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已經43歲,時任西南局書記的李井泉家中再傳喜訊,已經為他生育5子2女的愛妻肖裡,再次懷孕,雖然已是7個孩子的父親,但多子多福,這一訊息讓李井泉開心不已。
很快,時間到了這年12月,肖裡到了預產期,然而,在臨產之前,李井泉卻找到了肖裡,對她說:“張經武是優秀幹部,為革命出生入死幹了幾十年,如今在最艱苦的西藏工作……我想,把你生下的這個孩子送給他們。”。
若是按正常思維,李井泉的妻子一定不會同意,但在那個年代,戰友之間以子相送的情況並不罕見,受反封建意識的薰陶,他們的子女不僅屬於自己,更屬於他們所從事的革命事業,子女是革命的後代,是父輩這一代革命家的接力者,因此,肖裡欣然同意了丈夫的提議。
這年12月,孩子出生,是個男孩,長得白白胖胖,嬌俏可愛,尚未滿月,便送給了張經武、楊崗夫婦。
事實上,這已是李井泉、肖裡夫婦,第3次將孩子送人,之前2次,他們將孩子送給了誰?
今天要講的,便是開國中將李井泉和夫人肖裡的故事。
李井泉,江西臨川人,出身於當地一戶貧寒農家,父親是鄉下知識分子,望子成龍的他,經常把幼小的李井泉關在家中,讓他讀四書五經,年紀稍大一些,李井泉又被父親送進了撫州進洋學堂讀書。
1924年,15歲的李井泉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受新思想影響,此時的第三師範正掀起新文化浪潮,李井泉接觸《新青年》、《嚮導》等進步書籍,革命思想漸漸萌發,由於思想進步,1927年,成為共青團團員,還曾參加南昌召開的農民協會代表大會。
1927年,四一二、馬日事變相繼發生,這讓李井泉憤慨不已,8月,在賀龍、周恩來、劉伯承、朱德等人的帶領下,南昌起義爆發,途徑臨川時,在李井泉等人的帶領下,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隊數百人加入了起義隊伍。
進入起義軍後,李井泉擔任第四軍25師政治委員,深入前線,宣傳革命道理,極大地鼓舞了人心,除此之外,還深入農村,為起義軍籌軍糧、發動群眾抬擔架、支援前線等等。
三河壩戰鬥之後,李井泉留在了大埔、豐順、梅縣一帶,做地下工作,並擔任共青團區委書記、秘書長等職。
1930年,李井泉來到中央蘇區,在紅四軍前委做聯絡工作,深得毛澤東青睞,讓他當了自己的秘書長,這年年底,李井泉成為一名黨員。
經過一段時間接觸,毛澤東發現李井泉精明強幹又有文化,而且對馬列著作很有研究,很適合做政治工作,便著重培養他,讓他擔任紅四軍補充團政委、紅三十五軍政委、紅二十一軍政委等職,當時的李井泉剛剛20歲出頭,可見能力之強。
1934年10月,李井泉跟隨中央紅軍參加舉世聞名的長征,擔任直屬縱隊擔任沒收委員會主任,在任期間,堅守原則,堅決執行不該沒收的不沒收,反對濫打濫殺地主,以實際行動,反擊了反動派對紅軍是“流寇”的汙衊。
抗戰全面爆發後,李井泉被任命為一二0師三五八旅副旅長、政治委員,奔赴晉察冀戰場,由於能吃苦,“政治軍事皆能對付”,李井泉奉命開闢大青山抗日根據地。
1940年,大青山形勢穩定後,李井泉調回晉西北,擔任三五八旅兼第三分割槽政委。
1941年,被毛主席調回延安,到中央黨校學習。
此時的李井泉,已經參加革命14年,因為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鬥爭中,32歲的他,還是孤身一人,這讓身邊的同志們很著急。
巧的是,李井泉的戰友,時任冀中軍區政治部主任的孫志遠和愛人趙磊也來到中央黨校學習,趁著這難得的閒暇時光,二人決定,為李井泉解決終身大事兒!
很快,一名名叫肖裡的女同志進入李井泉視線。
肖裡是河南商水縣人,出身當地富裕家庭,直到抗日初期,家中還有1200畝土地,但畢業於河南省立開封女子師範的肖裡,受革命思想薰陶,甚至沒有國就沒有家的道理,在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在抗大學習一段時間後,被分配到中央社會部工作。
李井泉和肖裡同是師範學校畢業,雖二人年齡相差8歲,但卻很能聊得來,很快便結為夫婦。
李井泉是毛主席的堅定擁護者,因此,他的前五個孩子,都與毛主席的言論息息相關。
1942年,李井泉的長子出生,當時,毛主席發出“黎明清風”之語,李井泉便給長子取名李黎風,二子出生後,他又取名李明清。
1945年,李井泉第三子出生,當時毛主席在七大總結報告中提出“巨大統一”,李井泉便給兒子取名李巨一。
四兒子出生時,毛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出“新中國的桅杆,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於是,李井泉給四兒子取名李新桅。
五兒子出生時,毛主席寫了一篇《勝利在望》的文章,於是,五兒子就叫李在望。
至於六兒子……出生後,還沒來得及起名,就送給了張經武、楊崗夫婦,他們給孩子取名張華川。
第一個被李井泉、肖裡夫婦送出去的,是三兒子李巨一,給了給他們做媒的孫志遠、趙磊夫婦。
孫志遠是河北定縣人,與李井泉一樣,都是1930年入黨,二人關係及其要好。
孫志遠的夫人趙磊,早年為了革命工作,選擇了節育手術,婚後一直沒有孩子,害怕老戰友老無所依,李井泉便將第三子送給了孫志遠夫婦。
孫志遠夫婦把孩子改名為孫巨,視如己出,孫局也很爭氣,後來考入無線電系,還在80年代獲得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回國後發展的十分不錯。
第二個被李井泉夫婦送人的,是第五子李在望,被送給張達志、申國藩夫婦。
張達志的夫人申國藩,16歲入黨,曾秘密為游擊隊籌集款項,購買槍支彈藥,1933年東渡黃河,參加了26軍,抗日戰爭打響後,跟隨部隊到達晉西北,與張達志結為夫婦。
可惜的是,在申國藩懷孕期間,由於營養不良再加上部隊轉移,孩子不幸流產,從此失去生育能力,成為人生一大遺憾。
1952年秋,李井泉將第5子交給張達志夫婦撫養,實現了申國藩做母親的心願。
對於這個孩子,張達志夫婦同樣視如己出,浩劫之中,申國藩為了保護他,甚至割腕自殺。
第三個孩子,就是文章開頭的“張華川”。
張經武的妻子楊崗,同樣悲苦,1941年,她與張經武有了愛情結晶,女兒華崗降世,夫婦二人都很喜愛。
1942年,二人又有了第二個孩子,可惜出生不久,孩子患上急性腹瀉,當時根據地缺醫少藥,這個孩子沒保住,當時的張經武正在指揮冬季大練兵運動,脫不了身,託戰友做了口小棺材,將孩子埋葬。
1944年,楊崗再度懷孕,夫妻二人都很高興,可惜,這一次卻是宮外孕,為了保住楊崗的性命,做了自己切除手術,楊崗沒了生育能力。
雖然夫婦二人有一個女兒,但楊崗卻十分想要一個孩子,給女兒陪伴,在晉綏軍區時,張經武是參謀長、李井泉是政治委員,二人配合的十分默契,也明白張經武夫婦的心思。
雖然張經武已經有一個女兒了,但在解放後,張經武夫婦卻到西藏做統戰工作,形勢並不如何樂觀,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於是,便把“小六”給了張經武夫婦撫養……
對於把3個孩子送人的事情,李井泉曾笑稱,是為了紀念在三五八旅任職的歷史,因為,這三個孩子,分別是老三、老五、老八(六兒子在2個女兒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