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欽到達北京,向華北軍區副政委羅瑞卿、政治部副主任張南生等彙報了60軍出川時的新情況、新問題,請示下一步任務。
當時的華北軍是一種特殊的領導體制,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代理總參謀長,他的主要精力放在組織抗美援朝戰爭,可以說日理萬機。像第二番志願部隊的組織他無暇顧及。就連華北軍區的事他也顧不得抓,還從華北軍區抽調許多人去總參謀部幫助工作。華北軍區黨委書記是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駐天津,軍區和各部門只有1-2名副職在“看家”。羅瑞卿已調公安部工作,袁子欽找到華北軍區首長彙報,提出了需要的解決問題的建議。
華北軍區賦予60軍的任務是在天津以南駐防,軍部位於滄州。由於66軍已入朝作戰,保衛津、京力量不足,如果美國軍隊一旦擴大戰爭,就擔任保衛天津、北京的作戰任務。同時也要做好入朝作戰的準備。要求部隊要抓緊教育訓練,準備換裝。華北軍區首長了解到四川兵佔大多數,他們吃小米不習慣,責成後勤部門盡最大的努力供應他們一部分大米。
這個部隊在川西繳獲的大批黃金、白銀、煙土和名貴藥材,都如數上繳國庫和上級領導機關,部隊很窮。幾千裡行軍中指戰員們買零用物品、吸菸的戰士買菸絲的錢也沒有,軍隊系統還沒有建立正規的供應體制,幹部戰士沒有怨言,但上級知道這一情況後,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困難。西南軍區首長撥來一批慰問金,每個戰士可以分到5000多元(舊幣),相當於新人民幣0.5元多。新年和春節將到,華北軍區首長也撥來一批慰問金,每個戰士也可以分到幾千元(舊幣)(新舊幣比值為1:10000元),相當於新人民幣幾角錢。
部隊以高昂計程車氣到達華北,那裡失去了天府之國的秀麗,處在一片鹽鹼地上,北風呼嘯,沙塵滿天。可是迎接他們的是老解放區人民的一張張笑臉,生活上儘可能的支援和關懷。鄉親們望著這批剛剛離開父母、天真可愛的娃娃和小姑娘,都真誠地愛他們、幫他們、教他們。班長、老戰士、基層幹部更像兄長一樣的關懷和體貼他們,使不利的自然環境被良好的“人和”條件所溶解。
袁子欽政委在滄州召開了軍黨委會議,傳達部署了當前的戰備工作,說明保衛天津,保衛北京、保衛黨中央的重大意義,要求各部隊要抓緊整訓,抓緊備戰。袁子欽說,在各項整訓中,把政治思想建設放在首位,使戰士們很快懂得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道理。
各部隊開展了生動活潑的政治教育,戰士們懂得了為人民當兵,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根本道理。尤其許多青年知識分子,一路上受到的教育,人民群眾的教育,革命原理的教育,使他們深感當兵這條路走對了,有了為人民事業大顯身手的機會。過去,把劉邦、諸葛亮、岳飛、戚繼光當作軍事人物、民族英雄去崇敬。如今,自己也走上了與他們相同的道路。當前美帝國主義軍隊入侵朝鮮,侵入我國臺灣和臺灣海峽,上級號召我們要奮起反抗侵略,保衛新中國的安全,是多麼光榮啊!過去人們都說朱、毛紅軍好,他們的事蹟有著傳奇色彩,現在,自己也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有了繼承光榮傳統、建功立業的機會,應當好好地幹啊!
可是,新年一過,一場大雪覆蓋著華北大地,出門吃飯、上廁所、學習、集合都要踩著沒膝的深雪才能完成。不少人手、腳、臉都凍壞了。凍瘡折磨著年輕的戰士。華北軍區雖然調撥了一批大米給他們,但當時是就地供給,這裡群眾口糧是以小米、苞米、紅薯、高粱為主食,部隊一個星期才可能吃到一頓白米或白麵。為了保溫和使小米做得好吃一些,司務長、炊事員們想盡辦法,搞一些羅卜幹、紅豆、紅棗合起來做成半稀半乾的小米飯,很好吃。但由於有的米、豆和羅卜幹未洗淨,沙粒太多,難以嚥下。
有的幹部為了鍛鍊大家快吃飯,不時看著表,比賽誰吃飯快,有的戰士為爭前幾名,乾脆少吃飯。一天吃不飽飯怎麼行呢?加上那時華北部隊一日兩餐飯,在和四川時一日三餐大不一樣,戰士們都很不習慣,常常餓著肚子訓練、學習、執勤。人們常說,吃飽了不想家。沒有吃飽,自然勾起了大家思家情緒。有的同志在凍餓交加的情況下開始說怪話了,這一下我們可真的到了飢凍(機動)位置了。
181師教導營營長孔繁金、教導員陳令雲,他們所領導的這個營除了班長以上幹部是老兵以外,幾乎全是新兵,他們踩著深雪一個隊一個隊地做工作,動員。他們要求炊事班一定把米洗淨,要求幹部們不要再搞越快越好的“吃飯速度比賽”,要營部衛生班及時給有凍瘡的戰士包紮治療,組織大家學習防凍常識,從而很快穩定了情緒。其它部隊也都是這樣。
1950年除夕之夜,在朝鮮的志願軍冒著大雪,發起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一舉突破敵人防禦,攻佔漢城,全線推進到“三七線”附近。勝利的捷報,鼓舞了中國人民、朝鮮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大家都希望勝利更大。可是在朝鮮的志願軍供應更加困難,減員嚴重。急需抽調一批老兵補充前線部隊。上級指示60軍組建一個志願團到前線去。全軍立即執行,把好乾部、好戰士動員去參加志願軍。共產黨員、青年團員、有作戰經驗的老戰士報名參加志願軍,不到半個月,抽調的人員經過報名申請、群眾評議、上級批准都落實到人頭,整裝待發。
1月27日,“聯合國軍”展開全線反撲。2月11日誌願軍和人民軍橫城反突擊勝利,13日至15日石氏平裡反擊未能成功,敵人的進攻更加猛烈。此時第一線的志願軍減員增大,供應十分困難,有的戰士穿著草鞋,戴著大蓋帽,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裡作戰。戰士們拿著步槍、手榴彈和掌握大批坦克、飛機、大炮的敵人搏鬥,處境十分困難,戰場上處於被動地位。
為了扭轉局面,中央軍委決定20兵團率領五個軍緊急入朝作戰。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受命後,2月21日召集各軍幹部在天津召開會議。60軍的幹部在會上聽取了楊成武司令員關於立即準備入朝參戰的報告。聽取了周恩來總理、聶榮臻代總參謀長、鄧小平政委、炮兵陳錫聯司令員的講話,還聽取了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陳賡入朝考察歸來的報告。還聽取了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38軍軍長梁興初、39軍軍長吳信泉、40軍軍長溫玉成、42軍軍長吳瑞林、66軍軍長肖新槐介紹的在朝作戰經驗。尤其是打坦克、打飛機、近戰夜戰、穿插迂迴的經驗。也有的同志把美帝國主義的紙老虎一面強調過分,說美國兵不堪一擊,夜間一發起衝擊他們就跪著繳槍投降,拚命往後跑,還有的說三個月就可以打敗敵人,講了許多紙老虎的故事。
這些話,雖然鼓舞了鬥志,但在傳達以後,也埋下了輕敵的“種子”,他們傳達會議精神以後,全軍都參加志願軍,感到十分光榮,是黨中央、毛主席的信任和關懷。袁子欽強調,我們入朝作戰,要打好第一仗,為毛主席爭光,為祖國人民爭光。要十分謹慎,要把“紙老虎”當著鐵老虎、鋼老虎來打。韋傑說,要抓緊出動前的短暫時間,完成換裝,打坦克、打飛機和近戰夜戰的訓練,戰士要學習射擊、投彈、土工作業等技術。
任務佈置下去以後,各部隊都在改裝和訓練。這批蘇式武器裝備,雖然是蘇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淘汰了的裝備,但比起原來的“萬國造”裝備還是好得多,火力有了增強,有了統一口徑的兵器,便於彈藥補充。至於訓練,團與團、營與營、連與連的技術和訓練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水平較好,有的很差,有的既無教員、又無教材,連步槍準星和缺口與目標如何做到三點成一線,表尺的作用都很少有人說得清。有的單位發揮老骨幹的作用,有的單位重視發揮起義官兵的積極作用,但他們對蘇式裝備也不熟悉。有個小教員對新兵們說,如果打老母雞,用缺口和準星對準老母雞的腳,就可能打中那隻雞。投手榴彈,拉了弦用力往前投就可以了。夜間戰術,就只有極短的時間,夜間拉出去走一走,就算是夜間戰術訓練了。僅僅這些談不到是訓練的軍事訓練就為作戰打下了基礎。
韋傑軍長從軍事學院回來以後,吳仕宏、王誠漢、段龍章等師、團主官都從軍事學院提前“畢業”了,其實他們在軍事學院並未真正學習主課,如果說1951年1月8日的開學典禮就相當於畢業典禮是毫不誇張的。回到部隊以後,明確了指揮關係和對部隊進行動員、組織以後,韋傑軍長又率領一部分幹部提前入朝,到第一番入朝的部隊實習。
3月上旬,中央軍委從全域性戰略部署考慮,決定第20兵團所轄67軍、68軍繼續擔負渤海灣防禦任務,按原定計劃把由西南軍區調出的第12軍、15軍、60軍編為第3兵團,迅速組建兵團領導機關,由陳賡任司令員兼政委、王近山任副司令員、劉有光任政治部主任、王蘊瑞任參謀長、李憊之任副參謀長。陳賡司令員乘飛機返回西南軍區選調機關幹部,並從華北軍區和所屬部隊抽調部分幹部參加兵團領導機關。全兵團團以上幹部到天津聽取了兵團首長的動員報告,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幹部們受到更大的教育和鼓舞。他們抓緊出發前的短暫時間向部隊傳達了天津會議精神,為了適應編入志願軍的需要,更換了關防印信,留守了凡帶有解放軍標誌的一切單位和個人用品。增配了運輸工具,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調整了編制裝備,全軍冒著春寒,登上列車,有序地向東北邊境挺進,集結於安東(現丹東)地區。
不少單位都與進入東北的朝鮮人民軍,第一批入朝部隊的回國人員、人民群眾接觸,各種議論紛紛在部隊中傳開。有的說,美帝國主義軍隊沒有什麼了不起,我這衝鋒號一響,不是繳槍,就是逃跑。也有的說,美國飛機厲害得很,人民軍有一個師,被美國飛機炸光了。也有的說,朝鮮天氣寒冷,最低冷到零下40多度,比華北地區低約二十度,第一批部隊有的鼻子都凍掉了,解小便都得帶根棍子,邊尿邊敲,否則就凍住了。這對己被“飢凍”位置搞得很不適應的一部分川中子弟來說,更增加了畏冷思想。
他們3月中旬到達安東,第3兵團領導機關3月16日在北京組建,許多具體工作怎麼辦?就要根據上級通報的情況、調查瞭解情況臨機處置。
針對這些思想和志願軍總部的指示,軍黨委要求各級政治機關和政工幹部,抓緊進行仇視、鄙視、蔑視美帝國主義的教育。一隊隊指戰員到達鴨綠江邊,站在祖國美好的土地上,望著南邊彈痕累累的朝鮮,向祖國,向人民宣誓:“我志願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戰爭,保衛祖國,保衛和平,我要英勇殺敵,頑強戰鬥,為打敗侵略者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他們還透過各種渠道,向部隊介紹敵機空襲特點和防空常識,學習挖防空工事,組織防空訓練,組織打坦克訓練。
在安東,上級為連以上單位配備了聯絡員(朝鮮語翻譯),組織大家學習常用朝語,如對長者、同輩、晚輩的稱謂,問路、借宿和借東西,戰場喊話等。組織英文翻譯培訓連隊骨幹使戰士們學會“繳槍不殺”、“志願軍寬待俘虜”等急用朝、英語。進一步清理了有解放軍標誌的物品,凡有那樣標誌的東西,一律留守。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出國前幾天的軍政訓練成效十分顯著,指戰員們紛紛寫決心書,挑戰書,表示要在打擊美國侵略者的戰鬥中,為光榮的部隊增添新的榮譽。指戰員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熱情像發瘋似的高漲。
有人認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部隊的黨委和各級幹部,始終把灌注堅定的政治信仰於指戰員的心目中是建設好軍隊第一位的工作。在大西南的時候,賀龍司令員曾對他們說過,蔣介石軍隊的軍官帶隊伍,靠的是票子、棍子和妹子。我們人民軍隊帶兵,靠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靠密切的官兵關係,靠生動的思想教育和豐富的文娛體育活動。這個部隊從西南到華北、從華北到東北準備入朝,經過了魚米之鄉到“飢凍”(機動)位置的重大變化。他們沒有向地方伸手,沒有向上級叫困難,沒有動用部隊的“私房錢”(部隊繳獲金、銀,也沒有動用在山西辦的企業的經費)僅僅靠西南軍區、華北軍區慰問的平均每個戰士的幾千元慰問金,購買戰士們最急需的學習本、筆,有的買幾包菸絲。
在這樣菲薄的物資待遇條件下,他們高唱著“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到達祖國邊城。3月17日,先頭部隊第181師,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戰歌,從安東公路橋上,昂首挺胸地開赴朝鮮前線,投入到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去。
3月18日,袁子欽、鄧仕俊、李哲夫率領軍部和直屬隊開赴朝鮮。179師、180師按照軍的行軍計劃,浩浩蕩蕩地進入朝鮮,開赴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