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從本質上來講,就是要針對這個“炒”字,國家不是要讓房地產市場崩盤,而是要限制過度流動,在中國限制流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行政手段,限買限賣來抑制它的流動性,拉長持有的時間週期。
若干年後交房的新房是遠期房期貨,而二手房是現房類似於現貨。期貨和現貨之間的價格實際上有的時候是正向關聯的。炒房客原則上來講兩頭都會炒,就會出現二手房漲完漲新房,房子出來就搶空,搶空了以後新房價格漲,二手房價格再跟著漲,核心的龍頭拽著所有的房子漲,這就是一個標準的正向反饋。
去庫存的時候呢,本質上來講就是限制居民持有過多的現貨,也就是二手房這其實就是限購。如果自己有錢,原則上想買多少買多少,但如果是用了槓桿資金的話,那不但限制你買房的數量,還要限制貸款,限制資金和槓桿。
那未來二手房市場上能不能進行限價呢?可以!比如這套房子政府公開指導價500萬,那可不可以跟買家達成800萬的交易呢?當然可以,到房管成交的時候,按照房管備案交500萬,剩下的300萬買賣家手頭的畫,這時候這畫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實際上,沒有限價的時候,市場也會自動尋找類似的交易機制。
政府限制價格實際上是給金融機構看的,房產評估大概就是500萬,打個折扣,然後比如六折、七折,這300多萬錢弄出來可能要付給賣家,另外的300萬是那個畫,那這個錢銀行的帳,政府的賬上,是不核算的,所以這300萬是不可能有槓桿的,慢慢就把槓桿率給壓下來了,那槓桿率壓下來了以後,二手房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就會慢慢的浮出來。
對於一手房的限價政策,本質上來講有幾個目的:
第一,ta要打擊的是開發商
很多人都說中國的房價上漲,本質上是土地價格上漲導致的,把問題直至政府部門卻把房地產開發商的包給撇得乾乾淨淨,但是,對政府而言,土地儲備收購、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錢真金白銀砸錢的,其實政府賣地也好,這個土地財政也好,它本質上來講是用於投入了這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個人是提前交了稅以後去享受這個城市的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
那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來講,房地產的暴利肯定是源自於槓桿,說起來好像很大的成本比例是被政府拿走了,但政府拿走的,有支出最終還是用於老百姓的。房地產開發商可是站在政府肩膀拿走的是真金白銀,那否則的話一個沒有公共設施的這個地方,蓋幾個樓肯定也沒人去買吧。所以,對房地產企業的金融槓桿肯定是要去的,逐漸的降低它的融資槓桿率,加快住房回收。
第二,限價,由政府來指導價格。
這樣的做法會導致新房和二手房之間巨大的價差,這個價差就是我們說會出現套利的,相當於壓住了遠期房價,但是現在的這個現貨價格仍然很高,於是產生差價,生成所謂的套利盤。
現在開出一個新盤,基本上都是日光萬人搶,這有點像證券市場的打新,因為所有人都認為打新可以一定有錢賺,所以有了這個資格,都會想我為什麼不去打呢?可以套利啊,但是一旦有了這個念頭,可能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剛需了。
所謂的新房新盤光房本兒到手入住一般入住就要等兩三年,真的是剛需嗎?比如娃眼瞅就要升學了的話,那麼這類房子能派上用場麼?但人性使然,新房二手房這麼大價差,按照歷史經驗猜測一旦買到,可以賺幾百萬,誰不心動?所以說,很多人可能本質上來講,先不管他剛需或不剛需,只要ta有一個這樣的條件,ta可能第一件事情想到的就會去套利。
投機客們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比如說你沒有資金問題的話,和股票配資一樣,加槓桿墊資盤,這套邏輯也有人放到房地產市場上,新房打新也有人墊資讓你去做套利,不但給你墊資,還提供一條龍規則,籤代持協議,籤租賃協議,籤借款協議,這三個協議一鎖鎖死。
通常這種情況下去打新去賺個價差,重要風險其實就是流動性,對於政府一定是嚴控的,你能想到的一切繞開的方法後頭就會不斷以打補丁的方式去修補。
這個時候出來資格限購比如說一個家庭只許買一套房,那就離婚,那幾年假離婚的資料異常、法拍房資料異常。因為不用受限購的條款的約束,所以法拍房又火了一段時間,而法拍的漏洞很快也給補上了,再然後玩法律上的條款,玩贈予,剛看上海剛出一政策針對房產贈予的事情也在打補丁,這個只要有一個地方打了補丁很多的各政府都會跟著學,不斷要去試探政府的底線原則上只會帶來更緊的政策應對。
監管部門也要動手了,市場監督部門、住房部門、住建部門、銀行都要一起行動,所以需要一個大的統籌規劃,隨著不斷打補丁,以後基本上套利空間就是越來越短的。
有人說針對房地產最好的政策是馬上出的房產稅等等,房產稅肯定會出但如果沒有前面這些政策去做干預,但靠房產稅能不能解決問題呢?也不能,目前地產業到了大而不倒的地步,解決方法是一套大的組合拳,絕不是單一依靠某一兩個政策。
房地產的最優資產的特徵已經在逐漸消退了,最好房地產在中國可能就要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公共事業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