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鋼鐵、原油、銅鋁、晶片等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在漲價,漲價幅度普遍超過100%,這讓企業的原材料成本暴漲。使用原材料的企業苦不堪言,但原材料企業收益增加了,帶動部分北方如內蒙古、山西、陝西等能源大省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領先全國,而下游的廣東、福建、浙江等省的工業利潤增速卻遠低於全國水平。
一、統計局資料
8月份中國社會零售總額(內需)同比增長2.5%;PPI(工廠產品出廠價格指數)卻大漲9.5%。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兩年平均增長1.5%,預想中的消費反彈遲遲未見。
消費的提振有賴於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如何增收呢?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兩年平均實際增長5.2%,也略低於同期5.3%的經濟增速。
疫情之下,當企業經受成本和收入兩端的擠壓,需要共克時艱之時,所有人都明白,保住市場主體才能保住“飯碗”,單純強調居民增收並不現實。要居民收入穩健增長就要企業扛得住市場風浪有好日子過。
1—8月平均,PPI比去年同期上漲6.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8.6%。2021年1-5月,PPI同比漲幅從0.3%持續上升至9.0%,此後三月同比漲幅一直維持高位。
具體來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同比上漲26.3%,燃料動力類價格同比上漲26.2%,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同比上漲21.6%,化工原料類價格同比上漲20.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2.7%,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9.44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同比上漲41.8%,原材料工業價格同比上漲18.3%,加工工業價格同比上漲8.0%。
鋼鐵、原油、銅鋁、晶片等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在漲價,漲價幅度普遍超過100%,這讓企業的原材料成本暴漲。
二、可能的惡性迴圈
工廠生產成本很高,消費需求卻低迷,會嚴重壓縮工廠的利潤,利潤不高,工廠就會消減產能,裁撤部分員工;員工失業了,更沒有錢去消費,需求更低迷,陷入惡性迴圈。
外貿工廠受困於國際物流,貨出不去,錢就收不回來;國內製造業企業則處於原材料上漲和終端市場競爭激烈的擠壓下。
為什麼美元放水,要我們買單?原因更簡單:全球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需要美元購買;美國掌握著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權;而我們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需求國,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
新冠疫情降低了全球供給效率,加劇全球原材料和商品短缺,但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各國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存在剛性需求。而原材料成本上升抑制了企業生產,中小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三、此消彼長
由於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今年上下游產業佔比不同的省份之間的工業利潤增速呈現“兩重天”的狀態。內蒙古、山西、陝西等能源大省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領先全國,而下游的廣東、福建、浙江等省的工業利潤增速卻遠低於全國水平;部分小微企業難言樂觀。
廣東、福建工業利潤增速低。廣東省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1-7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12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兩年平均增長7.0%。實現利潤總額0.57萬億元,同比增長23.4%,兩年平均增長10.7%。也就是說,廣東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全國低了33.9個百分點。
在廣東省內,工業利潤也出現向上遊轉移的趨勢,採礦業、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6.8%、97.5%。相比之下,消費品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7.3%,兩年平均增長0.6%。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太快,但下游工業成品的出廠價提高有限,相互之間的競爭、壓價比較激烈,價格也很難上來,因此製造、加工環節賺的錢很少。這種情況下,擁有能源、原材料多的主要省份,工業利潤情況較好。
福建省統計局日前釋出資料顯示,1-7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18.16億元,同比增長27%,比2019年同期增長17%,兩年平均增長8.2%。
據該局分析,近期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對下游企業造成較大壓力,企業用工成本、海運價格上漲成本上升,部分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盈利狀況難以樂觀,工業經濟全面恢復的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彭澎分析,東南沿海工業利潤增速走低,也說明東南沿海需要加快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這些地方的能源結構也需要進一步調整。比如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需加快發展,加快規模化,進一步攤薄成本,提升新能源的效益。
相比之下,上游產業豐富的內蒙古、山西、陝西等省份,今年的工業利潤增幅大幅跑贏全國水平。內蒙古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1-7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倍,比2019年同期增長84.5%;兩年平均增長35.8%,保持較快增長。
這其中,上游採礦業和原材料製造業企業利潤增勢明顯。1-7月份,採礦業、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4倍、6.4倍,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44.5%、48.5%。在經濟向好、需求擴大、價格上漲、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煤炭、鋼鐵、化學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倍、14.6倍、4.9倍,石油加工業由上年同期虧損轉為本期盈利,以上4個行業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116.4個百分點。
利潤大幅增長的同時,回款的速度也在加快,凸顯了上游原材料產品的供不應求。資料顯示,7月末,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43.8天,同比減少9.9天;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13.9天,同比減少2.9天。
另外一個煤炭大省山西的情況也很不錯。山西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從企業效益看,工業企業效益明顯向好。1-7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424.5億元,增長37.8%;實現利潤1428.7億元,同比增長2.2倍,明顯快於全國(57.3%)。
從全國的情況來看,1-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7.3%,兩年平均增長2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09%,比去年同期提高1.4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內蒙古、山西這些能源省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跑贏全國水平。
前幾年能源重化產業相對不景氣,能源省份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今年能源價格上漲較大,利潤大漲。當前,這些能源省份也需要加快產業多元化,加快非能源產業發展。在產業多元化過程中,應該著重發展精細化工等相關的產業,或者具有本地優勢的非能源產業,當然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
據央視新聞,近期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採取多項措施,在持續淘汰落後低效煤炭產能的同時,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其中主要包括,組織大型煤礦核增產能、支援露天煤礦接續用地等,全力保障今冬明春採暖季煤炭的安全穩定供應。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9月份至10月份後,隨著南方天氣轉涼,空調製冷等用電下降,煤炭市場供需緊張局勢將趨於緩解。與此同時,伴隨著能源結構調整,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持續增長,煤炭後期價格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