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回顧甲午海戰和馬關條約的歷史,有一支海上力量就總是被提起,那就是北洋海軍。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清廷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學者試圖尋找當年北洋艦隊戰敗的原因。很多人認為當時北洋海軍的規模位列世界第五,遠遠超過日本海軍,為什麼還戰敗呢?
其實,甲午戰爭時期的北洋艦隊,作戰實力已經遠遠不如日本海軍了。海軍發展,不僅僅短期有錢才能暴兵。百年海軍不光是指海軍官兵精神的養成,也不光是有錢任性,還需要持續的有錢,需要長時間高強度的投入,包括軍艦、武器、人力資源的大規模保障,才能打造一支能夠與本國海權要求相適應的海軍。
在1874年,這一年發生了日本入侵臺灣島的事件,之後清政府下令南北洋大臣各自編練一支海軍,並決定每年撥款400萬兩白銀給兩洋水師。北洋水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艦隊,購置了當時世界先進鐵甲艦和巡洋艦,載有克虜伯重炮。
實際上,北洋海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完全近代化的海軍艦隊,花巨資購置了當時世界最先進鐵甲艦和巡洋艦,在軍隊制度上也完全襲承西方。採用西式海軍的訓練方式和作戰條令,清政府頒佈的《北洋海軍章程》,主要內容與英國皇家海軍條令基本一樣。北洋水師採用洋軍事顧問,聘用洋教習,甚至以英式口令操練水手,作戰方式完全照搬英國皇家海軍。
而且,北洋艦隊的各艦艦長均是留洋學生和福建水師學堂畢業的,掌握著先進的戰術理念。這支軍隊在表面看是世界一流的。
1891年,北洋艦隊訪問日本,由丁汝昌親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艦,當時日本報紙曾這樣報道:清國定遠艦盛裝示人,艦上清潔異常,各種活動很有一番西洋作風”。這顯然表現出北洋海軍官兵的高素質。
北洋海軍就艦隊本身層面而言,已達到歐式海軍標準,是那個時代中國最先進和最訓練有素的武裝力量,在對裝備技術的掌握上並不弱於日本海軍。北洋艦隊顧問英國人琅威理曾說:“國與國關係中最有效的聲音是大炮”。琅威理對北洋海軍的操練傾注了大量心血,表現出很強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感。
在1885年,北洋海軍擁有了兩艘亞洲最強大的裝甲艦——定遠艦和鎮遠艦,是19世紀工業文明的產物,由德國伏爾鏗船廠建造,安裝兩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航速高達15節,水線裝甲厚度365毫米,主炮為4門305毫米克虜伯後膛炮。
定遠和鎮遠兩艦的滿載排水量為7670噸,在一百年內都是中國排水量最大的戰艦,即便是1949年起義歸來的重慶號巡洋艦,滿載排水量也僅為7200噸。直到2000年,我國海軍從俄羅斯引進的滿載排水量7940噸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才在噸位上超過了定遠和鎮遠。
因為武備強大、防護完善,定鎮兩艦一度被譽為“亞洲第一鉅艦”、“遍地球一等之鐵甲艦”,象徵了中國海洋上一段輝煌的往事。
這是北洋艦隊致遠艦在英國的下水典禮,這是一艘穹甲防護巡洋艦,1887年服役,排水量2300噸,航速18.5節,是北洋水師主力戰艦裡,航速最快之戰艦。圖中可見艦首的衝角,以及吃水刻度線上方的魚雷發射管。
19世紀的北洋水師比較像今天的印度,因為沒有獨立自主建造大型主力軍艦和艦載武器的能力,對本國海軍真正的需要又研究不足。在採購軍艦時,特別喜歡最新式的武器,主動充當英國和德國等洋人的試驗白鼠,大多數軍艦都是當時世界海軍的最新式概念產品,然並卵... ...
但是幾艘主力艦打造完畢以後,北洋海軍就停止了持續投入。清政府認為北洋水師實力已經超過了日本海軍,因此滿足已有成果,不再添購軍艦。北洋水師此後只得到了1艘福建船政局自造的“平遠”號近海防禦鐵甲艦,發展止步不前。相比之下,光緒大婚花了白銀500萬兩,慈禧修頤和園花了白銀上千萬兩。
海軍技術的更新非常快,打造海軍遠洋艦隊和維持海軍遠洋艦隊,都是需要花大錢的,但最重要的是持續的花大錢。從1885年到1895年的十年間,讓日本海軍在高速巡洋艦和速射炮領域超過了中國,這是1895年中國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一時期正好是世界海軍技術大發展時期,海軍新型武器裝備層出不窮,停下腳步就會立即落後。日本海軍則利用北洋水師停滯不前的時機大肆購買軍艦。從1888年到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海軍增加了“松島”、“嚴島”、“橋立”、“吉野”、“千代田”、“秋津洲”等艦,在總噸位上反超了北洋水師。因此在實力對比上,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佔據了優勢。
黃海海戰的結果證明,大口徑火炮的命中率非常,而且射速慢,造成的傷害很有限。而海戰的關鍵是在100到200毫米的中口徑速射炮。當時北洋艦隊僅有3門速射炮,而日本聯合艦隊12艘軍艦裝備的速射炮多達67門,其中120毫米口徑速射炮59門,152毫米口徑速射炮8門。
北洋艦隊在甲午的失敗,一個是戰略上的保守和錯誤,二是當時整個國家很爛,三是海軍建設的中斷。北洋水師是一支在短期內,依靠高投入,花錢燒出來的海軍。是一個典型的海軍建設虎頭蛇尾的失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