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出動10萬大軍和飛機坦克,以突襲的方式迅速佔領了科威特全境,並驅逐了科威特王室,還宣佈“科威特迴歸其祖國大伊拉克。”8月28日,伊拉克宣佈科威特北部包括油田、島嶼在內的7000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為伊拉克的巴士拉省,其餘部分劃分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沒過多久,又宣佈伊拉克貨幣取代科威特貨幣第納爾。
短短兩個月,伊拉克完成了對科威特的吞併。
然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為遭到了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譴責。1990年8月7日,美國正式簽署出兵海灣的行動計劃,並立即向海灣地區調兵遣將。中國一直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並不認可薩達姆及伊拉克的行為。
1990年11月12日,時任中國外長的錢其琛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與薩達姆進行了會談。在談到科威特問題時,薩達姆稱:科威特屬於伊拉克,如同香港屬於中國一樣。
薩達姆為何說出這種話?錢其琛又是什麼樣的態度?
1990年11月11日中午,錢其琛飛抵巴格達,機場空蕩蕩的,幾乎看不到一架飛機,與昔日的川流不息的繁忙完全不同。因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制裁。
海灣危機期間,錢其琛是唯一一個訪問過巴格達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外長。此次訪問前,他與科威特領導人和美國國務卿貝克都有過會晤,他去巴格達的主要目的是勸誡薩達姆從科威特撤軍。
作為薩達姆的心腹,伊拉克副總理兼外長阿齊茲十分重視錢其琛的這次訪問,想從錢其琛那裡探探口風,看看美國和聯其他國家的態度。
錢其琛明確表態,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是不可接受的一件事。如今局勢嚴峻,戰爭一觸即發,國際社會都希望和平解決海灣危機,伊拉克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選擇,應該在撤軍問題上表現出靈活態度。
阿齊茲列舉了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的理由:一、科威特夥同阿聯酋超產石油,導致油價下跌,沒有遵守歐佩克規定,使伊拉克蒙受140億美元的損失;二、科威特在伊拉克的魯邁拉油田南部偷採屬於伊拉克的石油,價值24億美元;三、伊拉克覺得是為了保衛阿拉伯民族才和伊朗打了八九年的仗,所以應該免除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的債務。
當然,伊拉克給出的理由,科威特顯然不能接受。科威特認為:一、兩伊戰爭時,科威特確實超產石油,但那些錢很大部分都是用來援助伊拉克、巴解組織和阿拉伯事業的。兩伊停火後,科威特就乖乖遵守歐佩克規定,限產保價了;二、魯邁拉油田有一部分是在科威特境內,他們在自己的地盤開採石油,沒什麼不對;三、科威特援助伊拉克打伊朗的債務,你伊拉克怎麼能單方面說不還就不還呢?
錢其琛雖不說破,但心裡很清楚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的根本原因。
阿齊茲避重就輕,轉移話題,說中東地區最危險的不是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的事,而是巴勒斯坦問題。這不是在為伊拉克犯下的罪行找開脫的理由嗎?
其實呢,阿齊茲最關心的問題是:美國是不是真的會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以及中國對安理會可能授權動武的態度。
錢其琛再次強調希望和平解決海灣危機,而且中國支援由聯合國召開主動問題和會,不過要把海灣危機與中東其他問題聯絡起來就困難了。
至於美國會不會動武?
其實錢其琛在與美國國務卿貝克會晤時,對方已經暗示過:美國動武,並非一定要經過安理會授權。
知道這個答案後,阿齊茲沉默了,這才是他最害怕的事情。
這天中午和晚上,錢其琛和阿齊茲進行了兩輪會談,薩達姆雖然不在現場,不過也在時刻了解著動態。因為伊拉克有兩個速記員,輪換著記錄,然後又交替著出去,將錢其琛與阿齊茲的談話列印好,上報給薩達姆。
11月12日上午,伊拉克派了兩輛車,帶錢其琛去見薩達姆。
車子在路上飛馳,一路暢通無阻,開到了一個看著像兵營的地方,停了下來。伊方人員請錢其琛下車,稍作休息,然後又換到另外兩輛車裡,連開車的人都換了。車子再次飛奔,直到在會面的地方才停下。
從這些電影式的場景,就可以看出薩達姆行事十分小心。
大約11點,錢其琛見到了薩達姆。兩人在那年的3月見過,不過此時的薩達姆卻一身戎裝,腰上別了一把手槍,像是要隨時開戰的樣子。
錢其琛對薩達姆表明了中國希望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態度。
薩達姆說話不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又有些蠻橫。他說:“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就如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
為了印證自己的話,薩達姆詳細地講了伊拉克與科威特的歷史關係,還稱伊拉克從未在法律上正式承認伊、科邊界。他還說科威特與美國、以色列勾結起來,一起對伊拉克施展陰謀。薩達姆還強調,科威特雖然人口少,國力弱,但擁有經濟優勢,可以用經濟搞垮伊拉克,所以“8.2事件”是伊拉克的自衛行動。
那麼,科威特真的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嗎?伊拉克在8月2號入侵科威特是一場自衛行動嗎?
伊拉克有悠久的歷史,遠的不說,就從16世紀說起吧,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里曼大帝奪取了巴格達,統治了伊拉克。在奧斯曼帝國時期,伊拉克既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也不是一個行政區域,只是被泛指為兩河流域的地理名稱。
很長的一段時間,科威特以一個小酋長國的身份依附著其它大國。統治科威特的薩巴赫家族自1756年成為王族後,便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庸。然而,在1871年時,科威特酋長阿卜杜拉二世因協助奧斯曼帝國巴格達省長佔領沙特部落,被封為科威特縣長並賞以今天伊拉克法奧地區大片椰棗園。此後,科威特便正式歸奧斯曼帝國統治,隸屬於巴士拉省管轄。
然而,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敗,及對科威特的嚴控,1896年科威特爆發了一場親英反奧的宮廷政變,親英的穆巴拉克親王殺兄篡位後,與英國簽署了《科威特英國協定》,自此,英國成了科威特的宗主國。
英國為了鞏固在科威特和海灣地區的地位,便與奧斯曼帝國開始談判,於1913年簽訂了《英國、奧斯曼關於波斯灣地區的條約》,其中科威特的地位和邊界被正式確定,奧斯曼帝國政府以後就得不得干涉科威特的事務,也不能在科威特所屬的領土上進行行政管理、佔領或軍事行動。
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完全解體,原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格達省、摩蘇爾省和巴士拉省於1920年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區”。1921年宣佈成立以費薩爾為國王的伊拉克王國,不過1932年英國才撤銷對伊拉克的委任統治。而科威特則一直被英國“保護”,1939年還以憲法形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在科威特獨立前,伊拉克官方並未提出對科威特的邊界領土要求。反而在1923年和1932年,兩次確認了伊科之間的邊界,尊崇的還是1913年《英國奧斯曼關於波斯灣地區的條約》裡的邊界劃分規定。
1958年,伊拉克共和國宣佈成立。
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佈獨立。然而,伊拉克總統卡塞姆宣佈,不承認科威特獨立。
因為科威特在奧斯曼帝國時曾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因此現在伊拉克要把邊界延伸到科威特南方,並任命科威特酋長為伊拉克的科威特縣長。與此同時,伊拉克向科威特邊界還調集軍隊,準備“解放阿拉伯半島”。科威特集結7000名軍人,和5000名英軍、2000名沙烏地阿拉伯軍一起部署在邊界地帶。
第一次伊科邊界危機爆發。
因為當時蘇聯支援伊拉克,便阻止科威特進入聯合國。隨後,埃及總統納賽爾提出了阿拉伯解決方案,接納科威特成為阿盟成員。阿盟軍隊組建的3300人的阿拉伯聯軍取代駐紮在科威特邊界的英國軍隊。
阿拉伯解決方案使科威特迅速在國際上打開了局面。1963年4月,科威特成為了聯合國成員國。
1963年2月,伊拉克發生軍事政變,卡塞姆總統被殺。新政權總統阿里夫於同年10月在與科威特首相薩巴赫會談時,發表了正式宣告:“伊拉克共和國承認科威特國的獨立和全部主權,及其在伊拉克首相1932年7月21日信件中闡明的邊界。”
然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伊拉克多次要求科威特割讓或租界沃爾巴島和布比延島並重新規定邊界遭到拒絕,1973年伊拉克便把軍隊開到了科威特領土,雙方發生了衝突。伊拉克外長穆爾塔達還稱“整個科威特都是一個有爭議的地區”、“沒有任何檔案可以證明科威特不是伊拉克領土。”
這出爾反爾、睜眼說瞎話的能力也是一流啊。
後來,在阿拉伯國家的支援和阿盟的斡旋下,伊拉克不得不撤軍,不過拖拖拉拉的到1977年才從科威特邊境全部撤軍。
伊拉克和科威特發生的最嚴重的領土和邊界爭端便是“海灣危機”,究竟是不是伊拉克的自衛行動,大家心中也有數。
無獨有偶,薩達姆依然宣稱:“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還當著錢其琛的面把科威特說成如同香港屬於中國一樣的話。
面對薩達姆這句“棘手”的話,錢其琛非常嚴肅地說:“香港問題完全不同於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關係。香港一直是中國的領土,只是被英國透過鴉片戰爭霸佔了一百多年。即便如此,中國仍是採取和平方式與英國談判,最終達成了解決香港問題的協議。而伊拉克與科威特有外交關係,互設使館,都是聯合國成員和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成員。無論如何,伊拉克軍事佔領科威特是不能接受的。”
從會談開始,薩達姆便氣焰囂張,而錢其琛不卑不亢又十分有原則,雖沒有帶槍,但卻威嚴十足,令人佩服得很。
錢其琛一再強調,因為伊拉克佔領科威特形成的緊張局勢,正在使戰爭的危險日益增大。
有些話薩達姆可能聽不進去,不過,他和阿齊茲一樣,最關心的事只有一件:美國是否真的要打仗?
此時的薩達姆存著僥倖心,如果美國不參合進來,不開戰的話,那他就霸佔著科威特不走了。可是,霸佔了科威特,卻觸犯到美國在波斯灣地區的利益,那麼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必定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向伊拉克開戰了。
說白了,薩達姆也怕美國。
為了讓薩達姆認清現實,錢其琛直截了當地說:“一個大國,集結了幾十萬大軍,沒有達到目的,是不會不戰而退的。為了避免戰爭,應當由伊拉克自己提出解決方案。”
整個會談差不多兩個小時,期間,薩達姆將他腰間的槍取了下來,放在桌旁,那個舉動,似乎預示著和平。然而,整個談話中,薩達姆並沒有向錢其琛表示任何出要撤軍的意思。
不過,陪同會見的阿齊茲卻偷偷告訴錢其琛:此次薩達姆的表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靈活了。
薩達姆倒是說希望與沙特等三四個阿拉伯國家,以及美國進行平等對話。可能在他看來,只要做出一些緩和姿態,美國就不會真的動武。
每每開啟地圖,薩達姆就會犯愁。
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經的兩河流域,是阿拉伯地區少有的優質地盤,而它的擁有者是伊拉克。伊拉克雖然在海灣地區有80多公里的海岸線,然而沼澤阻隔、沙灘水淺,沒法建立一個優良的出海口,大部分石油出口和進口物資不得不經過鄰國過境轉運,而且還不能建立海軍來擴大在海灣地區的影響力。這真是一個卡脖子的問題。
再看看毗鄰的科威特,擁有優良的港口不說,還有那豐富的石油,那可是源源不斷的財富啊。所以,伊拉克一直想把科威特“收入囊中”。所以,薩達姆一直聲稱“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所以,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
薩達姆說武力侵佔科威特是自衛行為,那不過是為了粉飾他的狼子野心罷了。他已侵佔了科威特,眼看著就抱著金山銀山,又怎會輕易撤軍呢?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了巴格達。薩達姆一直擔心的海灣戰爭爆發了,他也嚐到了美國先進武器的滋味,十分難受,最後以落敗收場,不得不從科威特撤軍。
薩達姆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也許與薩達姆有過幾次會談經歷的錢其琛能給到答案。在錢其琛的印象裡,薩達姆是一個打著維護阿拉伯利益和支援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旗號的有野心的冒險家。
入侵科威特這事,薩達姆公然背信棄義,以強凌弱。然而,結局好不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