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部國漫誕生的背後故事
這兩年國漫連連爆發,從《大聖歸來》9億票房開始,到美感炸裂的《大魚海棠》,再到票房49億的《哪吒》,“國漫崛起”的歡呼不絕於耳。
其實這是一個相當不嚴謹的說法,六十年前,中國動漫曾是迪士尼唯一的對手,我們甚至深刻的影響了手冢治虫、宮崎駿、鳥山明等。
日本動漫的開天闢地者,宮崎駿更是將中國視為心中的聖殿,這段歷史再不說,就真的要被人忘記了。
中國動畫之父萬籟鳴,1900年出生在南京一個小商人家庭,底下還有三個弟弟,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
萬籟鳴六歲時家裡破產,萬家不得不每日典當傢什為生,當鋪旁邊有個給死者畫畫的畫師,萬籟鳴每次去買東西,都會被情不自禁的吸引過去,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
在萬籟鳴的影響下,三個弟弟也喜歡上了美術,但父親非常反對兒子們的愛好,他撕掉了孩子們的畫稿,將萬籟鳴狠揍了一頓,說:“你要一輩子當個給死人畫畫的嗎?”
所幸萬籟鳴的母親是個開明的人,她默默支援著兒子們,為他們打掩護,偷偷給油燈里加油,讓他們習畫到深夜,四處蒐羅古代名人畫譜供他們賞析。
萬籟鳴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說:“當時光已經過去七十多年,回憶往事,我仍舊對我的母親懷著無限的尊敬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1918年萬籟鳴來到上海,這時發生了兩件讓他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事。
第一件是他在租界時,被一個喝醉了的外國水手摘掉帽子調戲,他去求救,兩個印度巡警反而把他打了一頓。
第二件是他在電影院第一次看到了一段八分鐘的動畫片,這種和皮影有些類似的藝術形式,極大地震撼了他的心靈。
當天回家和弟弟們說:“外國人能做出來動畫,中國人也可以。”
他們租了一間7平米的小屋,買了一臺二手相機,白天上班,晚上聚在一起研究。
動畫製作是不傳之秘,萬籟鳴翻遍了上海市大大小小的圖書館,和所有報刊,也沒有找到一丁點有用的資料。
圖書館的管理員看不下去,勸他不要再白費精力。
萬家兄弟不甘心,夏天打著赤膊在密不通風的房間通宵達旦地鑽研,蚊子叮的包像長了紅疹遍佈全身。
最後在皮影戲中得到啟發,四年後製作出中國第一部動畫短片《大鬧畫室》,中國動畫終於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1932年,戰火波及到這間小小的工作室,萬籟鳴一夜醒來,14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他們搬進租界,第二年創作出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1938年,世界上第一部長動畫《白雪公主》全球上映,為迪士尼帶來了4億美元的收入。
萬籟鳴大受震撼,同時暗暗較勁,中國也必須有這樣一部動畫片。
兩年後他做出了《鐵扇公主》,這一年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散播各種投降論,企圖瓦解中國人民的鬥志。
風雨飄搖,時局晦暗,侵略者的鐵蹄將中華民族逼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萬籟鳴做了隱喻十分明顯的改編,用一打架就要回高老莊的豬八戒諷刺投降派,把牛魔王比作日軍,師徒四人同心協力打敗牛魔王的劇情,旨在號召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抵抗外敵。
原字幕中還有一句:“人民大眾起來爭取最後的勝利”,但在上映時被剪掉了。
《鐵扇公主》一問世就引發巨大轟動,出口到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多個國家。
一位日本的小說家說道:“我們這些抱著輕視的眼光去看這部中國動畫片的人全都目瞪口呆,這是一部體現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的日軍遭到了中國人民齊心協力的痛擊,這部影片的意圖是一清二楚的。”
當時還是醫生的手冢治虫也是因為看了《鐵扇公主》,扔下手術刀走上了動畫創作之路。
後來他創作出《鐵臂阿童木》,被日本人奉為漫畫之神。
不過這部動漫的遺憾也很明顯,因為受迪士尼的影響,孫悟空的造型和米老鼠很像,萬籟鳴因此很想做出一個符合中國審美的孫悟空,但這個夢想被現實擱淺了。
1937年,上海淪為孤島,萬籟鳴和弟弟們逃難到香港,身邊追隨的人為了維持生計,紛紛扔下畫筆當起了公共汽車售票員和苦工。
萬籟鳴心如枯槁,他以為自己再也拿不起畫筆了,直到新中國成立,“平地一聲春雷,祖國的解放使我死水般的心情頓起了波瀾,那可真是絕處逢生啊。”
1954年,已經54歲的萬籟鳴回到美影廠,後來轟動世界的《大鬧天宮》被提上日程。
二、國漫輝煌的那些年
這個世界上存在一部完美的動畫片嗎?存在!
在六十年前的中國,它叫《大鬧天宮》。
為了深刻還原《西遊記》的故事性和文學性,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傾全廠之力,為萬籟鳴調來了當時國內最強的班底,已經退休的國畫大師張光宇出山負責造型設計。
負責背景設計的主創人員在寒冬臘月,踏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寺院,這才有了影片中巍峨華麗的凌霄殿,仙女的造型來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畫,片中的打戲動作則根據京劇改良,被稱為南猴王的武生鄭法詳給大家上課。
每個主創人員都要跟著學,然後對著鏡子畫猴,114分鐘的影片足足畫了兩年,10分鐘的畫面就需要7000到一萬張原畫,已經60多歲的導演萬籟鳴天天伏案工作到深夜。
畫面美是一方面,更深層次的美來自該片的思想:孫悟空和玉帝是兩個迥然不同的領導,前者樂觀、善良、愛護猴群,後者狡詐、虛榮、戀棧權力。
孫悟空不以統治者自居,而是和眾猴“合契同情”,玉帝的權力則建立在壓迫之上,這是一場人權對神授的挑戰,一場民主對封建的挑戰。
1964年《大鬧天宮》上映,立刻引發震動,被44個國家和地區引進,法國公映一個月,觀影人數超十萬人。
1978年,在倫敦電影節上拿到含金量極高的最佳影片獎,《世界報》稱讚它“既具有迪士尼動畫的美感,藝術造型又是迪士尼做不到的”。
《綜藝》週報說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動畫,美聯社更直接:“美國永遠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動畫”。
1988年已經癌症晚期的日本動漫之父手冢治虫,抓緊時間來到中國,拜訪萬籟鳴,他在偶像面前興奮得像個孩子,“我是看了您的作品才走上這條路的”。
次年他在工作室離世,自傳性質的漫畫作品《我與孫悟空》完成大半。1984年,鳥山明在《大鬧天宮》中得到靈感創造《七龍珠》,2001年 比爾蓋茨向美影廠支付了一筆設計費,“聘請”孫悟空出任Windows xp 系統中的office助手。
可以說在《大鬧天宮》之後,美影廠成為和迪士尼齊驅並駕的世界級動畫夢工廠,國際上甚至出現了“中國動畫學派”,那是國漫創作者最好的年代。
計劃經濟,統購統銷,國家兜底,佳片頻出,一部50分鐘的《九色鹿》,兩位畫師在敦煌莫高窟臨摹了兩年的壁畫,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至今仍是東方美學中,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它讓齊白石的蝦活了過來,也讓宮崎駿將美影廠視為聖堂,同一時期的《神筆馬良》《雪孩子》,是送給孩子們的童話。
《天書奇譚》說了一箇中國式普羅米修斯的故事,《葫蘆娃》其實暗含了大量的隱喻,能力出眾的人掉進錢眼(力大無窮的大娃),再明辨是非的人也會被歪風邪氣矇蔽雙眼 (千里眼二娃),剛正不阿就給你穿小鞋(金剛不壞的三娃),《哪吒鬧海》則是對父權的重新解構。
當時全世界都認為,中國動畫是能和好萊塢電影抗衡的文化潮流,但誰都沒想到,變故來得這麼快。
三、“牢籠”中的國漫
1984年,宮崎駿完成《風之谷》,他如願獲得了來中國參觀的獎勵。
彼時的中國美影廠是他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他特意準備了《風之谷》的膠捲作為禮物,他已經在收集反戰素材,希望以後能在中國取景拍攝。
可就當他滿懷熱情地來到美影廠後,領導們卻對這些毫不關心,一個勁地問他,原畫一張多少錢,一秒鐘多少錢,計件報酬怎麼算。
宮崎駿心生厭惡,回國後對這次中國之旅閉口不談,他的聖殿崩塌了。
第一部引進中國的日本動漫是《鐵臂阿童木》,1990年《灌籃高手》《龍珠》《聖鬥士星矢》《美少女戰士》等日漫,相繼透過稽核傳入中國。
本來日漫對國漫無甚威脅,但國企改革的浪潮已經波及到美影廠,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統購統銷取消,美影廠需要自行解決溫飽,純粹的藝術不得不向商業低頭。
同樣在90年,美日兩國的漫畫公司,紛紛在我國深圳等地建立動畫加工廠,開出幾千到上萬的高薪,四處網羅人才。
與之相比,美影廠的月薪才200元,動畫人才頃刻間大量流失,所以《黑貓警長》五集之後就沒了下文,所以那些年國漫產量銳減。
不過也不是沒有人在堅守,1994年鄭淵潔編劇的《魔方大廈》上映。
結果因為對社會現象隱喻深刻,被大量家長投訴,26集刪減到10集,倉促離場,從此也給國人留下“動漫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偏見。
直到如今,國漫依舊沒能掙脫出這個牢籠。
97年萬籟鳴去世,05年,《喜羊羊與灰太狼》接過復興國漫的重擔,卻因為一起誣告案,一蹶不振。
12年《熊出沒》站了出來,又因為暴力問題被一些家長質疑,不得不整改。
《魁拔》《大聖》《白蛇》《青蛇》,這兩年高口碑的動畫作品湧現不少,但默默說句冒犯點的話,大部分作品都是披著中國的外衣講別人的故事,迪士尼的風格你一定能一眼看出,但國漫和日漫的人物設定卻越來越雷同。
《魁拔》裡隨處可見《火影》的影響,《大聖歸來》是個標準的日式少年熱血故事:孤獨的主角邂逅開朗的夥伴,隨後在一場場冒險中增進友誼,最後目睹夥伴被害,在巨大的悲憤中突破實力幹掉大boss,全劇終。
你甚至把這個故事模型帶到漫威的電影裡也成立,所以我說它是一部西化的東方漫畫。
它不像《大鬧天宮》那樣,能高度還原原著的故事核心,《大魚海棠》撇開美學設計不談,也不過說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愛情故事。
我們好像在追求畫面精美的路上越走越遠,卻始終遊離在中國文化的外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