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武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英偉達除了針對自動駕駛的DRIVE AV全套協議棧還有針對座艙的DRIVE IX全套協議棧,以前英偉達只是單純地販賣晶片,並且DRIVE IX是從針對自動駕駛的Orin晶片開始,也包括之前的Parker和Xavier。Orin如果只做智慧駕駛,出貨量肯定非常低,遠不能收回研發成本,座艙領域的出貨量會遠高於智慧駕駛。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英偉達提供全套演算法,包括障礙物識別、路徑規劃、行為決策、執行策略、定位、地圖流製造、自動泊車,還有底層軟體系統,內含了QNX的驅動,CUDA生態系統等等。現在不僅是自動駕駛部分,Orin開發平臺還全面進軍座艙即DRIVE IX,囊括了駕駛員狀態監測、AR HUD、泊車視覺化、NLP自然語音識別、虛擬機器、電子倒車鏡後視鏡等。並且英偉達野心不止L3/L4,新一代開發平臺也涵蓋了L2。
英偉達IX的注意力監測,附帶有語音提示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英偉達Confidence View信心檢視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英偉達眼球追蹤技術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臉部識別進入車輛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2020年11月,英偉達與現代宣佈達成合作協議,在座艙領域全面合作。雙方的第一個作品就是現代高階品牌的第一輛電動車GV60,實際兩者早在2019年就開始合作了。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GV60是一款令人驚豔的電動車,2020年9月底正式全球釋出,這也是全球第一輛無線充電量產車輛,預計2022年下半年量產。雖然GV60和現代 Ioniq 5 、起亞 EV6,都是基於E-GMP這一平臺開發的,但只有GV60具備無線充電功能,不過無線充電只能在韓國本土使用。一個面部識別攝像頭隱藏在B柱,您只需走到它面前,指示燈就會亮起,表明它正在讀取您的臉部。一旦您透過驗證,門就會解鎖。作為預防措施,它需要第二次身份驗證才能真正啟動汽車。它以中央控制檯上的指紋感測器的形式出現。GV60的其他特色還包括800伏特充電系統,可以在18分鐘內從10%充電到80%,電池容量為77.4KW,WLTP標準續航為451公里。
換擋處的水晶球設計非常新穎,讓人眼前一亮。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座艙方面,GV60的座艙被現代稱之為Connected Car Integrated Cockpit即CCIC,無縫連線儀表、中控、HUD、電子倒車鏡。CCIC應該使用了QNX的虛擬機器,一套硬體拖動中控、儀表和兩個電子倒車鏡。儀表和中控的尺寸都是12.3英寸,與寶馬旗艦iX的座艙設計頗為近似。
車機體積頗大。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拆開表面一層PCB,實際下面還有一片PCB。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主PCB版正面,英偉達的標記非常醒目,SoC可能是英偉達的Xavier,也可能是Orin的座艙版。SoC周邊4個LPDDR,一個三星的UFS,背面還有一個Spansion的NOR Flash。左邊那個大的晶片可能是博通的乙太網交換機。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主機板背面,外圍的設計非常類似賓士NTG7的設計,最左邊是兩路影片輸出,透過MAX92936的GMSL做解序列,這是顆特別的晶片,不是美信的常規產品,賓士也有使用,一路輸出到中控屏,另一路將中控屏的內容投射到儀表顯示屏。再左邊可能是一個4路全景攝像頭輸入,連線了一個GMSL解序列晶片。再左邊兩路聯結器連在一個解序列上,推測可能是儀表影片輸出,再左邊是駕駛員行為監測攝像頭輸入,解序列是MAX96312,也是屬於非標準產品。再左邊可能是A2B音訊匯流排聯結器,由一顆瑞昱的A2B音訊匯流排晶片連線,最右邊可能是一顆PHY。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電源板正面,中間靠右的晶片可能是MCU,中間靠左靠上的可能是音訊DSP晶片。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電源板背面,左邊可能是衛星收音晶片,右邊是常規AM/FM/DAB收音晶片。
隨著座艙軟體系統越來越複雜,常規的Tier1顯得力不從心,英偉達和高通等巨頭開始進入此領域,對傳統車機廠家來說這是個嚴峻的挑戰,畢竟車機硬體的利潤微薄。
更多佐思報告
報告訂購及合作請私信小編:
佐思 2021年研究報告撰寫計劃
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全景圖(2021年9月版)
主機廠自動駕駛 |
汽車視覺(上) |
高精度地圖 |
商用車自動駕駛 |
汽車視覺(下) |
高精度定位 |
低速自動駕駛 |
汽車模擬(上) |
OEM資訊保安 |
ADAS與自動駕駛Tier1 |
汽車模擬(下) |
汽車閘道器 |
汽車與域控制器 |
毫米波雷達 |
APA與AVP |
域控制器排名分析 |
車用鐳射雷達 |
駕駛員監測 |
鐳射和毫米波雷達排名 |
車用超聲波雷達 |
紅外夜視 |
E/E架構 |
Radar拆解 |
車載語音 |
汽車分時租賃 |
充電基礎設施 |
人機互動 |
共享出行及自動駕駛 |
汽車電機控制器 |
L4自動駕駛 |
EV熱管理系統 |
混合動力報告 |
L2自動駕駛 |
汽車功率電子 |
汽車PCB研究 |
燃料電池 |
無線通訊模組 |
汽車IGBT |
汽車作業系統 |
汽車5G |
汽車線束 |
線控底盤 |
合資品牌車聯網 |
V2X和車路協同 |
轉向系統 |
自主品牌車聯網 |
路側智慧感知 |
模組化報告 |
商用車車聯網 |
汽車智慧座艙 |
車載顯示 |
商用車ADAS |
座艙多屏與聯屏 |
智慧後視鏡 |
Tier1智慧座艙(上) |
智慧座艙設計 |
汽車照明 |
Tier1智慧座艙(下) |
座艙SOC |
汽車座椅 |
汽車數字鑰匙 |
TSP廠商及產品 |
戴姆勒新四化 |
汽車雲服務平臺 |
OTA研究 |
特斯拉新四化 |
AUTOSAR軟體 |
專用車自動駕駛 |
華為新四化 |
軟體定義汽車 |
農機自動駕駛 |
比亞迪新四化 |
智慧汽車個性化 |
港口自動駕駛 |
大眾新四化 |
智慧停車研究 |
礦山自動駕駛 |
四維圖新新四化 |
智慧網聯和自動駕駛基地 |
無人接駁車 |
新勢力Top4 |
自動駕駛法規 |
自動駕駛重卡 |
飛行汽車 |
T-Box市場研究 |
Waymo智慧網聯佈局 |
ADAS/AD主控晶片 |
T-Box排名分析 |
HUD行業研究 |
汽車MCU研究 |
乘用車攝像頭季報 |
ADAS資料年報 |
感測器晶片 |
汽車鎂合金壓鑄 |
「佐思研究月報」
ADAS/智慧汽車月報 | 汽車座艙電子月報 | 汽車視覺和汽車雷達月報 | 電池、電機、電控月報 | 車載資訊系統月報 | 乘用車ACC資料月報 | 前視資料月報 | HUD月報 | AEB月報 | APA資料月報 | LKS資料月報 | 前雷達資料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