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紅25軍是一支極富傳奇色彩的部隊,這支誕生於大別山的紅軍隊伍長期在鄂豫皖蘇區堅持鬥爭,它率先抵達陝北,為中國革命立下大功。在紅軍軍史上,紅25軍的名字是被單獨書寫的,這是對它地位的肯定。
說起紅25軍,人們都以徐海東、程子華、韓先楚等人為其代表,但是深挖紅25軍軍史就知道,在紅25軍歷史上有一個繞不過去的人:吳煥先。
吳煥先對紅25軍的影響,長期間被人們低估了。
紅25軍自從建軍後,吳煥先一直都是這支部隊的核心領導,在關鍵時刻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紅25軍能從戰略上策應黨中央順利到達陝北,這中間吳煥先居功至偉,他的歷史功績,應該被我們知悉和銘記。
大別山腹地、鄂豫兩省交界處的河南新縣,原稱經扶縣,是蔣介石為了“剿共”為專設的縣,1932年劃河南光山、湖北麻城和黃安的一部分而設立,縣名即取自當時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之字“經扶”。1947年改稱新縣。新縣共走出了43位開國將軍,是中國的“將軍縣”之一。
新縣所在的鄂豫皖蘇區誕生了紅四方面軍,大別山人民以這支隊伍為主體,先後向中國革命輸送了成千上萬名優秀兒女,吳煥先就是其中之一。
吳煥先家在當地較為富裕,有水旱田、有耕牛、有店鋪,富足有餘,在村裡是大戶人家,他原本可以過上優渥的生活。在湖北麻城上學時,吳煥先接受了革命思想,從此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熱衷於宣傳馬列主義革命思想,作為積極分子參加街頭遊行、示威,走街串巷張貼革命標語。
吳煥先立志工農革命,回到家鄉後主動把自家的田地分給了窮人,燒掉租地契約和債務借據,以謀天下人的幸福為己任。後來他又組織農民協會,一心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中。老鄉們都稱讚青年吳煥先:“破家革命,揭竿而起!”
與毛主席在湖南領導的秋收起義時間相同,吳煥先在湖北也領導了秋收起義。在領導起義時,後來的共和國大將徐海東、大將王樹聲、上將王宏坤都是受吳煥先領導的起義人員。起義失敗後,吳煥先繼續堅持鬥爭,又帶著貧苦農民發動黃麻起義,黃麻起義部隊後來改編成老紅25軍。
1928年5月,他參與領導建立的柴山保根據地成為鄂豫皖蘇區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吳煥先鬧革命是付出了慘重個人代價的,他遭到了國民黨反動當局和土豪劣紳最血腥的報復。早在吳煥先在家分田後不久,當地土匪就殘酷屠殺了吳家人,吳家六口人被滅門,其他吳氏一族也死傷無數。
吳煥先的老母親和妻子開始逃過一劫,可是正在打仗的吳煥先無暇顧及家人,老母親和有孕在身的妻子為了躲避國民黨軍隊和土匪的圍追堵截,都先後不幸離去。對吳煥先本人,國民黨當局則懸賞三千大洋要他的人頭。
吳煥先一家的苦難經歷,正如一句話所說的那樣“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在殘酷的現實中吳煥先沒有被嚇倒,反而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用工農革命的最終勝利為家人們復仇。
在參與建立和擴大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吳煥先後任區委書記、縣委書記,還擔任過鄂豫皖蘇區土地委員會的主席。1931年起,他從地方轉入部隊工作,擔任紅四軍第12師政治部主任,開始與軍旅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別山地區位於國民黨統治的腹地,毗鄰武漢三鎮,國民黨當局在這裡屯集重兵反覆“圍剿”紅軍。在殘酷的戰爭中,吳煥先很快表現出非凡才能,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從一個軍事門外漢成為一個軍政雙全的卓越領導人。
吳煥先的下屬韓先楚上將回憶說:
“吳煥先同志沒有進過軍事學校,但他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勝仗和敗仗中找出經驗教訓,找出新的鬥爭策略。”
吳煥先有膽有識,有理論本領,有工作經驗,既有革命的資歷,又有出色的組織領導和軍事指揮水平,這讓他在鄂豫皖蘇區和紅四方面軍內都有很高的威信,他的名字和形象已形成一種力量,他走到哪裡,哪裡就群情激奮。
張國燾進入鄂豫皖蘇區後,為了全面掌控大權,便藉著“肅反”的名義大肆排斥異己,但是由於吳煥先在鄂豫皖的資歷和威望,以及吳煥先的“歷史清白”,張國燾沒敢動他。
但這種傷筋動骨的肅反,還是讓紅四方面軍實力大損,加之面臨著國民黨軍隊的圍剿,最終張國燾將紅四方面軍帶往更為富庶的川陝,留下日漸萎縮的鄂豫皖根據地和老弱病殘的數千四方面軍將士於不顧。
由於吳煥先足以“威脅”到張國燾的地位,因此張國燾並沒有帶走吳煥先。
吳煥先在哪裡都是幹革命,面對艱難局面,他帶著這些餘部衝破數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並很快重建起了紅軍隊伍。1932年10月,吳煥先將留在湖北黃安的5個團進行整編,重建了紅25軍,吳煥先任軍長。紅四方面軍留在皖西北的紅軍部隊,由廖榮坤、徐海東等組成了紅28軍。
1934年4月,紅25軍與紅28軍合併,仍稱紅25軍,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吳煥先。
由於當時鄂豫皖蘇區革命的特殊性,政治委員是紅軍隊伍最後下定決心者,也就是紅軍的實際負責人。紅25軍能在夾縫中取得生存和發展,作為政委的吳煥先功不可沒,他成為紅25軍的象徵和軍魂級的人物。
紅25軍整編後,轉戰於鄂東北、皖西北地區,不斷給國民黨軍以打擊,並恢復了鄂豫邊部分蘇區,使紅軍有了迴旋立足之地。同時,部隊建設也不斷加強,使指戰員的軍政素質進一步提高。韓先楚、劉震、劉華清等我軍高階將領,都是在這時加入的紅25軍。
我軍著名戰將“旋風司令”韓先楚早期是紅25軍的一名運輸兵,韓先楚戲言自己在“二線部隊當兵”,是吳煥先最早發現了韓先楚是可造之才,將其培養成為一名卓越的軍事指揮官。吳煥先對韓先楚的評價是“唯楚有材,先楚為例”。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舉行常委會議決定:為儲存有生力量,紅25軍向平漢鐵路以西鄂豫邊界的桐柏山區轉移,建立新的蘇區,部隊在行動中對外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
為適應長途轉戰需要,紅25軍進行整編,妥善安置了不能隨軍行動的傷病員。整編後,黨中央派來的程子華同志擔任軍長,徐海東改任副軍長,政治委員仍為吳煥先,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全軍編4個團:第223團、第224團、第225團和手槍團,共2980餘人。11月16日,紅25軍從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戰略轉移。
紅25軍長征的經歷就是一部傳奇,是到達陝北最早的隊伍,是唯一在長征中建立根據地的隊伍,是唯一人員不但沒減少而且有增加的隊伍,但這不是我們本文要敘述的重點。
在紅25軍長征時,曾經面臨一個關鍵決策,而正是吳煥先的決定讓紅25軍有了光明的前途,這個決定的重要性評價怎麼高都不為過。
紅25軍先是進入鄂豫邊界的桐柏山區,隨即又轉戰鄂豫陝邊界,建立鄂豫陝蘇區。1935年5月中旬,原鄂豫陝省委書記徐寶珊病逝,吳煥先代理中共鄂豫陝省委書記,開始黨政軍一肩挑。在領導打退國民黨軍隊的兩次“圍剿”之後,7月份,紅25軍遠端奔襲鄂豫陝三省邊界,威逼西安。就是在這裡,紅25軍從繳獲的國民黨報紙中得悉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的訊息。
紅25軍原屬於紅四方面軍序列,紅25軍大部分同志都同意南下與方面軍主力會合。
但吳煥先透過俘虜口供和報紙獲悉的訊息,判斷兩軍會師後將有北上的動向,事實證明吳煥先的判斷是正確的,中央紅軍果然北上,只不過因為張國燾搞分裂,紅四方面軍主力則走了另外一條路。後來,張國燾另立“中央”,妄圖分裂黨和紅軍。
1935年7月15日,鄂豫陝省委又收到交通員帶來的中共中央數月前發出的檔案。當晚,省委召開會議決定,紅25軍到陝甘蘇區與陝北的紅軍會合,集中力量鞏固陝甘蘇區,配合紅軍主力在西北的行動。
吳煥先的這個決定,不但決定了25軍全軍所有人的命運,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長征的成敗。
我們可以合理假設,如果紅25軍沒有北上,轉而南下與紅四方面會合,紅25軍就只能成為張國燾麾下的“跟班”,有了新資本的張國燾野心和膽子將更大,他另立門戶搞分裂的局面怎麼收場還不一定。
同時,沒有陝北紅軍,就沒有陝北根據地;沒有紅25軍,就穩定不了陝北根據地。紅25軍不去陝北,單單以陝北紅軍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給黨中央準備好一塊可靠的根據地還是兩說。沒有紅25軍後來在陝北的征戰,《大公報》也就不會有相關報道,主席也無法瞭解陝北的情況,也許只能繼續領著隊伍摸索於長征路上艱難地尋找中國革命的最終落腳點。
歷史有時真是環環相扣,這種蝴蝶效應隱藏著無數的可能與變數。
紅25軍北上這個決定,雖然是鄂豫陝省和紅25軍的集體決定,但是吳煥先絕對是首功。因為當時吳煥先不但代理著鄂豫陝省委書記,還是紅25軍政治委員,在這支隊伍裡他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紅25軍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當時都身受重傷,戴季英、鄭位三雖然後來地位很高,但當時一個是參謀長、一個是政治部主任,這種事關全軍命運的重大決定,戴、鄭二人只能是提供建議,最終的決定還是由吳煥先作出的。
幾十年後,韓先楚在紀念吳煥先的座談會上說:“政委的決定,挽救了紅25軍,也挽救了我們所有人。”這就是明證。
如果沒有吳煥先在歷史關鍵時刻做出的明智抉擇,未來中國革命的歷史能否以我們所熟知的面貌呈現,確實存在很大的變數。說吳煥先為紅25軍選擇了一條正確的前進道路,並最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長征的成敗,並不為過。
現在很多軍迷都將紅25軍長征的功績算到徐海東身上,這種捧殺對徐海東大將是不公平的。
徐海東的主要功績在於鞏固和擴大陝北根據地,為黨中央提供了一個穩定可靠的落腳點,並在中央紅軍最艱難時刻給予五千大洋支援,而當時,吳煥先已經不幸犧牲了。徐海東的歷史功勳雖然很大,但最重要的時期是到達陝北以後。長征時期紅25軍的這些功績,都是與吳煥先的領導分不開的。
1935年7月16日,紅25軍出發北上。8月21日,部隊在甘肅平涼涇川縣以西的四坡村遭遇國民黨軍隊襲擊,吳煥先在戰鬥中犧牲,年僅28歲,所遺職務由徐海東兼任。9月7日,中共鄂豫陝省委決定,程子華代理省委書記兼紅25軍政治委員,徐海東任紅25軍軍長。
9月16日,紅25軍與西北紅軍第26、第27軍在延川縣永坪鎮勝利會師。至此,紅25軍歷時10個月、途經4個省的長征勝利結束。
紅25軍的長征,吳煥先的功績是巨大的,他的犧牲也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損失。
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有很多部隊都是從這支傳奇的紅25軍發展起來的,如我軍王牌部隊第39軍。和紅25軍有淵源的部隊太多太多,使其成為我軍著名的“種子部隊”之一。
吳煥先是黃麻起義的領導人之一,鄂豫皖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紅25軍為我黨我軍培養了大批優秀戰將和幹部,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吳煥先也可以視為我軍建軍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人們為尊者諱,迴避了很多歷史,而吳煥先的歷史地位,是嚴重被低估了的。按對我黨革命貢獻來講,如果徐海東、王樹聲可以授大將,吳煥先如果活著,授元帥一點也不為過!
1980年,韓先楚上將撰寫了一篇回憶錄《回憶紅25軍政治委員吳煥先同志》,他由衷地感嘆道:政委要活著,“那不得了!”
吳煥先犧牲後,屍體被紅軍安葬。韓先楚在回憶時寫道:
“我們抬著煥先同志的遺體渡過涇河,當晚就買來一口油漆棺材,把他掩埋在隴東高原。”
可紅軍離開後,吳煥先的屍體被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國民黨軍羞辱,遺骸不知去向。
1985年,在吳煥先犧牲50週年前夕,徐向前元帥為這位老部下題詞:“赤膽忠心,英勇善戰”。2009年,吳煥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吳煥先全家很多人因為革命而被害,吳煥先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後代。
吳煥先四弟的大兒子吳世治在家譜上被過繼到吳煥先名下,成為吳煥先的繼子。逢年過節,他都要燒香祭拜,到衣冠冢前給吳煥先磕頭,以此祭奠這位中國革命的功臣、這位他從未謀面的偉大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