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桂
編輯|胡胡安
週六傍晚,時鐘緩緩指向7時40分。這個平靜而普通的時間,因為一個規定被賦予了獨特意味。
小光趴在書桌前,盯著眼前的作業發呆。他抬頭看了眼表,又跑去喝了口水,低頭玩了一會手指,又用簽字筆把作業本上的幾個字母塗黑。
他一分一秒地捱著,彷彿在不安地靜候某個盛大的節日。
傍晚7點50分,距離8點還有10分鐘。“媽!快到點兒了,把手機給我吧。”小光迫不及待地從椅子上躍起。
1
一個小時
2021年8月30日,新聞出版總署下發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遊戲服務,各大遊戲公司隨即紛紛響應。
以騰訊為例,其旗下游戲王者榮耀火速跟進,宣佈升級防沉迷措施,暫時關閉單機模式玩法,這是基於8月騰訊釋出的“雙減、雙打、三倡導”新措施的進一步規範,可謂“嚴防死守”。
小光的遊戲時間也變為只在週五和週末的限定時間內玩1小時。
每週三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十分寶貴,對小光而言儼然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狂歡盛典”。有著同樣心態的,還有其他的未成年人。
根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與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聯合釋出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連續兩年保持增長,2020 年達到 1.83 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 94.9%,較 2019年提升1.8%。
焦急的家長們認為,遊戲導致孩子成績下降、不求上進,甚至視之為親子關係疏離的最大誘因。
如今,隨著一系列嚴禁違規補課的規定出臺,“史上最嚴網路遊戲新規”也終於如家長所願,限制了孩子們的遊戲時間。
在9月1日零時起,騰訊旗下所有遊戲已經按照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規定,只在週五和週末的晚上8點至9點向未成年人使用者開放,嚴格落實總署的相關要求。
“估計又會有不少小學生來訴苦了,” 騰訊成長守護平臺負責人書影心裡已有預判。就如疫情期間,大量小學生湧入應用市場給釘釘等APP怒刷一星差評一樣,“孩子們的情緒”總是直接宣洩,不拖泥帶水。
從技術上看,騰訊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已經接近了極限。在要求全部玩家進行實名制註冊後,騰訊進一步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資訊繞開監管的問題制定針對性措施,先後推出“充值刷臉”“零點巡航”等相應功能。在國家新聞總署頒佈新政前,騰訊就已主動減少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並直接禁止未滿12週歲未成年人的遊戲充值,在國家政策之前進行了先行探索。
除用技術和政策堵緊源頭,關於孩子們的成長,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在堵截之外,更要想辦法看如何積極疏通。”書影認為,關鍵在於瞭解其背後問題的核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而這個核心是什麼?似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光向來對學習沒有興趣,籃球、籃板、場地是他傾注所有汗水的地方。不過即便小光技術如何到位、身體如何健碩,“不務正業”的“帽子”都會扣到他的頭上。
同樣盤旋在孩子們心頭的困擾還有很多:“父母看不到我的閃光點怎麼辦?我對數學、物理課不感興趣,但非常熱愛寫詩。”
孩子們期待自己的優點能夠被看到、被肯定,但父母往往只讚美“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學習成績好、愛讀書、從不玩遊戲。
“媽媽讓我刷題,我是刷題機。”在騰訊守護平臺推出的親子類節目《敞開心扉的少年》中,小莘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為了提高她的成績,母親馬豔安排了課後刷題時間。才剛上一年級的小莘,已經開始在刷三年級的題目了。
嘉賓傅首爾也在節目中斷言,“學霸並不是通向快樂或者有價值的人生唯一的路。”
不過在明確方向後,如何實現也值得思考。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56.2%的家長希望課後服務能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但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愛,並由此愛屋及烏?
二胎媽媽李佳芮認為,在限制之外,需要更多選擇、更深理解、更大空間。
2
雙向奔赴
王爍然坐在鋼琴前肆意揮灑,一首即興的《菜青蟲亡曲》從黑白鍵中流淌出來。在開始之前,王爍然向鋼琴道了一聲“你好”。
這一幕在紀錄片《小小少年》播出時,獲得了諸多“太牛了”“哇塞”的彈幕。
王爍然尚屬紀錄片中興趣愛好比較常規的孩子,令人震驚的還有在豬肉鋪前翩翩起舞的小女孩、醉心於與蟲子打交道的“野生”少年、用摩托車上演“速度與激情”的少女賽車手、放棄打進少年乒乓球前八的成績轉戰電競賽場的打野少年......
“似乎選擇比想象中多,”李佳芮一邊感嘆、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希望自己的兩個寶貝,也能找到理想的所愛和適合的領域。
實踐過程中,李佳芮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即便是自由的選擇,仍需父母引導。“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李佳芮說道。
與李佳芮女兒桃子處境截然相反的,是與父母“相安無事”的小寧。
屋子裡,小寧盤腿坐在床上,塞著耳機、抱著手機,渾身肌肉緊繃,雙眼緊盯螢幕,嘴裡唸唸有詞,雙手快速交替點選著。
屋子外,小寧爸爸窩在沙發深處,左手掐著手機,拇指不斷撥動,一個又一個短影片從時間的指縫中流走。
媽媽的動作,幾乎是小寧爸爸的複製貼上。
這對“開明”的父母白天忙於生計,晚上已無暇顧及孩子,他們會為了誰晚上輔導做作業而互相推脫,有時甚至直接把自己的身份證丟給孩子去完成身份驗證,只為獲取片刻的安靜與閒暇的時光。
可當雙方“紛爭開始”,責任便一股腦推給“全軍出擊”中的孩子,埋怨他不知自律、不求上進,不懂得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
這些在部分家庭出現的情形,書影也有所瞭解,在她看來,“每一個沉迷遊戲的孩子背後,都是一份愛的缺失。”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家庭教養觀念衝突和代際溝通問題是青少年沉迷網路的背後成因。家長的嚴厲管教或者是放縱溺愛,這兩種極端行為都忽略了孩子的娛樂需求和交流心理。
2020年7月,成長守護平臺團隊舉辦第一期使用者評議會。會上,一位姓張的家長說自己兒子沉迷遊戲。成長守護平臺開發負責人聞言開啟後臺,幫張先生查詢到他兒子的遊戲時間。結果他們發現,張先生的兒子在成長守護平臺為自己設定了“自我管理”,將每日遊戲時間限制在一個半小時內。
如果沒有來到評議會、沒有看到後臺,張先生不可能真正地瞭解孩子,也許仍然會以為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愛玩遊戲的、亂充錢的、要被遊戲毀掉”的下一代。
如果無法平等直視,一切“奔赴”或“堵截”都顯得毫無意義。
這也是成長守護平臺在技術層面對遊戲沉迷進行“圍堵”時感受最為深切的觀點,“在這之外,我們還希望成為家庭守護、師生互動與自我管理的輔助者。”
“透過平臺,家長能夠了解一些資料維度的事情。雖然資料並不能直接代替溝通,但是可以幫助家長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在做什麼。”書影如是說道。
3
遠方世界
在某五線城市城郊的村落裡,一條橫幅格外亮眼:“想要娃娃成績好,管他遊戲要趁早。——成長守護平臺宣”
為了更加深入推廣,成長守護平臺團隊不斷走到線下與現實中的家長接觸。對他們來說,“拉橫幅、送雞蛋”已經是常規操作。
而這樣的目的也只有一個,為父母和孩子的雙向奔赴,提供更多的資訊交流。
選擇合適的,加深瞭解後,如何延展並鞏固,則是在空間方向的更高要求。據悉,騰訊成長守護、騰訊遊戲聯合騰訊基金會推出的"智體雙百"公益計劃,首期為城鄉孩子提供100間"未來教室"和100個"快樂運動場",給城鄉學校提供科教和體育兩方面的支援。
不過硬體的完善並不能徹底解決前述一系列的問題,在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鄉村,軟體上的支撐看起來尤為重要。
宇涵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他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單調的生活裡,他除了用手機和父母聯絡,便只用來玩遊戲。
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不等於認知的普及。新生代的農村孩子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卻鮮有人來引導他們如何運用這些新的技術與知識。
“我們希望他們推開門不只看到大山,也看到更遠的世界。” 來自騰訊前沿科技實驗室的張陽陽表示。
2020年,由騰訊成長守護和騰訊遊戲領銜注資建設的首間“未來教室”在湖北恩施試課。如今,恩施龍鳳鎮初級中學的同學們已經在“未來教室”中率先體驗了開源硬體、VR程式設計和3D列印課程內容。
由於師資力量的匱乏,學生們成為了第一批“老師”,他們透過自學的方式去了解、掌握科學裝置,甚至設計出自己的產品。
在這間教室裡,豐富的STEM課程帶領孩子們走向一個廣闊無垠的未來世界。
讀初中的肖宇新是一個極靦腆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留爺爺照顧他,老少二人相顧無言。他平時打發課後時間的方式,便是長久地盯著手機螢幕,沒人知道他在研究什麼。
但在未來課堂,肖宇新像是換了一個人,他對五顏六色的聲光電充滿好奇。隨著課程的深入,他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這促使我們團隊去做更深層的思考,什麼樣的產品和能力能更好地激發這些年輕人,幫助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完成自我成長。”書影認為“發揮”與“引導”的正向力是“未來課堂”不斷迭代進化的能量。
在更具網際網路思維的鄉村未成年人保護視野裡,擺脫“小鎮做題家”或“二流機器人”的培養標籤,將教育理念融入科技,才能讓孩子在手機面前擁有真正的“主導權”。
騰訊的工作人員介紹道,挖掘孩子身上更多的可能性,不限制成長的正規化,是“未來課堂”的前瞻性。“用一間未來教室,給孩子一百種可能性。”他們應當擁有完成夢想的權利、更公平的起點,和更有希望的未來。
“把孩子當人,”李佳芮在訪談中說了很多遍,孩子擁有未來的前提便是擁有“人”的環境和空間,“不要當成工具和機器,不要把你自己的意念強加給孩子。”
恩施龍鳳中學校長馮軍的看法與此不謀而合,“未來教育的落腳點是人,是愛與陪伴。”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