這對我們培育信鴿又提出來一條把握的依據,但把握的要點仍是必須十分熟悉親鴿的習性。
關於信鴿的原始性狀,贅述很多,旨在全面地認識信鴿和把握信鴿的培育、訓養方法。
信鴿被我們用來參賽,實際上是對它的原始性狀的利用和發展,如果我們一味就表象談表象,那就很難達到養鴿的高層。
大概你不會相信,原鴿巖鴿也有歸巢效能——將一羽在巢地捉到的巖鴿做上標記,帶它遠離巢地幾百裡放飛,同樣能夠歸巢。
與此相反,我們的信鴿出現“拖拉機”,在途中野生一段時間:遊棚鴿、落野鴿出於原始性,外出找找群落和採食地;甚至遠端放飛不歸,完全返歸原始,這有什麼想不通呢。
在養鴿中,我們過多地相信了主觀、過多地強調了信鴿人情化、過多地重複了以點概全的理論,其結果,信鴿的丟失率也就過多地高於歸巢率,信鴿的迷霧就會越來越濃。
透過對信鴿原始性狀的分析,我想說,信鴿是由人來把握的,是由人們的認識來決定對信鴿的利用、使役、培育、馴化目標的,而這一切,應包括有對信鴿演進史的瞭解,有對信鴿原始性狀的準確認識。
飛歸獲勝的信鴿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人對鴿、對條件的準確把握(也有的是偶然巧合的),所以說,養鴿的最高境界是人鴿關係的實現。
文末給大家留個思考題:為什麼詹森兄弟一天打掃鴿舍五次,每天喂鴿三次且幾乎數著飼料來喂,而且只打當日短距離比賽?可以把答案寫在評論區。
END
文|抗文生
[狗頭]感謝閱讀!如喜歡本號可新增關注,鼓勵請點贊+評論,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