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百年光輝歷程,孕育了中國革命、哺育了黨和人民軍隊的老區蘇區,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中央蘇區,又稱中央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領導著全國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
廣東是中國大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重要區域。據統計,廣東省被認定屬於中央蘇區縣範圍的縣(市、區)共有11個,其中梅州全屬中央蘇區範圍。
廣東省被認定屬於中央蘇區縣範圍的縣(市、區)共有11個
廣東原中央蘇區與中央蘇區是何關係?在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年代,廣東原中央蘇區又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蘇區多建立在幾個縣交界處
廣東原中央蘇區縣,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中央蘇區縣的存在,不僅促進了廣東革命的發展,也為中央蘇區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中共東江革命委員會、紅二師師部舊址(百慶樓)。 圖片源自惠州釋出
1927年4月,廣東區委成立東江特別委員會,指導全省的黨務、政治、軍事工作,成為開創和領導廣東東江地區革命鬥爭的領導核心。在東江特別委員會的領導下,廣東的中央蘇區縣範圍的豐順、梅縣、五華等地爆發了一系列起義,並建立了革命政權,為探索武裝奪取政權、建立根據地提供了有益借鑑。
八七會議以後,廣東省委積極貫徹八七會議決定,到1928年1月,廣東各地先後進行了28次規模較大的起義。
在轟轟烈烈的武裝起義影響下,廣東各地普遍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形成了武裝建立蘇維埃政權的高潮,武裝割據的區域不斷擴大,廣東原中央蘇區開始形成。
廣東原中央蘇區的建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依靠自己建立起來的,一類是依靠中央蘇區的軍事力量和本地黨組織和武裝相結合建立起來的。
大多數的蘇區都建立在幾個縣的交界處,甚至幾省的交界處。這主要是因為一個縣的鬥爭力量有限,需要聯合起來進行鬥爭;此外,這些縣在地理位置上很近,民風習俗語言差別不大,有利於互相之間的聯合鬥爭。加之有統一的上級領導,使得幾個縣的聯合鬥爭成為可能。
廣東原中央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開創較早、範圍較大、堅持時間較長的一塊革命根據地。在廣東原中央蘇區的全盛時期,它領導著擁有正規軍約3000人的紅十一軍和約200萬的蘇區人口,根據地範圍遍及粵東地區20多個縣市,並發展到福建和江西南部。
為中央蘇區運送醫藥等緊缺物資
廣東原中央蘇區的建立,不僅在軍事上為中央蘇區提供了堅實的南部屏障,還為中央蘇區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並且成為中央蘇區對外溝通聯絡的“橋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廣東對中央蘇區腹地的支援,主要體現在東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貢獻上。在中央紅軍進行的幾次反“圍剿”期間,東江革命根據地軍民牽制了廣東國民黨軍隊幾個師的兵力,減輕了中央紅軍的軍事壓力。
惠州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 圖片源自南方+
此外,東江革命根據地還發揮著“中轉站”的作用。為了溝通中共中央與中央蘇區的聯絡,1930年秋,由周恩來領導的中共中央交通局在中共廣東省委(駐香港)和東江特委的協助和配合下,開闢了一條由上海—香港—汕頭—大埔—中央蘇區的紅色秘密交通線。
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中站舊址。 圖片源自南方+
秘密交通線除了日常大量地傳遞各類檔案外,還安全護送了包括周恩來、劉少奇等200多名黨和紅軍的領導人。同時,交通線為中央蘇區輸送了大量的軍用物資、醫藥、食鹽等緊缺物資,為上海黨中央和中央蘇區傳遞了各種政治和軍事情報,有力支援了中央蘇區的鬥爭。
據資料記載,當時,龍川幾乎每天有百十擔食鹽,分四路從細坳、和平等處,機智避開國民黨反動當局關卡嚴查運往贛南,一度呈現“十萬挑夫上贛南”的動人景況。
在長達8年多的血與火的鬥爭實踐中,廣東原中央蘇區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黨、政、軍領導骨幹。他們中的許多人先後進入中央蘇區,並擔任重要幹部。
從大革命失敗後開始建立,到1935年夏喪失,廣東原中央蘇區的軍民經歷了長達8年多的極為艱辛、曲折複雜的英勇鬥爭,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開創較早、範圍較大、堅持時間較長的一塊革命根據地。
【參考資料】
1.楊建偉:《廣東對中央蘇區和留守紅軍的支撐》
2.魏法譜:《廣東中央蘇區與中央蘇區關係探析》
【聯合出品】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南方日報
【記者】汪祥波 實習生 龐成
【黨史精讀欄目主持人】王聰 張麗紅 畢亞娜
【作者】 汪祥波
黨史精讀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