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可謂是:遍地是大王,短暫又輝煌。
五代十國中的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基本就是前者被後者取代的模式。
相比較五代,十國就有點兒亂套了。十國分別是: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個地方政權。
瞬間感覺完犢子了有沒有?為啥會出現這麼多割據政權呢?這事兒還真怨不得這些國家,由於唐朝和五代對地方的管轄力度太差了,導致人家不得不選擇獨立。明擺著可以自己出來單幹,憑什麼要給你打工呢?
一、前蜀,被後唐所滅。
前蜀的建立,純粹是個意外。當時王建因為護佑唐僖宗有功,所以成為了神策軍的將領。按理說這是要平步青雲了,誰曾想唐僖宗是個不靠譜的領導,沒事兒就跑路。
王建也在政治鬥爭中,被貶謫到了四川,成為利州刺史。這個時候王建知道了唐僖宗靠不住了,所以打算投靠割據四川的陳敬瑄。
陳敬瑄卻有點兒忌憚王建,壓根不肯讓他入夥。王建大怒,招募了一堆人馬,一不小心就把西川給打下來了!估計陳敬瑄當時得後悔死,本來可以收為小弟的人,卻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王建拿下西川以後,再接再厲,又把東川給吞併了,順便阻斷了四川和外界的聯絡,還殺掉了宰相的親兵,表示:士兵們餓了,想吃點肉!就這樣嚇跑了宰相韋昭度。很顯然,這位老兄是要自立了!
原本唐昭宗希望王建能平息四川割據勢力,所以才給了他討伐陳敬瑄的權力,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反倒是又扶植起了一個割據勢力。
王建可沒有陳敬瑄那麼猶豫,他逮到機會,果斷稱王。在朱溫滅了唐朝,建立後梁以後。王建壓根不服氣朱溫的領導,索性自己也稱帝,建立了前蜀。
這位老兄佔據了四川,覺得自己跟漢高帝劉邦有點兒像,所以在晚年將國號改成了“大漢”,恐怕是想要和劉邦一樣,從蜀地打出去吧!
可惜前蜀只傳了兩代,在王建的兒子王衍手裡就敗光了。公元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勖滅亡前蜀,前蜀國祚18年。
二、後蜀,後唐大亂下的產物。
後唐莊宗李存勖,前期還算是個英明神武的皇帝,前蜀就是被他給滅了。可是到了後期,這哥們整天沉迷於戲曲當中,完全無法自拔,結果被手下郭從謙發動兵變所殺。
而當初李存勖平定前蜀以後,孟知祥便被任命為劍南西川節度使,負責鎮守成都。如今李存勖被宰了,孟知祥便心生了割據蜀地的想法。
當時後唐明宗李嗣源繼位後,本想安撫一下孟知祥,讓他擔任西川節度使,還冊封他為蜀王。可惜這位老兄壓根就不滿意,沒多久便稱帝建立了後蜀。
孟知祥和他兒子孟昶都是比較能幹的君王,他們在位的三十多年裡,四川相對比較穩定。一直到宋太祖趙匡胤帶兵攻入後蜀,孟昶才選擇了投降。後蜀國祚33年。
三、南吳,被權臣的養子給搞死了。
南吳的建立者是楊行密,他本來是跟著淮南街都市高駢後面混的,實力逐漸做大以後,便佔領了揚州,自己成為了淮南節度使。
當時浙江的錢鏐也崛起了,兩個人緊挨著,算得上是棋逢對手,互不相讓。楊行密去世前,已經被加封為吳王了。
此後楊行密的兒子楊渥繼位,是個荒淫無道的主,沒多久就被手下大將徐溫給宰了。從此以後南吳的軍政大權,就落在了徐溫手裡。
徐溫死後,他的養子徐知誥繼承了他的所有權力和地位,繼續把持南吳的實權。也是在徐知誥掌權期間,楊行密的第四個兒子楊溥被扶植為皇帝,而徐知誥也因此被立為齊王。此後楊溥被迫禪讓給徐知誥,南吳終於滅亡,國祚35年。
實際上南吳在老楊家手裡,只有楊行密時期,此後長期為老徐家父子倆把持著,所以縱然政權強大,卻也有點兒名不副實。
四、南唐,順利接過了南吳的大旗。
南唐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因為南唐後主李煜被稱為詞中之帝,寫的詞美炸了。剛才所提到的徐知誥,其實就是李煜的爺爺。這是咋回事呢?
剛才不是說了嘛!徐知誥是徐溫的養子,其實徐知誥原來姓李,多部史料記載,他是唐朝皇室後裔,本名李昪。
李昪原本建立的國家為齊國,後來由於自己是老李家的後人,所以打算恢復唐朝,這才建立了南唐。可惜這位老兄喜歡嗑藥,僅在位7年,就把自己給嗑死了。
李昪去世以後,他兒子李璟繼承了皇位。李璟完美地避開了父親的所有優點,不光奢侈無度,而且喜歡風花雪月和各種詩詞藝術,導致國力日漸衰敗。
李璟去世以後,他兒子李煜繼承了大位。李煜不僅繼承了父親的大位,還順便繼承了李璟的所有愛好,甚至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李璟面對趙匡胤的威逼,已經自取帝號,改稱南唐國主了。李煜更進一步,自去國號,改稱江南國主,可惜還是沒能避免被滅國的厄運。南唐國祚38年,是當時南方最為穩定繁榮的一個割據政權。
五、吳越,錢家老祖宗的基業。
中國近現代,出現了一大批錢姓名人,這幫人還都是一個家族的。其實他們的老祖宗也很牛,甚至建立了一個地方割據政權,那便是吳越國。
吳越的建立者是錢鏐,這位老兄可謂是萬花筒,誰強大就跟著誰混。早年唐朝還在的時候,錢鏐就是唐朝的吳王,手握兩浙之地。
等到朱溫建立後梁以後,他又跟著後梁混了,成為了後梁的吳越王。這還沒完,後唐滅了後梁以後,錢鏐立馬又上表對後唐稱臣,因此他又被封為吳越王、天下兵馬都元帥。
由於家庭教育是這樣,所以錢鏐的兒子錢元瓘繼位以後,繼續以這種方式存活於亂世。後晉取代後唐以後,錢元瓘就跟著後晉混了。
此後的吳越國主基本都是靠這種方式存活下來,一方面他們對中原王朝俯首稱臣,一方面則選擇割據兩浙之地,建立屬於自己的小朝廷。
因此吳越國相對來說,是非常穩定的。一直到最後一代吳越王錢俶時,選擇了納土歸宋,才徹底結束了老錢家對兩浙的統治。因此吳越的統治長達86年,是十國中最長的一個。
六、閩國,內亂從未停息過。
我們現在稱呼福建為閩,其實這是有很深的歷史淵源的。在五代十國時期,福建省其實就是閩國所在地。
唐昭宗時期,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倆佔據了福建,朝廷也只好默許此事。等到朱溫篡唐以後,王潮去世了,王審知撿漏,成為了福建的一把手,被朱溫冊封為閩王。
閩國內部的政變,就跟家常便飯一樣,從來沒有斷絕過。王審知去世了,他兒子王延翰繼位,結果王延翰被弟弟王延鈞給做了。
王延鈞屁股還沒坐熱乎,就被自己的大兒子王繼鵬給宰了。王繼鵬荒淫無道,還不小心把皇宮給點了,連個住的地方都沒了,結果被自己的堂哥王繼業給宰了。
總之老王家不需要外人來收拾,自己人就把自己人給收拾乾淨了。等他們鬧騰得差不多以後,南唐的李璟一看,喲呵,可以一波收割了啊!於是就把閩國給滅了。閩國國祚36年。
七、南楚,史上唯一一個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政權。
湖南地區有沒有什麼時候成為過某個政權的中心呢?其實五代十國的南楚便是。湖南這裡,四通八達,易攻難守,所以很難獨立建立某個政權,由此可見南楚的存在多麼不容易。
馬殷在唐朝末年帶兵完成了湖南地區的統一,隨後坐鎮長沙,不肯回去覆命了。這麼以阿里唐昭宗也沒辦法,只好封他為武安軍節度使。
後梁建立後,朱溫立刻加封馬殷為楚王,給了割據地方的底氣。後唐年間,馬殷索性建立了南楚,他本人治理湖南還算有水平,可是在傳位問題上,他卻犯了大忌。
馬殷去世後,居然讓自己的兒子們輪流繼位,這事兒夠荒謬的,等於每個兒子都有繼承權。這下完犢子了,兄弟們為了政權互相廝殺。
南唐李璟一看,喲呵,又到了收割的季節了。於是他帶著南唐大軍,趁著馬氏兄弟內亂之際,攻下長沙,滅了南楚。南楚國祚44年。
八、南漢,一個特別喜歡宦官的王朝。
其實在那個年代,混到廣東地區了,基本上也沒啥可混的了。當年的廣東可沒有現在發達,當年這裡大多數地區都是茂密的森林,瘴氣十分旺盛,可居住地不多。
而且這裡遠離中原地區,比較適合建立割據政權。唐朝末年,劉謙擔任封州刺史,手握重兵。他兒子劉隱上臺以後,果斷統一嶺南,成為了青海節度使,不久後又被封為南海王。
當時有不少惹了麻煩,逃竄到南方的人,都被劉隱給收留了,成為了他的門客。可見劉隱是有大志向的,可惜這位老兄運氣不好,還沒稱帝就掛了,結果他弟弟劉龑撿了便宜,建立了南漢。
由於南漢地理位置偏遠,所以基本處於沒有外敵的狀態。南漢歷代皇帝也沒心思爭奪天下,只喜歡在自己國內胡作非為。
他們家的皇帝,有一個共同的嗜好,那就是喜歡宦官。想要在他們這兒做官,那就得先挨一刀,所以朝堂之上遍地都是宦官。宮中的宦官巔峰時期,達到了1.3萬人。
由於歷代皇帝比較荒淫,所以在趙匡胤南下以後,南漢基本沒啥抵抗就被宋朝給滅了。一幫宦官帶兵,能打什麼勝仗呢?南漢國祚54年。
九、南平,一個無賴的存在。
南平的建立者高季興在後梁時期,被任命為荊南節度使。這位老兄特別有意思,當時南漢、閩國、南楚等國,都向後梁稱臣,每年都會派使者給後梁送禮。
結果呢?使者們必須要從湖北這邊北上吧?高季興二話不說,就把這些使者給打劫了,財物一個不留全部搶走。
氣得這幫諸侯國紛紛先後建國,不再朝貢了。高季興也不惱怒,索性自己對各國稱帝的皇帝稱臣,以此繼續跟這幫人索要錢財。好傢伙,只要臉皮厚,肯定能發財。
南平穩穩當當地經歷了五代君主,結果宋太祖趙匡胤借道南平的時候,順路把這地方給佔了。南平無奈,只好納土歸宋,國祚40年。
十、北漢,後漢的延續。
五代裡面有個後漢,是劉知遠建立的,結果不小心被後周的郭威給滅了。這麼一來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便割據了河東十二州稱帝,建立了北漢政權。
這個政權實力太弱小了,本身就是後漢的一小部分組成的,所以誰也打不過。既不是後周的對手,也不是後來北宋的對手,只好不斷地出賣自己的利益,向契丹求救。
靠著契丹的輸血,北漢居然奇蹟般地活到了宋太宗年間。最終還讓宋太宗趙光義建立了一次滅國的功勳。趙光義喜出望外有沒有?這波經驗不刷白不刷,北漢國祚28年,堪稱奇蹟。
總結:十國中,最有希望成就大業的是誰?
相對於五代來說,其實十國的割據政權,反倒是存活時間比較長。畢竟爭奪中原統治權,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可是十國基本上沒幾個能成事兒的,比較有希望就是南唐。因為南唐中宗李璟時期,曾經滅掉了閩國和南楚這兩個政權,實力完全可以跟後周平起平坐。
可惜李璟自己不爭氣,沒能堅持住。而且吳越國又在一旁給後周、北宋打輔助,總是偷襲南唐,結果導致南唐一敗塗地。至於十國中的其他幾國,基本沒啥希望。現在你搞清楚五代十國的歷史了嗎?想了解五代歷史?請看上一篇文章。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