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決定家庭幸福指數的首要因素 並不是全是子女的數量
伴隨著中國人口政策的改變,現在很多人的觀念都已經不再是獨生子女,而是二胎三胎,事實上這也是國家正在倡導的事情,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風險。
如果我們單純地將新生兒出生這件事情和家庭是否幸福連線起來,其實會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結論。
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人們對孩子的教育可謂是今非昔比。孩子吃穿用度基本上都能得到家庭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資源。這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養孩子真的壓力不小。
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可能就要佔據家庭總體支出的60%以上,如果再多養兩個孩子的話那麼壓力可能還會有所增加。
而對於經濟條件很好的人來說,養孩子就基本不受數量的限制,但是心理上的支出也會成比例增加。
事實上真的有針對家庭幸福指數的問卷調查,調查的物件包括城市農村貧窮富裕各個階層的家庭。咱們直接來看統計結果。
從家庭成員年齡變化來看
父母年紀在60歲之前,獨生子家庭的幸福指數最高;
父母年紀超過60歲,多胎子女家庭的幸福指數最高。
其中,影響家庭幸福指數的主要來源於女方,也就是母親的角色。
女性在中年的時候,子女越多幸福指數越低,到老年時子女越多幸福指數越高(個別不孝案例除外)。
從農村和城市地區不同的理念來看
有兒子的農村家庭幸福指數明顯高於沒有兒子的農村家庭;城市則截然相反。同時,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子女接受的教育程度和個體的素質呈現會是影響一個家庭幸福指數很關鍵的一點。
我們知道一個和家庭最初的建立是兩個人的事,男女雙方的心心相惜和心靈相通會讓彼此成為終生的伴侶。孩子是兩個人愛的結晶,但也是改變兩個人生活方式的環節。所以決定要幾個孩子,從來都是兩個人之間必須要正視和討論的話題。
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幸福指數只存在於兩個人之間,但是一旦有了孩子幸福指數之中不僅僅加入了這個變數,還加入了變數本身的感受。正因為如此,家庭幸福才會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經濟條件不同生活理念之下變得起起伏伏。
所以說不同家庭做出的不同選擇都是基於自己的需要,並沒有什麼對錯什麼道德倫理好壞之分。只要不是勉強為之,一個家庭終究會持續注入活力,一直延續溫暖。