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春香
說到夏文化,自然繞不過洛陽二里頭文化。“最早的中國”的提法,將二里頭推向世界,家喻戶曉。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河南,還有一個“新砦期”文化,學界一般認為比著名的二里頭文化還要早,是更早期的夏文化。
“新砦期”的確存在
近年來在探討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形成這一重大學術課題時,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已經成為主流認識,但對於何為早期夏文化,有沒有比二里頭文化更早的夏文化等問題,學術界爭論不一。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到新密新砦遺址,繼續尋找“夏的軌跡”。
新砦新一輪考古發掘正在進行
在一片玉米地裡,考古人員正在忙碌的工作。這裡正在進行新砦遺址更大範圍的新一輪鑽探工作。幾名工作人員排成一排,每人手拿一個長長的洛陽鏟,先是用力地向地下插去,再挺直向上拔出,仔細觀察鏟子帶出來的泥土。雖然還不到早上八點,但烈日已經當頭,工作人員揮汗如雨,在深埋的土層中尋找著歷史的蛛絲馬跡。
“天太熱,我們早上五點就上工了。”新砦遺址考古工地負責人耿廣響快步走了過來,把我們帶到了考古隊辦公室。
針對我們的疑問,耿廣響說,以嵩山為中心的鄭洛地區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主戰場。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趙芝荃先生已經提出“新砦期”的概念,認為其文化面貌介於龍山文化與二里頭文化之間。但對於此提法,學界看法不一。
1999 -2000年,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新砦遺址重新進行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河南新砦隊領隊趙春青認為,其重要收穫是發掘出王灣三期文化、新砦期遺存和二里頭文化早期遺存的三疊層。並出土各類器物數千件,其中復原陶器達300餘件。最終,從地層關係、器物形制演變、碳十四測年資料等多方面,證明“新砦期”的確存在。如今,考古學界基本認為,“新砦期”文化是比著名的二里頭文化還要早的夏文化。它對於尋找早期夏都遺址、探討夏王朝的誕生以及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砦期”已“五穀豐登”
眾所周知,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穀物農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只有農業經濟的發展才能使人口得以較大規模的聚集。“新砦期”的農業是什麼樣的情況?
“可以這樣說,在新砦期,已經出現了多品種農作物的種植制度,‘五穀豐登’的局面初步形成。”趙春青介紹,在新砦遺址出土的碳化種子中,農作物種子在絕對數量上佔到84.87%。絕對數量由多到少的順序為粟、黍、稻穀、大豆、小麥。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人們以小米等農作物為主,但也已經開始種植稻米。小麥起源於西亞,並透過中亞傳入中國,新砦遺址出土了小麥種子,但數量極少,說明當時小麥已經傳入中國,但還未得到廣泛的種植。
“后羿寒浞代夏”證物管窺
說到新砦期的重要特徵,趙春青說,其中一個就是在這裡發現了東方文化因素。出土的其中一隻3800年前的彩繪陶鳥,明顯區別於中原地區、黃河流域流行的鳥類造型,帶有東部地區考古所見鳥類造型特點,或是當時新砦期居民圖騰崇拜的實物體現,或與文獻記載的“后羿寒浞代夏”時期相當。
有可能是夏啟都城
有專家認為,新砦遺址極有可能是中國考古界苦苦尋找多年的夏代開國之君夏啟的都城。發掘表明,新砦遺址是一座規模宏大、擁有內外三重城壕的夏代早期都邑性質城址。城址內部不僅發現宗廟性質的大型建築,還發現有加工骨器的手工作坊區,出土的遺物數量眾多,做工精美,規格很高,反映出新砦城的重要性質。經碳十四測定,從年代學的角度分析,不排除新砦城始建於夏啟的可能性。
我們關注新砦遺址,在於關注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今天,新砦遺址新一輪的田野工作仍在我們的身邊波瀾不驚地進行著。但洛陽鏟每一次的提起、放下,都有可能帶出一段前所未知的歷史,為我們揭示出一個越來越清晰、真實的中國。
編輯: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