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就習慣了替孩子包辦一些的家長,一次次讓孩子失去了獨自站起來的機會。
曾經聽說過一個新聞,“父母一直將剝好的雞蛋給孩子吃,孩子在學校將雞蛋帶殼吃下”,震驚之餘,更多的是反思。
這種教育方式下,不只會讓孩子缺少自理能力,甚至還會影響他這一生。
孩子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下長大,會因為之前父母的溺愛繼續保持巨嬰狀態,失去獨自面對生活的勇氣。
身為博士的李明亮,本應有大好前途,卻在37歲肄業回家,心安理得在家啃老。
小時候的他雖然成績優異,但很少與人交流,父母對他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只要你學習好,別的什麼都不用操心”。
因為家境貧寒,父母甚至為了李明亮能好好讀書,早早地讓李明亮的妹妹輟學,在家照顧哥哥。
在這樣幾乎“真空”的環境里長大,李明亮不僅很少和父母講話,跟同學、老師的交流也非常少。
但父母從來不覺得異常,反而以孩子學習成績好為榮。
優異的學習成績讓他求學過程非常順利,一直讀到了博士,成了村裡的驕傲。然而突然有一天,博士還沒畢業的他突然回到家,將自己關在房間整整兩年,只有吃飯才出來,完全靠父母養活。
在後來的採訪中,他說道,父母從小就把他當成學習和賺錢的機器,從來沒有考慮過他的感受。他覺得自己無法融入社會。
後來他被醫生診斷為幼稚型人格,這種人格的人,過分依賴他人,就像小孩子一樣。
李明亮的結局,跟他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無關係。從小除了學習什麼都不關心,使得他無法獨立生活,不會與別人溝通,從而失去了與社會的連結能力。
而且,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也從來不懂得感恩,並習慣性對他人“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