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現在都開始用藍芽耳機了。木樨看了一些藍芽耳機的測評,主要維度就是延時,續航,音質,外觀及重量。但是有線耳機則大部分主要講做工,音質。而且很多發燒友都是使用的有線耳機。這是為什麼呢?從測評博主的測評點上就可以看出,因為有線耳機不存在延時(可忽略)的問題同時傳輸的資訊穩定,速度快。能夠最大程度的地還原原來的聲音。而藍芽傳輸則存在編碼解碼的問題。
扯一個題外話,木樨曾經希望汽車也可以定製,比如我需要多大發動機,什麼造型,前驅還是後驅或四驅,大燈什麼樣等等,我只需要自己選好相關的零件然後工廠幫我把車拼接好就好了,沒想到這個想法先在耳機上見到了。今天同大家分享的則是小蝙蝠的撕馬·巴特-普羅託1.0 模組化耳機。不過這是木樨的第二款小蝙蝠耳機。
多單元模組多種組合且升級簡單
木樨第一次見到有線耳機是一條最多需要自己裝一下耳帽。而這款模組化耳機卻把耳機的構造分得很細。比如:傳輸線、發聲單元、腔體、耳帽、高音阻尼、低音阻尼六個部分。
這六個部分都是可以購買到其他配件替換的。而且採用標準介面,替換的元件只需要插入介面安放至對應的位置即可。為了更好地開啟艙蓋、更換髮聲單元模組以及阻尼模組,廠家專門配了一把金屬的小夾子。使用夾子能夠使得我們操作的時候能夠更加精準地安放所需的模組。
高品質模組,動聽音質
小蝙蝠這套撕馬·巴特-普羅託1.0的DIY耳機,之所以稱之為一套,是因為包裝裡面的配件完備,能夠組成一副耳機,且有不同特點的配件更換。‘
AB腔聲學結構
當我們戴上耳機別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耳機的腔體也就是外觀。目前大部分TWS耳機為了防水腔體都較為圓潤且儘可能地少有開口,通常僅耳塞處有一個發聲口。這款proto1.0耳機採用的則是這種穩定高效的A/B腔。
腔體分為兩部分,腔體和後透氣腔蓋。而發聲單元則將整個腔體內部空間分為了AB兩個小空間。為了保證鼓膜振動不受影響。後腔透氣蓋上有專門的透氣孔,在腔體上也有洩氣孔。
自定義調教
木樨說配件有多的,咋一看大家可能只是覺得顏色多好看(這是木樨第一眼的感受),但是你細品之下就會覺得僅僅是好看站不住腳。因為安裝多餘配件的位置,當戴上耳機後別人和自己都是看不見的。因此顏色只是為了標註東西不同。而這些不同顏色的元件名字就是低音控制阻尼器和高音控制阻尼器。透過更換阻尼器,會使得A/B腔透氣的效率不一樣,從而對發聲單元鼓膜的振動的時候產生影響。
同時高頻阻尼也避免發出的聲音讓人覺得刺耳。
官方為我們準備了一個高音控制阻尼(藍色)和三個低音控制阻尼(金色、紅色、銀色)為了避免新手不看說明書,高音和低音的阻尼位置是不能互換的因此不會裝錯。為了保證安裝的牢固不易脫落且保證氣密性,每個阻尼器上都有一圈橡膠圈。
可更換髮聲單元
發聲單元往往決定了一款耳機的上限。可能有很多小夥伴要問了為什麼要換。因為不同的發聲單元有不同的特點,發聲單元有大小不同、振膜不同、電阻不同還有動圈和動鐵的區別。但是這部分DIY難度很大,因此廠家為我們準備了一副用於更換的單元模組。
預設的發聲單元木樨認為也是很不錯的。10mm的發聲單元採用了鍍鈦的膜片,低音下潛同時又有足夠的力量衝擊耳膜,中音柔和自然而高音也有豐富的細節,尤其是安裝了高頻阻尼控制器,高音也不會覺得刺耳。
標準連線線
大家可能聽過播放器的聲音跟用什麼電有關:水電聲音偏冷,火電聲音偏暖,核電聲音偏硬,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光電穿透悅耳,呼倫貝爾草原的風電乾淨醇厚。雖然播放的聲音怎麼樣跟電怎麼產生的沒關係,但是跟怎麼來的卻有一定關係。比如傳輸用的電線的材料,粗細,纏繞方式,都會影響喇叭最終的效果。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木樨這款耳機的線束,是四根纏繞在一起的。為什麼這麼做呢,主要是提高抗干擾能力。耳機介面採用了標準介面也方便我們後續升級。
分享一下用附贈發聲單元和預設單元聽《渡口》的區別
蔡琴的渡口,前奏中用到的樂器有吉他、梆子、鼓聲。用預設的單元木樨感覺梆子的聲音離我們比較遠,先發聲的位置在右上角的位置,然後是左邊發聲,這樣重複。鼓聲比較渾厚,同時伴隨有鼓敲擊後的餘震,鼓聲的位置是在正前方。當吉他響起後,感覺吉他是在較近的位置,在耳朵兩側,撥絃的聲音很清脆。使用附贈的發聲單元,木樨覺得樂器的位置要挨的近一些,鼓聲沒有預設單元的渾厚。但是吉他的部分要更加清楚。
沒有一款完美的耳機只有適合自己的耳機
一款耳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人,也不可能適合聽所有的音樂,有人喜歡低音,有人喜歡高音,有人喜歡爵士有人喜歡民謠。但是有些耳機低音下沉到位且有力,有一些高音細節清晰。這些目前都是不可兼得的。木樨認為這也是DIY耳機的美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配件。而小蝙蝠則將這一切標準化,自己買好配件拼接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